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莉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2)
浅析社会音乐选秀现象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影响
李白莉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2)
社会音乐选秀是高校大学生所乐于参与的活动,特别是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而且还可以积累经验,为自己的创造专业发展机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基于多元的社会人才需求,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也不再拘泥于理论教学,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社会音乐选秀活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都参与到选秀活动。与此同时,音乐选秀活动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影响也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中的重点研究课题。本论文针对社会音乐选秀现象对普通高等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社会;音乐选秀;高等教育;声乐教学;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市场呈多元化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高校大学生作为对社会时尚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未来的职业,而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有更多的精彩。自2004年湖南电视台推出《超级女声》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之后,一些音乐演义新人脱颖而出。这些新人并非都是专业歌手,有天生丽质、有半路出家,有经过专业进修后登上了表演的舞台,他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符合了当今的娱乐审美,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随之而来的便是《快乐男声》和备受推崇的《星光大道》,使得歌手平民化方向发展。接受高等声乐教育的学生面对社会音乐选秀现象,感觉到了未来职业的竞争压力,也感觉到一丝困惑。部分声乐专业的学生也有参加社会音乐选秀,但是普遍感到自信不足。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因此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力,有待于不断完善。
目前中国的一些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举办了多种多样的电视音乐选秀及节目,为不同年龄组的歌唱演员提供了登台演唱的机会,也令不同审美层次的电视观众提供了娱乐性节目。社会音乐选秀作为电视娱乐性节目,虽然以歌唱比赛的形式展开,但是娱乐成分居多。早期电视台也举行过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但是较具专业性和严肃性,特别以民族和美声唱法为主。比赛的形式以及对声乐专业的要求对于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具有极大的促动作用。
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极具娱乐性质的社会音乐选秀节目被受众所青睐。对于高校声乐教育而言,这种时尚的冲击力使得高校声乐专业教育有些难以招架。于是出现了对社会音乐选秀节目的负面态度。由于参加社会音乐选秀节目的演员多为非专业人士,他们获得是兴趣爱好,或者是重在参与,或者是希望一跃成名,持有不同心态的人带着自己的声乐作品走上了同一个舞台展示他们的才华。面对非专业人士凭借自己的歌喉走上声乐舞台,使得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浮躁的心理产生。对于理性尚不成熟的高校大学生而言,一旦存有功利心理,其对于声乐学习的情感态度就会急转直下,导致盲目追求时尚,特别是“飙高音”的炫耀技术的做法会影响到声乐专业学生的审美定位。但是社会音乐选秀是广受大众喜爱的节目,且有业内的专业人士点评,虽然是娱乐性质定位,其专业层次并不是低级的。社会音乐选秀作为时代的产物,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能够被专业人士所认可,高等教育的声乐教学就要对于该节目持有辩证的接受态度。对于社会选秀娱乐节目进行分析、思考,从中挖掘有利于高校声乐教学的部分融入到声乐专业教学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抵制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这种社会现象。
社会多元化发展,加之市场竞争日益积累,使得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都更为注重专业性培养,希望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歌唱家。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获得了成就,并在部分高校开设了研究生课程,使得中国高校声乐教育进入到更高的研究层次。自近些年来的社会音乐选秀节目盛行以来,将高校声乐专业教育的严肃性彻底打破,声乐专业学生不再拘泥于声乐的专业技法训练,而是受到声乐市场化影响而将目光转向了经济领域,由此而导致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并对于专业系统化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受到社会音乐选秀的影响而使高校声乐教学定位模糊
在高校声乐教学,要获得长足发展,就要对于专业教学方向以准确定位。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乎到声乐教学的质量。虽然中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已经延续了几十年,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化教学体系,但是,教学模式依然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的音乐专业都被视为歌唱家的摇篮,因此对于声乐的无涂改表演技艺和技术性唱法和演唱能力极为重视,而忽视了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得高校的声乐专业人才培养过于重视声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直接关乎到其审美层次,如果学生对于声乐美感层次定位较低,就会导致声乐审美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加之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的审美取向也发生着改变,现行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依然定位于声乐专业人员乃至艺术家的培养,很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从社会音乐选秀节目就可以明确,社会的不同层次群体,对于表演的审美定位也会有所不同,其不再拘泥于高雅的艺术形式。