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区
【农田水利】全年维修灌渠400米,新建山区集雨水窖6座,新打机井61眼。筹资42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7万元,省级配套资金86万元,市级配套资金3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0万元,解决了辖区内岳家村、辛南村、蒲城村、任寨村、门楼张5个行政村8280名群众和481名农村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00万元对北部落凫山、黄瓜山等地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治理荒山面积66.7公顷。
【防汛抗旱】组织人员对水库、山体滑坡区、河道淤积段、城市桥涵、居民庭院、采煤塌陷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汛隐患进行多次拉网式排查,确定防汛重点隐患11处,一般隐患24处,明确责任,分级负责,限期整改。汛期来临之前,区、各街道办事处和村三级筹资100多万元,重点做好重要防汛部位应急预案的制定、物资储备、队伍建设、信息沟通、河道采砂执法、危房整治、河道清淤等保障工作,保证了全区安全度汛。
6月份以来,受降水总体偏少和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卫东区出现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全区秋作物面积共计1420公顷,其中严重干旱面积254公顷,绝收面积587公顷;2436人及100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867公顷中幼林受灾严重。应对严重旱情,狠抓人畜饮水安全,投入资金280.6万元,通过寻找新的水源、协调运水车辆、按时定点送水等多种举措,新打水源井1眼,送水450余车,有效解决了人畜安全饮水工作;强化保秋保林,投入抗旱资金270万元、抗旱设备1200台次、拉水车辆10台,新打机井12眼,累计投入抗旱用油1.1万公斤、抗旱用电17.3万千瓦时,浇灌中幼林和经济林66.7公顷,浇灌秋作物580公顷、674公顷次,挽回粮食产量160万公斤、粮食损失384万元,挽回经济作物损失200万元,大大降低旱情造成的损失,保林保秋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城市节水,关停了辖区内194家特殊行业用水单位,包含洗车144家、洗浴40家、足浴7家、游泳场 (馆)3家,园林绿化和环卫用水全部使用中水,城市节水工作取得新进展。
【河道治理】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卫东区启动实施湛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把湛河治理视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精心筹划、强力推进。点面源污染治理初步通过市里验收,吴寨沟、煤泥河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初步确定,湛河主干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开工,湛河主干两岸河道范围内青苗及附着物认定赔偿及征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湛河主干辖区段左岸3.2千米和湛河右岸1千米的青苗及附着物认定赔偿工作,共涉及198户,共发放补偿款330.94万元。
【水政水资源管理】卫东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保护水资源工作和河道清障工作,并拨付专项资金30万元,对辖区乌江河、寺沟河、辛北老寨河、月台河等重点河段进行了清障,清除河道阻水建筑物670平方米、垃圾8300立方米、林木 (植物) 2900平方米,确保了河道行洪安全。协调蒲城街道、区交通局、卫东工商分局、地矿局、巡防大队和东工人镇公安分局等部门对湛河任寨村段组织了两次执法行动,累计出动人数200余人,挖掘机3台,铲车4辆、运沙车20余辆,共拆除违法采砂筏7个、采砂大铁船4个、采砂管道200多米,清运河砂尾堆50余车1000余立方米,有力打击了违法采砂分子的嚣张气焰,保证了湛河任寨村段行洪安全。
【移民后期扶持】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范移民后期扶持专项资金发放程序,对资金的拨付、管理、发放、使用进行全程跟踪,及时纠正后期扶持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国家支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全年大中型水库资金的发放做到了准确无误,共发放9.06万元。严格按照《河南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规定的登记范围、登记对象和登记条件,对已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农村移民逐村、逐人进行复查审核,核实自然减员1人,根据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划的通知,涉及卫东区两个村7个移民调整到高新技术开发区。
(张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