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德河北省围场县广发永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渗透浅析
刘文德
河北省围场县广发永小学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道统一”、“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明确思想;思想实际;注意引导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它有着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该兼顾思想品德教育,使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做到水乳交融,作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的思想觉悟、理想情操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获得双提高。
正确评价文学作品。明确所教课文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的讲读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语文教学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因素。教师要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使学生知道孰是孰非,谁好谁坏。对于积极健康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消极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批评。
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两方面。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因文而异,是一种期望目标,具有内化的特点,虽难控制,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缺少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不完整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既要重视语文教育,又要结合进行思想教育,应该始终顾及这两个方面。不过,在制定具体的目标时,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在这两者中有所侧重。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是笼统的、抽象的,而是有明确目的的、具体的。这就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特点也就是精神状态。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无不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着神州大地,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并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反映出来。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地认识、了解学生,科学地分析他们的个性心理面貌,把握他们变化的特点和倾向,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生的智力尚处于开发期,他们总是以好奇的眼光去观察那五彩缤纷的生活,从中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针对这种特点,首先要重视思想教育的直观性,充分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图画、VCD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其次要注意思想教育的形象性,语文课与思品课不同,思品课通过直接阐述某个道理得出某个结论,而语文课则往往是在对某个场景或事物的形象描绘中传递某种信息,暗示某个道理,充分利用语文课形象性的特点来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寓言,使学生从而懂得了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后,发动学生从故事中、生活中收集有些人上当受骗的事例,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通过引导,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上还有运用欺骗手段干坏事的人,小学生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从而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文,指文章形式;道,指思想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课文形式和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坚持文道统一,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比如教新课标语文版《春》一文,要通过体味语言的优美,方能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精神的感奋。又如,教学《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时,为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总理诚挚的敬意和爱戴,表达人民对周总理永久的怀念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就应通过饱含深情的表情朗读和侧重分析表现手法的教学方法感动和教育学生。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诵读,欣赏语言美。要善于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作者的感情,都是利用文字传达出来的。许多优秀文章总是借助特殊的字、词、句、段,准确、凝练、传神地倾注作者的感情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对课文中表情达意深刻的词句咬文嚼字,含英咀华,披文入情。如《美丽的公鸡》一课,老马回答公鸡的话语“因为它们懂得美不美不仅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民做事”,蕴含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多次诵读,细细品味,让学生悟出其中包含的哲理:一个人的外表美不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心灵美。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教师在备课时,应牢牢把握这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语言文字的分析着手,深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其次引导学生锤打作品闪光的语言,好的作品必有好的语言。但语文教学不需要也不必要对作品中的每一个词句作繁锁的详细的考究,而应该抓住那些作者独具匠心的关键词句作重锤敲打。另外要注意读写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既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也要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因为写作教学有其伦理功能。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会得到思想、品德、意志、情操等方面的教育。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形式很多,一般是对课文的借鉴和变通。借鉴,就是利用教材的基本形式,模仿其立意、布局、谋篇。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教育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只要我们搞清“文”与“道”的关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充分利用听、说、读、写多方面训练,有目的对学生广泛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和提取思想滋养。及时哺育教化学生并做到寓理于知识、寓德于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就能最实际、最具体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