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祥河北省围场县燕格柏小学
让小学生乐于作文
柳云祥
河北省围场县燕格柏小学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文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小学语文;写作;学生
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让学生感到快乐的活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小学生在接触到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画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这对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内容丰富的“资料库”有很大的帮助。
如让学生老写周记,不免枯燥,我便让学生尝试“绘画周记”,即把16开的纸分成两半,左半设计成一个大框,右半印上横线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挑选自己喜爱的画面剪辑或临摹至左边,右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幅画的意思或自己制作这幅画的过程。有段时间,许多小朋友热衷于“数码宝贝”,剪贴上一幅“数码宝贝大战”的图画,仔细观察正义与邪恶双方的战斗场面,旁边竟也能像模像样地描绘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有的同学喜欢喂养小动物,便把它们作为自己亲密的朋友画在绘画周记上,还记录了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一幕幕。因为这些内容都源于同学们的爱好,生活气息浓郁,他们对画面有亲切感,会主动去观察并乐于把画面描述出来。
1.巧用说话材料。
课间,与学生一起游戏,我发现他们身上藏有许多扑克牌大小的人物卡片:三国英雄、梁山好汉、影视明星、体坛冠军……他们兴致勃勃地传阅争论、比较欣赏,有的还在激烈地“讨价还价”,进行“交易”。我灵感顿发,这不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吗?于是我先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纸卡,论英雄”的讨论会,然后布置写一篇关于纸卡的作文,学生的作文写得颇有“滋味”,有一学生就这样写道:在一百零八将中,我最“讨厌”的就是排名第二十二的黑旋风李逵,他打仗还算不错,冲锋在前,勇猛无比。然而,他是一个十足的“大老粗”。说起来令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及时雨”宋江让他回家,把老母接上梁山,他荒唐透顶,在途中竟把老母弄丢,被老虎吃了!世上哪有这样的“马大哈?”真是清新、生动!
2.发挥想象功能。
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要适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功能,如:我带领同学们去小溪边捡石头,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石头的形状、颜色、大小,再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些石头原来是怎样的,经过多少年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思考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他拾的石头上有斑斑红点,就似英雄的鲜血;有的说石上原有山林、亭子,现在没有了,这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有的说这一块小石头当年曾是一块大石头,经过千万年的风吹雨打,才变得如此小。学生发言热烈,畅所欲言,以致说得不想停下来。“那么,把你想说的全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落笔成文,饶有兴趣地描述了各自独特的想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演、写一体化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
1.模仿职业活动。
让学生模仿记者采访校内外新闻,模仿主持人主持节目,模仿导游介绍名山大川等。如我在教《日月潭》后让学生学做导游,要求先写出导游词。同学们跃跃欲试,不但能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许多同学写了一稿又一稿,期盼着自己的杰作能收入“班级作文大王选集”,更渴盼能变成铅字,像那些大记者、大作家们那样发表文章。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2.课本剧表演。
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可改写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还能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编续集,自由组合,几个人自编自演,再进行集体交流、评议。同学们大胆想象,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爱怎么说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像小鸟奋飞,爱怎么飞就怎么飞;同时,应想尽办法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由地说、尽情地说,说出心中的苦与乐、说出心中的烦与恼、说出心中的爱与恨,然后指导学生把刚才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写下来。如在秋游活动后,我任学生自由选择主题,不拘字数,不拘体裁,自由习作。学生兴致勃勃,快乐写作,把一次平常的秋游活动写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表现形式上,有诗歌,有游记;内容上,有的侧重于感受一草一木,有的侧重于赞美整个景点,有的侧重于表现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品读起来真是趣味无穷!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