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巩固和完善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调研

2015-03-19 01:03京山县农机局罗习文李勉刘晓红
湖北农机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机制公益性农机

京山县农机局 罗习文 李勉 刘晓红

京山县巩固和完善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调研

京山县农机局 罗习文 李勉 刘晓红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先后出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巩固和完善,大量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好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巩固和完善工作,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近日,我们组织专门人员,针对当前京山县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运行情况开展了调研。

1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村公益性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京山县现有14个乡镇、一个经济开发区和一个温泉新区,全县乡镇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现有“以钱养事”公益人员15人。2004年,机构改革撤销了各乡镇农机站,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编入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经核定全县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农机人员由原来的财政编制67人精减到公益人员15人,县人事局通过公开考试考核招聘了15名农机技术服务人员进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配备一名农机服务人员,作为“以钱养事”新机制人员。人、财、物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业务上受县农机局指导。目前农村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办公采用是和其它部门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一起合署办公。

在现有的乡镇农机推广实有在岗人员15人中,男性13人,女性2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1人,36~50岁10人,51岁4人。平均年龄44岁。文化结构为:中专文化1人,大专文化14人。职称状况为:助理工程师6人,中级职称9人。

2“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总体运行情况、主要做法与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京山县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县、乡、村、组、户广泛参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的体系,总体运行情况正常。

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和“财政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群众认可、考核兑现”的原则,稳步推进改革,构建了新型的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和“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促进了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2.1主要做法

2.1.1撤并转制站所,成立服务中心

将原来的农技、畜牧兽医、水产、农机、水利、文化等撤并转制,成立了一个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1.2精减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益

2004年,机构改革撤销了各乡镇农机站,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编入了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经核定全县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农机编制由原来的67人精减到15人,每个镇安排1名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其余人员全部转制。从事农机公益事业服务的人员,由业务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认定其相应的资格,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最后通过面试考核,各服务中心共确定从事农机公益性服务人员15名。而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成倍增加,仅就京山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来说,改革时只有不到30万kW的动力,而现在已超过100万kW的动力,是原来的3倍以上,都是1个人员来管理。因而,农机公益性服务人员“以钱养事”的工作效益高。

2.1.3探索建立“以钱养事”管理新机制

根据事业单位转制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出台了《京山县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管理办法》从运作方式,经费预算,管理等方面积极构建新的服务体制,确保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

(1)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兴办公益事业。对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采取委托服务的管理方式,将农村公益性事业项目分为常规性、固定性公益事业项目和非常规性、非固定性公益事业服务项目2种。对于常规性、固定性的公益性服务项目,由镇政府、业务主管局与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签订服务承包合同,通过合同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报酬和考核结算办法。对于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性服务项目,由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性公益事业服务项目,既有利于结合本地实际,也增强了灵活性。

(2)由政府统筹事业经费,实行分期拨付。按上级要求,县财政将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按照部门预算要求纳入财政预算,并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服务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钱随事走”。公益性事业服务项目按照项目进度实行分期拨付,若增加服务项目则增加财政支出,并随财力状况的好转逐年有所增加,以确保公益性事业的发展。

(3)对“以钱养事”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农村公益性事业按照“财政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群众认可、考核兑现”的要求,对农村公益性事业实行项目化、货币化、市场化管理,由镇政府、主管局与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签订服务合同,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服务报酬、考核结算和兑现办法等,确保公益性事业落实到位。年终考核以镇为主进行,会同主管业务部门共同考核。

2.2主要成效

2.2.1服务竞争意识增强,群众满意程度提高

经过改革,职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服务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原来指望政府拨款、依赖单位派工,如今身份彻底转换了、“铁饭碗”砸破了,也就不等不靠了、不闹不要了,而是主动找路子、闯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求生存、谋发展。公益性事业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的品质不断上升,群众满意的程度不断提高。

2.2.2工作领域拓宽,工作效益倍增

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组织农业机械服务队和农业机械经营者、农机中介组织开展机耕、排灌、植保、收获、运输加工等作业服务,组织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业机械抗旱救灾;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提高农民素质;抓好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搞好农村机电排灌站建设和机耕道路建设;提供农机维修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2.3节省养人费用,事业投入增加

