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麟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网民创造的一些新词成为网络流行词。本文选取从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开幕式时间2015年3月3日(闭幕时间是3月13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闭幕时间2015年3月15日(开幕时间是3月5日),对这段时间内的网络流行词的舆情进行研究,同时也对广大网民对2015年两会的潜在态度予以了解。网络的舆论分析,主要是研究网民在网上的留言和评论,以及主流媒体的评论。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可以客观地分析网民的意见。由于网民参与网络传播的成本比较低,而且在“碎片化”的“微传播时代”下,网络流行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经过五个阶段:网络流行词出现期、扩散期、聚集成热点期、整合期、消散期或进入词汇系统期。
本文从网络舆情的角度出发,使用人民在线的网络舆情专家、百度指数分别从传统媒体舆论场及网民的新媒体舆论场对2015年两会期间我国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舆情数据收集、分析、论述,以期找到两会期间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及启示。新媒体舆论场是指网民通过各种移动设备或者PC设备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真实民意的新舆论场。整体趋势数据是基于移动趋势数据和PC趋势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本文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2015年两会期间的网络流行词,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在校大学生。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Duang”“任性”“打老虎拍苍蝇”“一带一路”进入两会期间网络流行词。
“Duang”这个词2月24日前,在网络搜索指数是0,在2月27日到3月17日搜索指数为一个高峰,说明这个时间段内,“Duang”在网络上经历了出现期、扩散期,并很快进入了舆情的聚集成热点期。3月17日之后,该词的使用较少,说明“Duang”开始由整合期进入消散期或进入词汇系统期。两会期间由于官方媒体也在短时间内加入到这场创新词的使用中,尤其以都市综合报业为主,拉近了网民和媒体间的距离。传统媒体的介入,以及两会代表人员对“Duang”的使用,使“Duang”在2015年2月24日被创造后很快成为网络上使用、转用最多的流行词。在2月28日搜索指数达到最高峰值——1,537,965。2月27日,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在《一个让中国网络炸开锅的词》一文中将“Duang”定义为“当下全世界网民似乎都在关注的两个如病毒般迅速扩散的琐事之一”。3月3日,英国BBC将其定为最热门词。这一流行词反映了我国广大网民的创造性以及民众对舆论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在两会的后期,“Duang”是否能留在我们的词汇系统中,还有待后期观察研究。
“任性”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中出现了3次。第一次是在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说:“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在反腐问题上态度一致,套用网络热词,大家都很‘任性’。”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简政放权时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以及在同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谈到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坚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问题上,借用了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3月5日总理和主席两次使用“任性”,使得这一网络流行词在3月5日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在同天,该词的网络检索达到最高值。这些数据说明政府使用网络流行词这一行为深受网民的好评。但“有权不可任性”在党报党刊方面,其文章总量高于“任性”,由此可见,党报党刊对于政治决策方面的话题非常敏感。主流媒体对“任性”的不关注,使得“任性”一词在两会后进入整合期,很快进入了消散期。
两会期间“打老虎拍苍蝇”在党报党刊出现最多,其次是都市综合报。网络上“打老虎拍苍蝇”在2014年下半年检索量开始上升,到2015年的3月3日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在3月17日又再次达到峰值。党报党刊等媒体和网民对该词关注度的一致性,反映了反腐行动赢得了广大网民的一致拥护。由于“打老虎拍苍蝇”这一流行词在主流媒体上的反复使用,该词在进入出现期、扩散期、聚集成热点期后,经过整合期,没有进入到消散期,还处于使用高峰期。由于传统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使用,使得“打老虎拍苍蝇”没有像其他的网络流行词一样很快进入消散期,传统媒体为“打老虎拍苍蝇”进入词汇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的搜索指数2014年底在网络上就开始升温,在两会期间开始进入了舆情高涨期。两会结束后,“一带一路”没有像多数的网络流行词一样进入整合期和消散期,网络上对该词的舆情高涨期还在持续,直到3月30日,该词还处在上升期。党刊党报等媒体在“一带一路”上与广大网民的关注度一致,这也反映了“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政府关心的政策,而且也是广大网民所关注的焦点。从搜索指数趋势图来看,“一带一路”有可能进入到词汇系统中,这与传统媒体的参与以及主流媒体的引导有关。
从以上对2015年两会期间网络流行词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规律。
1.政府开始重视网络,官员善于使用网络流行词,拉近与网民的关系。众所周知,两会政府发言都是非常严肃的,以往两会发言对词汇的选择也都是经过谨慎考虑的。在2015年的两会中,政府突破以往风格,开启了一种非常亲民的用词方式,一些领导人也善于使用这些流行词汇,赢得了广大网民的高度评价。两会中三次使用“任性”,让公众感受到了两会的亲切感,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也有助于改变民众对于政府“严肃强硬”“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
2.网络舆论产生后,主流媒体评论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一些正能量词冷却。有关“任性”在两会中的三次重要出现,虽然在网络上引发了热潮,但是主流媒体及各大主要新闻网站对此却没有及时把握,所给出的评论也不多,特别是党报党刊等纸质媒体没有及时跟进。事实上,传统媒体的评论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
3.网民的情绪化及网络舆论的全球化。网络舆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全球化的趋势使国内的网络舆论和国际的网络舆论紧密结合。当国内舆论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很快就会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这体现在“Duang”一词中,该词在20天之内,从国内网络焦点快速进入国际舆论视野中。
4.传统媒体的主导性。传统媒体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舆论的方向。例如,前文谈到的两会期间的“任性”和“Duang”,传统媒体态度没有明显的偏向,特别是在三次政府使用“任性”后,传统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没有对此过多报道,使得“任性”和“Duang”这两个网络流行词在两会后期开始进入消散期。而“打老虎拍苍蝇”和“一带一路”在经过网络流行词的出现期、扩散期、聚集成热点期后,由于主流媒体的参与,使得这两个流行词有可能进入词汇系统中。“打老虎拍苍蝇”和“一带一路”的舆情高峰在两会结束后还在延续,这说明主流媒体对网络流行词的舆情导向作用显著。
笔者对2013年到2015年的网络流行词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词快速地经历了出现期、扩散期、聚集成热点期到消散期,整个生命周期非常短暂,网络流行词最后能留在我们词汇系统中的非常少。随着新媒介的快速发展,社会舆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因此传统媒体的及时引导更加重要。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QSM201510034001)的阶段性成果。
[1]曹劲松.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0(05).
[2]丁柏铨.论当下舆论引导格局[J].中国出版,2012(12).
[3]郭小安.网络舆情联想叠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基于相关案例的综合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3).
[4]胡占凡.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有效才能有力[J].新闻战线,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