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左小勇
《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除有机械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系统。它以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维护、拆卸、检测、修理、安装和调试等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使用汽修通用工具、汽车空调维修专用工具、设备和维修资料等,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维护或对其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同时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些内容是汽车机电维修工在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过程中必备的职业能力。本文阐述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空调构造与检修》课程中的实践,以期与同行交流。
项目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种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制定计划,完成整个项目。
项目教学法把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将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向“讨论式”、“研究式”过渡。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转变为认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在《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即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书本上原有界限,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使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都有成就感,并增强学习兴趣。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按照《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的教学项目及其程序,在仿真环境中完成项目任务,最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维修汽车空调的方法。
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选择以空调检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创建一个学习的情境,每一个汽车空调学习情境要涉及一个或多个教学实施项目。教学实施项目就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以完成一件或多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习任务为目的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关联的活动。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汽修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构成学习情境的基本要素必须保证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任务与企业中的工作任务非常相似或完全一致,达到一个无缝对接的程度。在收集和设计学习情境时,始终要注意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原则,即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要包含明确项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组织实施、检查评价等6个步骤,以下结合实例逐一分析。
(1)明确项目任务。教师向学生展示有空调故障的车辆,指定任务目标。设置的任务应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例如,在讲授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生日常对空调的了解,创设了“汽车空调制冷量不足故障”这一情境,提出“如何解决汽车空调完全不制冷”这一问题。采用模拟在汽修企业真实情境下,引起学生解决该问题的兴趣。教师向学生提供与该车辆相关维修资料,规定活动范围、条件和完成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咨询和提示。
(2)获取信息。学生获得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阶段,信息内容要根据教学环境、专业教学大纲、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情境设置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对如何解决“汽车空调制冷量不足故障”这一问题,教师与学生根据汽车空调的故障现象,通过共同思考提出了可能产生此故障现象的原因。如电子扇工作不良、压缩机高低压力差变小、制冷剂泄漏、冷凝器散热不良、鼓风机故障、膨胀阀有故障等。此时,根据课程要求,教师应讲授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规检测任务。
(3)制定计划。计划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分析项目目标及需求,设计与规划完成项目的步骤与方法,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空调维修资料,采取独立或小组方式制定几个不同的计划。教师接受学生咨询,监控学生讨论,并听取各工作小组汇报工作计划或方案。在有效地完成工作计划或方案后,编写工作页。工作页的主要内容根据《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包含计划准备、工作流程、维修资料、维修手册、技术规范、安全保障、时间安排、工具、耗材和检测设备等清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项填写工作页内容的过程,实际上就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当工作页完成之后,就意味着学习任务的完成。
(4)做出决策。做出决策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实施的过程,有多个方案时要评选出最优方案。教师对各种计划方案归纳总结,对其中的缺陷给予指导,并对计划的变更提出建议,形成统一的工作方案。决策指导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有,教师要着重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实施方案。如:在工作前,学生们必须带好防护眼镜,在加注制冷剂时,严格按操作规程加注制冷剂。
(5)组织实施。在决策指导后,按已确定的统一工作方案,并在维修资料、工作页等学材的指导下实施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操作的关键环节上,教师亲自示范并说明,学生认真观察并模仿操作,这样可尽量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保证授课质量。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规检测时,教师要强调歧管压力表在连接制冷系统前要确保手动高低阀处于关闭状态,在可靠连接后才可开启各表阀。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剂加注时,高压加注时不能开启空调,否则制冷剂罐可能爆裂,且制冷剂罐要倒立;低压加注时必须启动发动机并开启空调,注意放掉进气管里的空气,保证绝对纯的制冷剂以气态形式注入系统;任何季节绝不能加热制冷剂瓶,以防爆炸伤学生,以上这些关键步骤,教师必须说明并示范,以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在学生产生结果偏差或不符合设定的任务目标时,必须加以干涉纠正。
(6)检查评价。针对《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课程的评价方式强调对评价标准与方法的设计,通过教师点评、组内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确定各种评价方式在总评的比例。评价标准依据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合作学习表现、资料收集能力、学习态度、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制定。教师通过最终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再认识。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重新整理和归纳,构建出符合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实现真正的掌握。
项目教学法作为各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笔者体会到,在教学实践中,还应采取下列措施:一是在相关知识融入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对实物结构认识方面采用图片、视频方式来补充展示,对部件运动关系、工作原理等方面采用动画、视频演示。采用“操作录像”辅助,即通过摄像头对师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并实时传送到电脑,最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幕布上,可解决上课学生多,教师无法同时让所有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以及学生很难看清教师的操作细节等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造多途径的学习交流反馈,及时获取教学实施的效果,及时完善教学反馈渠道,让师生之间交流学习更加便捷。
实践证明,《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能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虽然实施项目教学法可能还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如: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多,教学设备短缺,教学场地有限;教学师资实践经验少,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相关教学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但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尝试有利于有效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
[1]张安洁.分层教学在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中应用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4,11.
[2]Leiming Shi,Yaj ie Li,Di Zhang.The Practice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Engine Mechanical System Maintenance[C].Proceedings of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cience,2013.
[3]何细鹏.《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