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
【概况】2014年,平顶山市完成投资5.31亿元,涉及项目58个,共解决农村25.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600公顷,建设旱涝保收田4230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270公顷,新打配机电井642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平方千米,均超额完成上级确定的目标任务;水库 (水闸)除险加固、河道治理、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水砂资源管理、水利改革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水利局荣获河南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先进单位等荣誉;荣获全市抗旱减灾集体二等功,全市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参与环保 乐享低碳生活”巾帼健步走活动二等奖。
【防汛抗旱】雨情水情。1月至9月中旬,全市降雨总体偏少,平均降雨473.3毫米,比多年均值(670.9毫米)偏少29%。冬春季降雨基本正常。1—5月份,全市平均降雨122.5毫米,比多年均值 (141.5毫米)偏少13%。主汛期降雨异常偏少。6—8月份,全市平均降雨163.8毫米,比多年均值 (470.1毫米)偏少65%。其中6月份偏少73%,7月份偏少82%,8月份偏少37%。后汛期降雨异常偏多。9月份,全市平均降雨226.6毫米,比多年均值 (88.3毫米)偏多156.6%。
旱情。平顶山市发生了建市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主汛期几乎没有有效降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65%,143座水库有98座干涸,49条河道有44条断流,3万眼机电井有1.39万眼出水不足,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101.09万人,受旱玉米面积达125.7千公顷。作为全市人民的“大水缸”,白龟山水库2013年来水量只有1.74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26%;2014年形势更加严峻,水库水位一度降到96.8米,低于死水位0.7米,这种情况在建库以来尚属首次。
防汛工作。调整充实了8个市级防汛指挥部,明确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防汛责任,市、县政府签订了防汛抗旱责任书,落实了279处重点防洪工程的防汛责任人并签订了责任卡。市防指相继下发了大中型水库调度计划和主要河道防汛任务、防汛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北汝河防汛工作方案等。全市共落实抢险用袋397万条,布类46.74万平方米,铅丝20.38万公斤,桩木2.34万立方米,油料24.3万公斤,救生衣6879件,防汛船24艘,落实防汛车辆1937台。共组织群众性抢险队伍13.9万人和防汛机动抢险队4000人。汛前,采取挂牌督办的方式,对全市14项重大防汛隐患进行彻底整治,奠定了工作基础,实现了全市安全度汛。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总投资1347万元,项目于6月开工,设备安装按期完成任务。
城乡供水。自5月份开始,相继两次从昭平台、澎河水库应急调水9108万立方米,向白龟山水库紧急补水,有效缓解了市区供水紧张局面;3次动用白龟山水库死库容2040万立方米,解决市区用水的燃眉之急;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丹江口水库向白龟山水库应急调水45天,累计调水5010万立方米;紧急实施了燕山水库应急调水工程,在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仅用45天的有效工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9月30日一次性试通水成功,具备了日调水30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通过一系列应急调水,初步形成了白龟山、昭平台、澎河、燕山水库和南水北调干渠“四库一渠联动”的供水格局,为市区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从而避免了因大旱造成用水恐慌的局面。针对农村居民临时饮水困难问题,一是对距离供水管网较近的,延伸供水管道增大覆盖区域;二是对具备地下水开采条件的,采取措施,就近打井取水;三是饮水取水距离较远的,组织县级抗旱服务队和有关单位拉水送水。重点保证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无劳动能力人员的用水需要,确保群众生活稳定。累计解决100万人、12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问题。
抗旱保秋。一是水源条件较好的自流灌区和沙、汝两岸井灌区,做到应浇尽浇,争取以丰补歉;二是水源条件一般的地区通过延伸渠道、加长管道、洗井等办法,尽力扩大灌溉面积;三是旱情严重、收成无望的地块,引导农民改种生育期短的耐旱晚秋作物,尽量减少旱灾损失。同时组织农民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全市最高日投入抗旱人数5.9万人,机电井1.3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4万台 (套),机动运水车辆1030辆,累计抗旱浇灌面积116.7千公顷次,挽回粮食2.71亿公斤,经济作物1.15亿元。
【工程建设】2014年,水库及水闸除险加固。总投资1.55亿元的大型孤石滩水库,汛前完成蓄水验收,已经发挥蓄水作用;总投资3800万元的中型澎河水库,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6174万元的33座小 (2)型病险水库,已按省定目标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总投资3311万元的3座病险水闸,其中,昭平台水库婆娑闸基本完工,郏县大张庄闸、天地庙闸主体工程完工。
河道治理。完成北汝河、石河、兰河3条河道4个项目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和宝丰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的5个项目区实施方案的审查和上报工作。大泥河、大浪河两条河道治理工程大头落地,新开工建设了湛河、大泥河、灰河3条河道3个重要河段的治理工程。
【农村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47亿元,建设集中饮水安全工程131处,新打水源井98眼,解决25.55万农村居民和5.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下基层进行督促指导,着力解决前期工作时间过长、施工障碍较多的问题,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提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2014年农田水利投资4578万元,完成郏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示范县项目、郏县中央财政统筹项目和鲁山县财政统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维修养护项目。投资3853万元,完成昭平台、白龟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部建设任务。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项目完成投资4743万元,其中:鲁山县2013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进度和质量排名全省第一,并代表河南省接受了水利部稽查;舞钢市201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顺利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昭平台水库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比计划工期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
【水政水资源管理】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成立了2个市级领导小组,出台了《平顶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平顶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平顶山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了9局委联席会议制度。完成水资源信息远程监控系统一期56户、98个监测点的安装任务,二期36户、58个监测点正在筹备中;新发换发取水许可证450户,并建立了工作台账;征收水资源费3682万元;划定了水资源“三条红线”,分配县级水资源用水总量,顺利通过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组的检查考核,并组织开展了对县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的考核工作。
【砂资源管理】认真落实《水法》 《水土保持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管理条例》《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制度,以《平顶山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为主要抓手,完成《沙河平顶山段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严格落实砂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进行公开拍卖、完善采砂许可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并结合执法实际,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活动,先后查处非法采砂119处,爆破、拆毁采砂船只127条,治安拘留5人,判刑5人,训诫76人,网上追逃1人,有力地震慑了非法采砂行为。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0年7月,平顶山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平顶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平顶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节水工程建设,强化节水宣传,全市上下形成了支持参与节约用水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8月,经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组现场考察、资料审核、会议质询,顺利通过了终期评估,并获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荣誉称号。
【项目前期工作】组织编制总投资约5亿元的《平顶山市除涝规划 (初稿)》;完成总投资9000万元的北汝河2013年度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编制、评审工作,并已上报省发改委审批;完成总投资7500万元规划内的郏县蓝河、宝丰县石河 (二期)等中小河流的初步设计工作并通过省水利厅审批;宝丰县已列入全省8个中小河流重点县,完成项目申报及规划,以及5个项目区的2014年度工程初步设计;完成总投资3609万元的昭平台灌区第六批续建配套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上报工作;完成《平顶山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平顶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和《平顶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李 盾 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