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
夏玉米播种期和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赵芳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河北省最主要的秋粮作物,每年种植面积4500万亩,其中夏玉米种植占78%,达到3500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面积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但年度间产量不稳定。造成玉米产量不稳定的原因除了品种的不同,栽培技术不一等因素以外,玉米的病虫害得不到很好的防治是其产量不稳定的关键因素。这两年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虫害都集中发生在玉米苗期,所以我们要掌握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减轻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威胁, 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与品质。
夏玉米播种期和苗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近两年又相继出现了几种新的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套播玉米发生偏重,若不及时防治将造成缺苗断垄,导致减产。因此,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中,搞好播种期—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和地理位置,应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病、耐虫的中早熟、紧凑型玉米品种,主要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鲁单981、中科11、中单909、登海605、伟科702、京单58、先玉335等。优质、抗、耐病虫品种的选用,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夏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耕葵粉蚧,出苗后有蓟马、灰飞虱、叶蝉、粘虫、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等,病害有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和病毒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杀菌剂、杀虫剂或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拌种,可有效地减轻玉米病虫害发生。
1、防治地下害虫。危害夏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和地老虎。啃食幼芽、咬断根系,造成幼苗萎蔫发黄、死苗。防治方法:用苗势(60%吡虫啉)50毫升,加水150毫升,包玉米种子10公斤,或用40%辛硫磷乳油100亳升,兑水适量,拌100公斤玉米种,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
2、防治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是一种典型的局部侵染病害,主要在茎秆、果穗、雄花序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玉米丝黑穗病为系统侵染病害,侵害果穗变成黑粉包。药剂拌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防治黑粉病可用50%多菌灵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适量,拌种50公斤,随拌随播。防治丝黑穗病可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剂30毫升,加水250—300克,拌玉米种子100公斤,或用6%烯唑醇悬浮种衣剂,每公斤种子用量为1—2毫升。
对于黑粉病、丝黑穗病、地下害虫并发地块,应采用上述相应的药剂混合拌种,拌种时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后拌粉剂,阴干后再拌粉剂。
玉米苗期主要害虫有地下害虫、玉米耕葵粉蚧、蓟马、灰飞虱、蚜虫、病毒病、地老虎、二代粘虫、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等,可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科学选用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1、玉米耕葵粉蚧。玉米耕葵粉蚧虫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害虫,呈逐年加重趋势。耕葵粉蚧虫体很小,主要以若虫群集于玉米的幼苗根节或叶鞘基部外侧周围吸食汁液。受害植株细弱矮小,叶片变黄,个别的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的不能结实,甚至造成植株瘦弱枯死。若虫共有2龄,一龄若虫体长0.61毫米,无蜡粉;二龄若虫体长0.89毫米,宽0.53毫米,体表被白蜡粉。1年发生3代,以第二代发生时间长、为害严重,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一龄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保护层,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二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雌若虫老熟后羽化为雌成虫,雌成虫把卵产在玉米茎基部土中或叶鞘里。
防治方法。用48%毒死蜱(乐斯本)10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片),每株用药液量100—150克,重点喷玉米下部叶鞘处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或灌根。
2、蓟马。近几年发生逐年加重,以若虫或成虫聚焦在玉米心叶危害,使受害株叶片出现黄色条斑、干枯,甚至毁种。还能引起玉米幼苗“心叶破碎”或扭曲成“牛尾巴状”。可用“米桂”(10%吡蚜酮+40%异丙威可湿性粉剂),亩用40克,或用“粮人”(30%吡蚜酮+1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亩用12克,兑一药桶水,喷雾防治。或用25%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4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3、蚜虫、灰飞虱,传播病毒病。蚜虫、灰飞虱用刺吸式口器直接危害刚出土的夏玉米幼苗,同时,口器携带病毒病造成玉米感染粗缩病(病毒病)。防治蚜虫、灰飞虱,预防病毒病,可在玉米3叶期前用10%吡虫啉20克/亩或3%啶虫脒15~20克/亩,混用4.5%高效氯氰20—30毫升/亩等菊酯类农药喷雾。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选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1.5克/亩;2.5%高效氯氟氰乳油15毫升/亩,35%吡虫啉悬浮剂3—5克/亩,兑水喷雾防治。发现病毒病可用20%病毒AⅡ号80—100克或6%病毒克40克兑水混合喷雾,防治灰飞虱,预防病毒病,可兼治玉米苗期蚜虫和蓟马;或在感病初期,及时喷洒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4、地老虎。主要以幼虫咬食刚出土的玉米幼苗,三龄前危害叶片,三龄后能将玉米幼苗咬断,对玉米苗危害极大。要注意早发现早防治。当玉米苗心叶被害率达5%时,进行喷药防治。喷施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每亩喷施50公斤药液,要均匀喷药,不仅要喷到玉米苗上,也要喷到杂草上。
5、二代粘虫、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刚出土的玉米幼苗,严重时能将叶片连嫩茎全部吃光,造成毁种。可选用既速效、持效期又长的“宝剑”17—34毫升(1—2袋)/亩,也可用15甲维盐乳油10—1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6、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近两年发生较重,个别玉米株被害死亡,重要特征是幼虫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形的深褐色斑纹,腹部上两条褐色背线到胸节消失,幼虫藏在垄间麦秸麦糠下和玉米茎基部2—5厘米的表土层,一般缩成“C”字型假死状,危害玉米茎基部或分蘖节,形成3—4毫米圆形或半圆形孔洞,造成玉米苗倒伏或死亡。
防治二点委夜蛾:一是清除囤聚在玉米根部麦秸麦糠,改善玉米根部通风透光条件,消除二点委夜蛾的栖息环境;二是撒毒饵:亩用克暝丹150克,或用48%毒死蜱乳油0.5公斤,兑少量水,拌麦麸子3.5—4公斤,配成毒饵,于下午5点后顺垄撒施在玉米苗根附近。三是喷灌玉米苗。用宝剑1袋或先优50毫升,兑一药桶水喷灌玉米苗。喷药时摘下喷片,将药液喷灌到玉米茎基部。或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灌根。一亩地不少于3桶水,隔3—4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次。虫量大时应将撒毒饵和喷药防治结合起来。四是撒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或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拌25公斤细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周围。
(作者单位:赞皇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