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鹏梓
两会上的航天话题
+ 贺鹏梓
2015年的两会上,航天依然是媒体关心的话题。与过去几年相比,今年的两会前后并没有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等航天大新闻,但对于航天,人们的关注热情不减。
要搞航天,火箭是最基本的。这也是航天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委员每次必谈的话题。
一院承担的老挝通信卫星发射任务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这颗通信卫星不仅能服务老挝,还能全面覆盖泰国、缅甸、越南等我国多个邻近国家,这就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成果。这颗卫星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信息互联等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开拓国际业务市场的重要表现,也是发展“亲、诚、惠、容”和谐邻邦关系的有效行动。目前,火箭和卫星研制都很顺利。
梁小虹3月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体即将于海南发射场“亮出真容”,进行它自问世以来的第一次“实战演练”。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即将进行的“实战演练”——发射场合练工作,关键任务之一是要完成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低温推进剂试验,进行两次以上的低温推进剂加注、停放、泄出演练,预计历时三个多月,时间跨度之长属中国运载火箭之最,将全面考核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流程合理性,火箭与发射场及地面系统接口的匹配性,担当起执行探月三期发射任务的重任。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研制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高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作为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可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大幅提高2.5倍以上。同时,该火箭以“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高”为目标,坚持“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思想,有力带动现役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升级换代,牵引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是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基石和主要标志。
另外,中国新一代上面级远征一号即将迎来诞生后的首次“太空之旅”。
远征一号的成功研制改变了上面级与火箭原有固定、单一的组合状态,创造了灵活、多样的组合模式,大大提升了中国火箭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了中国火箭在国际发射市场的竞争力。
远征一号上面级是在火箭上增加的独立的一级飞行器,一次可发射多颗航天器,在火箭将其运送到一定轨道后,能自主飞行,多次点火启动,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轨道空间。今年,远征一号将与长征三号丙火箭共同执行发射任务,在火箭将其送入预定轨道后,独立地将要发射的卫星直接送入预定轨道。远征一号因能像摆渡车将车内的乘客送到不同地点一样,将所运载的航天器送入不同的太空轨道,而被研制人员形象地喻为“太空摆渡车”。
为满足用户多样发射需求,欧美等航天巨头多采用上面级来提高火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梁小虹表示,为加强中国航天在深空探测、空间试验等空间领域的探索和服务能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按照系列化发展的思路,在远征一号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多种类、多用途的上面级产品。
梁小虹说,我国未来3年预计将完成50次发射,我国航天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步入世界前列。
卫星应用是航天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包为民委员在介绍高分四号卫星时说,高分四号是高分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高分一号和二号卫星都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而2015年底要发射的高分四号是地球同步轨道的高轨光学成像卫星,它和高分一号、二号配合起来,可以对关注点进行全时的观测,“粗看”和“细看”结合。
除了继续完成高分后续的卫星研制、立项和发射任务,到2020年,北斗系统主要目标就是要完成全球导航。北斗导航定位的精度和GPS提供给民众用的精度是一个量级的,卫星应用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四个全面”的布局下航天技术如何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方面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包为民说,2020年,中国可以从一个遥感数据进口大国转变成一个出口国,实际上现在已经向国外提供中国卫星应用的遥感数据了。在大气监测、气象、地震领域也正在加紧研制,特别是地震星已经在立项研制了。大气雾霾治理方面,利用航天技术对天气的动态进行观测是非常好的手段,能发现整个大气环流出现的异常。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院长谭永华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两份建议:《关于设立西安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议》和《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建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研究员曲伟委员今年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对于提案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经过调研、思考之后,他今年建议国家加快启动军民融合立法,加强顶层设计。
因此,曲伟建议,首先要启动部署军民融合法立法程序,尽快出台军民融合法草案,打通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同时考虑修订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法律体系;其次,应尽快筹建起国家层面上的军民融合专家委员会,在国内进行深入调研,对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进行国际跟踪;最后,要利用科学方法,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有效甄别军民两用技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军民两用技术的等级确定。国家在配置科技资源时,资源共享平台要优先、重点支持高等级的军民两用技术。
当前,装备竞争性采购成为大趋势,民营企业也积极加入装备建设领域参与竞争。“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项目,其实早就有了。”全国政协委员夏宇红曾到多家军工科研院所调研,她发现有些单位对这种竞争态度非常积极,因为他们原本就积累了一些项目竞争经验,而另一些单位由于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步伐较慢,则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
“没有人会保护落后,只能通过成本和技术优势取胜。”全国人大代表祝学军说,通过竞争进行优胜劣汰无可厚非,但无序的竞争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目前最关键的是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竞争机制,让各方面的竞争者都能在一个完全公平的舞台上参与竞技。
祝学军和夏宇红均认为,从长远来看,在装备研制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对推动装备整体研制能力提升、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都具有积极意义,对传统国有军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也有促进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少将尹卓对此也持类似观点。他说,传统国有军工企业本身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若在体制机制上通过改革理顺关系,充分调动起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那么他们所发挥出的才智将是赢得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月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证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于2016年发射。
天宫二号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的基础上,根据天宫二号的任务的需要改装研制而成。周建平告诉记者,天宫二号的发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它将完成验证空间站的技术,也将接受航天员的访问。
“天宫二号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与之后发射的神舟十一号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生活的时间将比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生活的时间更长。”在天宫二号发射之前,中国将在海南发射场发射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试验箭。据报道,长征七号是中国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并在前不久刚刚完成合练任务。在天宫二号发射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还将被用于发射天舟货运飞船。
周建平说,先发射长征七号的试验箭是为了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以及功能、性能等。而天舟货运飞船的任务是向空间站运送推进剂,航天员生活用品、食品和其它消耗品,建造空间站以及在空间站上开展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样品、器材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透露,中国的空间站将于2018年发射,2022年基本建成。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将建成多舱段组合运行模式,容纳多种实验内容,中外科学家一起工作。张柏楠指出,做空间站的难点在于在轨道上长期飞行,技术涉及交会对接、补加推进剂等。“现在的空间站就希望能够解决人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问题。”他说。
“人在上面能长时间待,需要一种维持人长期居住的环境,这是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他说,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尿的回收利用、呼出的水蒸气的回收等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嫦娥五号正在进行研制,进展良好,将按计划于2017年在海南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绕月和落月任务已圆满完成。根据探月三期时间表,中国预计于2017年前后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取样并返回地球。嫦娥五号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组成。
同时担任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总指挥顾问的叶培建表示,目前长征五号火箭、嫦娥五号飞行器、海南发射场的准备工作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不出意外,2017年能够完成嫦娥五号的工作。”
叶培建透露,“嫦娥五号”的探路飞行器“小飞”(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的服务舱还在天上,现在正在月球轨道上飞行。“希望它再飞一段,为将来嫦娥五号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任务,进行更多技术验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