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
【农村饮水安全】2014年度国家下达到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总投资39.8亿元,解决700万农村居民和16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涉及127个县 (市、区)、1097个乡 (镇)、4720个行政村和4175所学校,规划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2879处。截至年底,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实现了通水目标。
各项目市、县提前谋划,委托具有乙级以上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拟定项目实施时间节点,科学编制工程建设计划,健全农村饮水安全责任领导和联系人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信息实时沟通机制。省财政厅落实省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配套资金62745万元,督促省辖市配套资金到位,是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配套资金全部落实,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农村饮水项目建设市场秩序,实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联动督导机制,成立督导组,建立通报、约谈制度,各市、县水利部门成立技术督导组,各项目县将每处工程的施工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投入、质量要求等内容,建立台账,挂牌公示,接收群众监督。推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和维修养护基金,落实用电、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水质净化处理和消毒设施规范使用的指导检查,建立完善水厂自检、县域巡检、卫生监督监测等相结合的水质管理体系,促进供水工程良性运行,保障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达标。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4年,河南省新增安排第六批重点县25个,是单批次争取重点县最多的一年。全年共实施了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共68个小农水重点县的年度工程建设,共投资20.3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8.52亿元,省财政配套8.52亿元,省级以下财政配套资金29940万元,群众自筹3315.45万元。2014年计划新增灌溉面积 51673.33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8193.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9860公顷,工程受益人口164万人。在财政部、水利部对全国3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考评中被评为“优秀”。
(1)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克服困难,采取部门预算安排、财政转移支付、用好土地出让收益等措施,拓宽投入渠道,加大对重点县的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安排地方投入8.76亿元配套资金 (含省安排重点县1个,年度绩效考评后安排奖励资金2400万元),用于重点县建设,投入比例为1∶1.1。在落实好省级投入的基础上,竞争立项时地方政府承诺、项目实施中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有效措施,确保市、县地方投入资金的落实。
(2)坚持竞争立项方式遴选项目。2014年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河南省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竞争立项办法》规定,通过竞争立项遴选第六批重点县。按照县级申报、资格审定、专家评审、公开陈述、现场打分、全省公示的程序,从33个申报县中初步确定25个重点县,并在网上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上报财政部、水利部。
(3)强化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下发《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在建工程进度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进度及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项目县根据省厅重点县工程建设时间节点要求,细化建设目标、完善施工组织计划。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发了3期工程进度通报,推进了重点县项目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推进重点县项目中期检查常规化、制度化。下发《关于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关键环节检查排查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市级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水利部要求的重点县关键环节排查工作,在全省开展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市级互查。并针对存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有效促进各县整改工作。
(5)健全绩效考评机制。2014年河南省首次委托第三方对重点县2013年度工程进行省级绩效考评,下发了《河南省第三、四、五批小型农田重点县项目2013年度工程省级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共同作为甲方,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乙方,签订绩效考评工作服务合同。乙方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程序对项目县进行综合考评,按时提交绩效考评成果。引入第三方绩效考评,对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责任,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着积极意义。
(6)加强项目宣传和公示、优化项目实施环境。河南省注重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社会舆论宣传。通过报刊、电视、网站宣传及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政策、工程建设情况与成效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提高了项目的群众参与度,形成了社会支持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影响力。
【灌区建设管理】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完成三条红线控制目标之一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目标,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并按时报送2014年系数成果的通知》要求,河南省水利厅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多名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工作组,督促样点灌区做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实测、填报和分析测算工作,编制完成了《2013年河南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2014年河南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8。
2014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下达河南省21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累计下达总投资8019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238万元;国家农开办、水利部下达河南省7处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1023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000万元;计划下达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厅党组决定,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加强对2014年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督导检查,要求项目管理单位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健全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质量管理,推广先进施工技术,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省水利厅下发《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年度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规范验收程序,做到批复一处、建成一处、验收一处、效益发挥一处,把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成优质工程、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作为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完善措施,大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农业138个县 (市、区)已全部出台了文件,成立乡镇水利服务机构1912个,落实人员编制5681人,1864个站人员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2014年按照按照水利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依据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验收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省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情况进行验收,验收成果通报全省并上报水利部。同时,水利部对全省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检查,总体评价为优良。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有效推进河南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新机制,实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全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的当、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河南省组织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 (以下简称“试点”)工作。
2014年,按照水利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南省通过竞争立项择优选定睢阳区、栾川县、陕县、平桥区、内乡县、济源市为6个国家级试点县,宝丰县、范县、新郑市、滑县、兰考县、西平县为6个省级试点县。选择的基本条件为:当地干部群众有改革积极性,支持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改革,主动申报试点县并保证完成批准的改革任务;有一定的改革基础和经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比较扎实。试点县实施期拟定为3年,每年补助资金400万元,要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取得突破和成效,并达到如下成果:形成一批覆盖不同工程类型、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示范工程;形成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有利于农田水利发展的建设、管理机制。
【节水灌溉】2014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共涉及卫辉市、扶沟县、清丰县、泌阳县、孟津县、襄城县、社旗县7个项目县,总投资65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投资4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67万元。建设完成后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66.67公顷,形成一批节水示范工程。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促进了全省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国土资源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等建设项目不同规模的开展节水工程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缓解了河南省水资源紧缺状况,增强了抗御旱灾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3年冬至2014年春,按照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地组织动员,以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抓好水毁灾毁工程修复、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完成投资290.27亿元,为计划的120.64%;农民投劳 2.56亿个,出动机械台班1232.7万台 (班);完成土石方7.38亿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13661处,疏浚河道5517.42千米,清淤沟渠 36394.74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0.68平方千米;新增灌溉面积20.2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01万公顷,新增除涝面积13.23万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4.26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6.78万公顷,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05万千瓦,解决了 570.16万农村居民和125.6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了2013—2014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建设内容,为粮食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存年 王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