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临江市光华中学 徐丽艳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标准建构的基础。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以新课标为指导,回归生活,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教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这样既吸引学生,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不仅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创造个性,突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感悟道理,可谓一举多得。
“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理论是枯燥的、死板的;案例是生动的、鲜活的,所以要让他们通过身边真实的案例去学法、用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收集工作,然后在课堂上灵活地去运用。《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保护》这一课时,运用了身边的学生们熟悉的案例:一个是我们身边的同学有病不去医院治疗的案例,另一个是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造成同学受伤的案例。通过第一个案例让学生懂得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积极进行治疗。通过第二个案例让他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非法伤害他人的生命,同时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家人带来巨大的危害,从而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生命。
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政治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教师点拨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为了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我事先设计了一些案例,先让学生看案例,然后把他们归纳起来。这样不仅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学得轻松,记忆深刻,还能举一反三。
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财产留给谁》这一框中关于继承的顺序和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的教学中,我大量的举案例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身边的和知道的关于财产继承纠纷的案例,大家共同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仍可能束手无策。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如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这个内容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用身边的案例来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我发现学生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小组准备了小品表演,有的小组针对身边发身的事情进行分析,最终同学们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懂得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应珍惜学习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纯粹的理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展示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比如,讲到《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个内容时,我问学生我们都是消费者,你们在购买商品时权利是否被侵犯过?那你想过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消费及消费者维权的知识好吗?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买东西时被欺骗的亲身经历,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效果非常好。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总之,政治课中只要案例选用得恰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一堂死水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呆板的接受教条为主动的探索理论,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今后我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在教学总结中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小组的合作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让政治学科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