“以钱养事”的新机制节省了养人费用,政府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也相应增加。通过变革财政预算方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村公益性服务经费在预算方式上改过去按人头定投入为现在的按项目种类、数量定支出,经费额度得到了保证;管理方式改过去镇管理为现在的县镇综改办统管,加强了经费的监管,确保了经费专款专用。

2.2.4健全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改革后,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转制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实现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改革前是有限的经费全花在了人头上,现在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各中心不得不自我加压,向市场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各中心纷纷重新制定规章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创新出效益。

“以钱养事”新机制实实在在提高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在考核中,群众纷纷反映改革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变好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作风转变了,工作中心下移了:过去是有时请服务人员“找不到”,现在是主动“送上门”,过去“蜻蜓点水”式的服务变成现在的“全程跟踪、定向服务”;过去只“唯上不唯下”变成现在把田间地头当成“自己家”。

2.2.5创新用人和分配机制,有效解决人员干劲不足的问题

这次改革,在分配制度、用人办法上实行市场机制和灵活措施,使之激励性更强,活力更足。多劳多得,奖勤惩懒、以绩定酬;通过对服务质量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不定期验收检查,全县已经在公益性事业服务方面初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一系列举措极大地触动了服务人员的神经,更新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公益服务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创业热情大大提高,过去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等不良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过去是“以钱养人养出懒人”,现在是“以钱养事争着干事”。

实践表明,全县的“以钱养事”改革通过创新服务体制,农村公益事业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以钱养事”真正“养”出了一种新观念,“养”出了一个新机制,“养”出了一批新能人,“养”出了一群新产业,收到了政府、服务人员、农民三方满意、三方受益的理想效果。

3“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由于京山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及人才储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又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体制不畅、机制不活、效能不高、业绩与待遇不匹配、队伍不稳、推广不力等,需要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3.1体制不畅,管理失位

乡镇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县农机局实行业务指导。由于乡镇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受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影响,农机人员成为乡镇工作的机动人员,经常临时调整到乡镇的其它工作,分散了农机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人员的主要职责,致使农机管理与农机推广业务断档脱节,农机推广服务经常出现有岗无人的现象。

3.2人员不足,推广不力

农机管理与农机推广工作涉及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操作应用、管理维护、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等。乡镇农机管理与推广服务由于受编制的制约,致使农机管理与农机推广服务缺乏力度。一是每个乡镇只有1名农机员,缺乏日常的相互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二是乡镇农机人员都是负责基层农机管理与推广的终端服务,条件艰苦,覆盖面宽,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管理与推广难度较大,一个人开展农机管理与推广服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部分大乡镇,如罗店、曹武、雁门口、新市等,在机械的操作示范方面难度较大,不利于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3.3改革阵痛,队伍不稳

《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湖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中都有明确规定:乡镇农机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其录用和招聘的干部应纳入财政预算。而历次机构改革都对农机部门带来冲击,尤其是关键环节的乡镇农机站时撤时并,导致队伍不稳,基层农机技术指导工作和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京山县在2004年机构改革时,将乡镇农机站人员与财政完全脱钩,全部实行社会化服务,并归属地方政府管理。农机人员工资待遇无保障,身份也成为社会聘用人员,造成基层农机系统人才大量流失,乡镇农机站工作处于瘫痪和停滞状态。机构改革时只强调了基层农机推广的社会化服务,而弱化了其公益性服务职能。为了强化农机公益性服务职能,京山县虽然核定编制,公开聘用,聘用人员中,身份仍为社会聘用人员,他们担心年富力强时被聘用,年龄过大会下岗,下岗后养老无着落。

3.4机制不活,缺乏后劲

现在各乡镇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偏移失位,虽然有一些管理、考核机制,但在对乡镇农机人员的人事管理上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目标考核机制,出现了基层农机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有效的激励竞争、奖励机制。致使部分基层农机人员不去主动潜心钻研业务,只是忙于做些日常性的工作,缺乏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的后劲力量。

3.5经费不足,无办公场所

现在全县乡镇公益服务人员每年平均劳务报酬只有2.57万元(每月2 000左右),不能维持公益性服务人员的基本生活,人员不能安心工作;经费不足,既不能承担新式农机具及新技术的演示和推广,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事务开支,要进行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只能依靠县农机局和县农机科教推广中心合力而为;加上目前各乡镇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农户找公益性服务人员没有具体的办公地点,只能靠打电话的方式来寻找,极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3.6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失效