如果高校声乐专业教育定位单一,且凌驾于社会群体审美层次之上,就难以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校声乐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受到社会音乐选秀的影响而使高校声乐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高校的声乐教学以音乐专业为主,非音乐专业也几乎不会有机会获得声乐知识。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声乐公共课程,但是教学过于理论化、形式化而没有诉诸学生专业声乐知识的培养。社会音乐选秀现象的存在,让高校的声乐教学开启了新的声乐教育发展思路。高校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而各个专业本身从知识的层面而言,是相互之间可以融会贯通的,且每一名学生资质和能力有所不同。从社会音乐选秀就可以明确,这些非音乐专业的表演者依赖于他们自身所具有的音乐素养和一分自信,就可以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的声乐才华,对于高校声乐教学单一化的课程设置是一种启示。声乐是极具感性的歌唱艺术形式,每一个人的音乐禀赋不同,对于音乐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目前的高校声乐教育,对学生以普适化声乐练习,必然会使视唱练习与练耳之间难以嫁接,导致声乐教学综合素质教育质量难以提升。基于高校声乐专业部分教师对社会音乐选秀所存有的消极情绪可以想见,他们已经将声乐艺术孤立于社会存在,这种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声乐教学很难培养出适合于社会需求的声乐人才。
(一)对声乐教学的目标以准确定位
艺术源自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声乐艺术是从民间中提炼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歌唱技法,其专业性极强。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声乐技能,还要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声乐属于是综合性舞台艺术,在歌唱训练中,不仅要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还要掌握创作者在进行声乐作品创作时的基本情况,以对于声乐作品的内涵准确把握。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所强调的是歌唱技法,特别是呼吸和咬字方法极为重视,而对于创作者自身的情况和创作背景则疏于介绍。社会音乐选秀虽然属于非专业唱法,但是其不仅仅是表演,而是演唱者对于歌曲的主观体会融入其中,与自己的情感交融,即使演唱不够专业,也很容易与受众产生共鸣。声乐专业的注重演唱激发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将社会音乐选秀的部分优秀作品引入到声乐教学课堂中,由此而将教学目标逐渐转向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教育,并以社会音乐选秀作为参考性的风向标培养人才,以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声乐教学形式创新
将社会音乐选秀中的节目作为声乐课堂教学案例,开展互动讨论课,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声乐艺术处理,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音乐品质得以培养。比如,在《我是大明星》节目中农民歌手朱文之,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一炮走红。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可见播放节目现场对朱之文演唱水平的点评,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声乐训练的重要,包括演唱技巧、气息的运用,以及演唱时对音色的处理和舞台形象等等。由此而对社会音乐选秀节目以重新定位,虽然是娱乐性节目,但是其中的专业性是值得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此外,在点评中还指出了“艺无止境”的声乐艺术观。一名声乐专业人才,要走艺术化道路,就要做到“谦虚谨慎、知困自强”,才能够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所发挥的声乐作品不仅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而且还能够让自己的情感表达恰到好处,获得艺术感染力。
社会音乐选秀现象是适应社会大众的审美层次而产生的,对于普通高校的声乐教育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力。长期以来,高校的声乐专业教育都定位于声乐艺术家的培养,随着社会音乐选秀热潮在社会上掀起,就高校直接面对,并重新审视音乐教育中有待完善之处。通过深化对社会音乐选秀现象的思考,将一些优秀声乐作品融入到高校课堂中,创新声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声乐专业教育启迪,而且还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王柳.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3,(04).
[2]高剑霞,师晖.谈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声乐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 2011,(23).
[3]于子淇.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发展——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现代交际,2013,(09).
[4]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07).
[5]宋健.浅议网络媒介对“平民偶像”的推动力——以“朱之文现象”为例[J].现代视听,2011,(06).
[6]张璐.对歌唱选秀中声乐现象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
[7]李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大众文艺,2012,(04).
[8]岳雷.试论社会音乐选秀现象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1,(06).
2095-4654(2015)06-0140-03
2015-03-0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皖北乡俗礼仪中的民间乐班研究”(2011sk768)
G2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