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彦河北省高邑县职工子弟学校
谈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王会彦
河北省高邑县职工子弟学校
作文在语文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体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水平。然而,有些学生由于语文基础较差,写作的潜力发挥不出来,也有的不善于把思想和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对作文产生了畏惧感。特别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孩子尽管语文的基础能力或者说水平还可以,在写作时也是无从下笔。面对这些情况,平时陈旧的作文教学对他们又提不起兴趣。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这里,结合我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来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作文,就好比修一座房子,要用砖、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平常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在课上观察科学实验,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熟悉的、喜爱的事物,如书包、玩具、文具盒等静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并动脑分析、比较,然后记下来,作为写作材料。
我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真实内容。因此,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参观,进行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题材,写出真实内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在教学中,碰到不少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以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读书看报,写作知识贫乏,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写作的基础。
我在平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以至熟读成颂。通过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读文章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勤思多想的习惯,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引导学生善于续写、扩写或补写。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常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为续写的起点,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顺着课后的思路,进行续写故事的结尾。有的文章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的十分简练。遇到这样的文章,我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兴趣浓,乐意写。同时注意假写,假写是直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假设,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或一段话。通过实践研究,利用课文进行想象做训练,一举多得,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内容,渗透了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
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可以升华人格的魅力,产生一种深广的道德境界。
师生共读,可以给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用教师阅读的兴趣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书海之中,感悟语言及生活。师生共读一本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师生共读,可以使教师变得更为充实与睿智,会让学生不断成就美好品格,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师生共写,同享成长快乐。教师和学生应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当然写只是形式,以写带动的却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只有师生共写随笔,才能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营造丰富的人生,同享成长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写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