窥探新媒体语境下编辑应对必须具备的“三性”

2015-03-19 10:19冯昱旻
传播与版权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性信息

冯昱旻

窥探新媒体语境下编辑应对必须具备的“三性”

冯昱旻

新媒体下报刊和出版社等机构正经历着运营方式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和转型,应对新环境,作为核心力量的编辑如何能在新媒体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聚焦的话题之一,而这需要编辑能够具体“三性”,即主体性、全面性、创新性。

新媒体;主体性;全面性;创新性

[作者]冯昱旻,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新媒体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接受和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可谓是媒体行业的一次大革命。新媒体更新快、多元化、全球化的特点,使它对出版行业、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出版业不得不直面汹涌而至的数字化浪潮”,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立足生存及发展成为当下传媒行业首要面临的问题。编辑是出版和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核心力量,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浪潮,如何闯出一条光明大道是他们要深刻思考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版社、报纸和期刊等机构能否立足和胜出主要取决于编辑队伍,有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在思想上要重新定位,正视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客观分析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编辑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没有及时的警醒,还保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有些编辑从思想上并未重新定位和审视局势,没有上进心和进取精神,更遑论了解新技术和新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过去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将被打破,现在大众可以通过博客、BBS等平台发布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指导行动,编辑首要的是要确立正确的信息接受观,培养媒体批判意识,具备理性客观的获取、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即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信息的能力。编辑要用辩证思维的观点分析内容,做出相对客观的评判,并进行科学的取舍与再加工。编辑首要的是要确立正确的信息接受观,编辑要用辩证思维的观点分析内容做出相对客观的评判,并进行科学的取舍与再加工。应对这种挑战,在信息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核心力量的编辑就要严阵以待,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培养,做到三性及主体性、全面性和创新性。

一、主体性

第一,在大众传媒中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上层建筑对物质文明有较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而新闻媒体是上层建筑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经济水平的飞跃发展,在信息技术爆炸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大众平台微博、微信和BBS等方式来传播新闻或信息。关于某个事件的信息一经网上传播,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其引起的反响会出人意料的广泛,如果不采取科学正面的方式加以引导,会对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很大。在当下,正确权威的舆论导向很有必要,可以引导新闻、信息及媒体等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媒体的核心力量编辑工作者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正确舆论导向的工作中担任主导作用,担负起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大众的高度责任感,并树立起媒体行业的光辉正面的形象。编辑肩负传播先进文化的重大使命,要做到这点必须增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并坚守自己的立场,不为利益名誉或金钱诱惑等左右。与传统媒体行业不同,时下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了解并学习互联网、手机或电子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真实、可靠地收集各类新闻和信息,客观分析加工各位信息,在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引导大众传媒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新媒体时代,编辑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为在信息量众多、繁杂的今天,作为传媒行业核心力量的编辑心理上也担负重大的社会责任和人民的期许。面对大量的来稿、作品等,编辑会因为自己的喜欢会区别对待作品,这样对其他作品是不公平的。或者为了一己之私为了利益,刊登一些关系稿件或者互相交换稿件。人非圣贤,编辑作为个体可能为了自己私人利益而损害编辑应该有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或者损害他人及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编辑从思想上要肃清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及自己代表的社会形象。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自己做起,对于身边一些不良风气要及时抵触和制止。

二、全面性

编辑是一个“万金油”的职业,真正做好这份工作必须通晓很多知识,要有丰富和全面的知识内存才能胜任编辑的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技术工作,编辑要有自己的职业理念、工作流程和知识体系等。编辑首要的是掌握与业务直接有关的知识,此外也要通晓文学、历史、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编辑才能游刃有余地对纷繁复杂的资料进行扬弃或保留,并对其加工、处理及润色。同时,编辑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时俱进,了解、接受和学习先进技术和知识,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要求。充斥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是大量的更新快的信息、数据和新闻等,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有时我们难以辨别或取舍正确的信息、数据、新闻和稿件等,或者无暇去辨别真伪及筛选好坏,这就交给了编辑去完成。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谈及人的创造精神时说的:“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新学问多得不得了的今天,不管是科学、工程、人文都是这个样子,在这样复杂的情形之下,要想产生出真正有创新的想法,必须要培养广泛的兴趣。”新媒体技术的无所不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QQ聊天、MSN、微博和微信等交流平台。信息数字技术充斥整个传媒界,电子出版物、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家主要的阅读方式。所以,网络技术、音频视频技术等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要求编辑能够理解、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要想胜任新媒体下的编辑工作,在日益复杂的出版形势下,编辑就得全面学习各方面知识,除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外还应学会网络剪辑或视频编辑。编辑要在变化莫测的新技术面前,保持积极学习、不断学习的状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适应新媒体工作的全面人才。

三、创新性

首先,编辑要在思维和理念上完成创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我们编辑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周围的热点新闻、新兴事物或非同凡响有影响的事件。编辑的思维要突破原来固有的陈旧传统模式,培养立体的、全面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够举一反三。编辑要有的放矢地收集或选择既符合群众喜欢又能在社会上释放正能量的新闻、稿件或作品。不迷信权威,也不否定普通人可以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编辑要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创新意识、阐释新想法观点和尝试新方法途径。编辑还要改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和读者的沟通,以读者意识为本体,因为读者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转换为主动的信息选择者和提供者。读者可以通过微博、BBS等传播平台来提供信息素材,或评价报刊书籍及反馈阅读心得。我们编辑都要向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创前人没有开创的新事业。

其次是编辑方式手段的创新。西方发达国家在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和财务管理等系统流程上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受他们的影响,现代的编辑工作已经从传统的纸媒体拓展到互联网、移动传媒、电子阅读器和博客等新兴领域。伴随新媒体容量大、信息多和更新快等特点,编辑工作也从以前的单一简单的模式扩展到多个领域,逐渐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改变了社会经济和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而改变了报刊、出版社等行业的运行模式、生存环境和内容形式。在此过程中,编辑逐步培养和塑造起新媒体意识,增强报刊和出版社生存发展、竞争的理念。期刊和出版社能更加有效、快捷地投入到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等工作流程上,报社能捕捉到全球性的新闻热点和焦点,这对于他们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报纸、期刊和出版社等行业开始推出手机报或手机读物,将阅读渗透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样的趋势客观上要求编辑和读者频繁、有效的互动。通过网络方式和手段,有关专家、编辑、读者或作者可以在大众平台上进行直接交流,读者可随时在全球范围内向专家学者们请教,或与编辑沟通并回馈信息。

[1]严明瑗.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适应[J].出版广角,2013(9).

[2]杨振宁.大学教育与文化自觉[A].甘阳,陈来,苏力(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C].三联书店,2006.

猜你喜欢
三性信息
巧用『三性』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订阅信息
浅论青年干部成长的“三性”锤炼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
提高法治能力要增强“三性”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