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影响及规制

2015-03-19 06:14靳卫敏
传媒 2015年17期
关键词:校园大学生信息

文/靳卫敏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是指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基础上的人类的精神生活、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因素的总和。在我国大学生是网络人群中的主力军,网络信息在大学生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活跃在微博、论坛等领域,既可以获取知识、开拓眼界,又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成长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研究。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大学校园是我国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区域,大学生利用网络积极拓展人际交往,有大约90.2%的大学生使用QQ、MSN、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把娱乐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对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的使用程度较弱;且网络防范意识较差,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散播谣言,误入歧途,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犯罪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娱乐功能的依赖,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校园网络文化,其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网络流行语的快速制造和传播,折射出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这些网络流行语被称为“网络语言”,由于其语言诙谐,并且是大学生自由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成果,其在网络上得到迅速发展。第二,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信息交流的平台。大学生是网络大军的主体,其可以在论坛上就某一事件发表评论、表达自身观点,在微博、微信上交流感想、发布信息,在QQ和人人网上抒发情感、与朋友沟通。第三,网络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的出现,对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虚拟性特点,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地接受各种信息资源,在开拓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有许多有害信息,如各种宣泄暴力、充斥色情的信息或虚假信息、垃圾广告等,可能会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二、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和成长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为大学生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信息交流搭建了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也对大学生的观念、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校园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语言习惯等诸多方面。

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力。网络文化不同于以往单一的、以听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力。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画面等表现方式的相互作用,能够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内容。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网络文化包罗万象,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这就为拓展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取得了资源上的支持。在当今网络文化信息环境下,大学生不受空间、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从互联网上搜集教育资源,也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有关信息等。同时,高校教育者及有关部门通过网络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有关教育信息,并凭借网络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源,这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同时,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刺激了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面对各式各样的事物,大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探究欲,因此很容易接受其他文化和思想观念。而网络媒介内容的开放性、多样性和互动性使他们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得到满足,丰富了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网络文化也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网络文化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个人行为修养的形成等方面造成一些消极影响。

一是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自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在家庭的保护下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因此,其信息选择和辨别能力较差。此外,其所处年龄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且自制能力不强,在好奇心的诱导下,可能会接触一些暴力、色情、反动的信息,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对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众多大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大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仅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沟通出现障碍。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学生越来越向往在虚拟世界里交朋友,这种不真实的交流方式令其感到新奇和刺激,逐渐地疏离了现实社会,自然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网络文化环境是一个虚拟、自由的空间,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真实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行为和言论都不受法律的制约和他人的监督,相较于现实社会的安定、有序,不良网络文化会致使大学生行为失当。一方面,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活动,且不受严格的控制和监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信念等方面都还未成熟,在该年龄段,极易受网络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做出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众多网站机构还未普及实名制认证,一部分大学生摆脱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匿名散播或下载一些非法信息,使更多的人受到虚假信息或不良信息的影响,给网络道德规范以强烈的冲击。

三、如何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规制

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教育和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研究对策,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教育和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1.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从网络道德知识教育、网络行为自律两方面进行。首先,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揭露他人隐私、网络犯罪等问题,不利于网络道德规范的形成。大学生在学习网络技术的同时要结合网络道德知识教育,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积极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因此,要把确立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放在首位,强化网络道德知识的宣传力度。其次,大学生要自觉规范网络行为,积极抵制网络不良影响。大学生要树立较强的网络道德意识、明确网络道德责任,不轻易相信网络虚假信息,全面分析分辨网络信息,做到不制造、不传播网络垃圾信息。

2.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网络信息把关工作,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帮助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想、虚假诈骗信息等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教育者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网络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众多高校与网络传媒平台合作,传播网络文明,利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如今,每所高校都建立了学校网站,上面转载了许多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批学生参与其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驾驭网络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提高教育工作者网络实践教育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全面了解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任务。通过网络实践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并自觉学习最新的政策理论知识,以提高整体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改变以讲为主的传统教育形式,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新型网络教育形式,增强网络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严瑾,郭涛,马月进.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教学研究,2014(06).

[2]郭瑾.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路创新研究[J].才智,2015(01).

猜你喜欢
校园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