到目前为止,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0万kW。拥有各类拖拉机8万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 950台套,插秧机5 600台,联合收割机3 895多台,乡镇农机公益性人员不具备执法资格,加之乡镇公益性人员中心工作多,任务重,人员少,很难有大量精力干安全生产教育,致使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频繁,乡镇农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4 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确保服务对象满意

4.1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每个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及个人的综合素质。

4.2强化服务行为的规范

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规范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平服务、公平办事,坚持便捷、高效、优质、廉洁的原则,优化工作程序,规范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创新出效益。

4.3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围绕群众关心的事情,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切实抓好履诺践诺。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始终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4.4延伸服务方式 ,“三心”服务暖人心

一是政策利民送真心。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相关政策及时宣传到位,保持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咨询问题的回复率达到100%;二是操作便民送贴心。实行“我的岗位你放心,我的服务你满意”承诺制,认真总结群众在办理业务当中的认知误区,将正确的办事流程以简洁的方式、温馨提示、设立指示牌等方式进行引导告知;三是服务惠民送关心。改变服务态度,启用服务评价平台,通过“服务质量跟踪卡”“征求意见箱”征求群众意见,反馈办理事项结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5 巩固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建议

5.1调整体制,充实队伍

乡镇农机人员由原来的67人减为现在的15人,调幅太大。而农机工作是10多年前的几倍,一是农机拥有量由原来的不足30万kW,增加到现在的100万kW,增加了3倍多;二是工作的内容扩大,由原来的单独只抓管理,成为现在的管理、推广、服务、培训、安全监理一条龙的全面服务工作;三是农机新技术的培训,知识更新更加快,人员素质要求更严格,农民对农机人员的上门服务要求更多。但10多年来一直沿用现有编制,没有调整。农机技术人员少,力量单薄,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农机乡镇人员按每2 kW或每5万亩耕地需配备一个农机服务人员的要求,建议在全县大的乡镇增加1~2个农机技术人员编制,并将他们的身份转变为干部身份,经费由县财政统一预算,县农机局管理,实行“管理在上,服务在下”的派出制,直接向乡镇派出农机服务人员。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调动、考评和晋升等与现有的在编在册人员一样。逐渐选派一些懂专业的年轻大学生进一步充实壮大农机推广服务队伍,拓宽服务面,拓展服务内容。

5.2增加经费,完善条件

目前主要是硬件建设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要,缺乏单独的办公基地和办公室、基本的试验、监测、培训等条件,检验检测仪器基本上是空缺,工作手段十分落后,常规性面上工作指导难到位,难以快捷准确地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为此,希望上级增加农机公益服务事业经费,解决农机服务必要的办公场所等。

5.3机构升格,落实待遇

近几年来,京山县农机局在省市县的正确领导下和支持下,连续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评为“农机科普先进单位”“农机化推广工作先进单位”“水稻机械插秧先进单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进县”等称号,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省农业厅、省农机局科技进步奖10多项,已成为全省机械插秧一面旗帜,创办了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农机化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县农机局经过改革后由原来的一级局调整为二级局,而周边县农机局如钟祥、沙洋、东宝等都已恢复成为一级局,这样对农机局开展工作不利。另一方面,县政府对农机工作十分重视,在工作安排、任务分配上按一级局对待,如在房屋拆迁、城乡共建等方面与其它一级局一样分配任务。而在对待干部任命、政治待遇上实现二级局对待,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为了加强农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便于开展工作,建议县领导恢复县农机局一级局的级别,提高农机局干部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

5.4激活机制,人才兴机

要建立一支务实高效的农机推广服务队伍,人才是关键,机制是保障。按照“服务‘三农',效率优先”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创新的激励竞争机制,完善对农机推广服务人员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制订出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标准,以此作为其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工资待遇与业绩、职称挂钩,并逐年增加,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

5.5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一是安排专门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农机服务人员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适当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现有乡镇农机服务队伍,通过现有服务人员的传帮带,让他们尽快适应乡镇工作,并制定相应激励机制留住人、用好人。

2015-10-13)

猜你喜欢
新机制公益性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不一样的农机展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重在建立新机制
新机制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