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抛锚式的初中思想品德程序性知识教学探索

2015-03-18 08:27:51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朗中学郭宏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程序性维权思想品德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朗中学 郭宏连

随着新课程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实施,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真正付之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有幸参加政治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抛锚式教学研究”的区级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发现抛锚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效果,利于打造高效能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一、基于抛锚式的初中思想品德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理论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L.W.安德森在《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指出:“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做‘事’,通常以一系列要遵循的步骤的形式出现,它包括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知识,还包括用于决定何时运用不同程序的标准的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程序性知识是指运用学科概念、原理和规律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步骤或规则的知识,如消费者被侵权时维权的途径等。

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二、基于抛锚式的初中思想品德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程序性知识包括三组类别:具体的技能知识、具体的技术和方法知识、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标准的知识等。笔者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探究怎样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下提高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第一,具体的技能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定位为:认知阶段,即学生能使用自己已有的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有效方法,对某一技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能对这一技能的各项条件及行动形成最初陈述性特征的编码。

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情知交融。

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在日常消费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争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目标解读:“学会”属于运用的能力要求,“判断”、“选择”、“争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是程序性知识,目标1属于理解程序性知识。

情境设计:

师:(展示现实生活经营者的销售行为)面对商家的种种销售手段,我们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商家明明像是给我们好处,为什么却是骗我们的手段?”通过这种疑惑引入这节课的内容——维护消费者权益。

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

师:要学会判断、学会选择,买自己适用的物品;对宣传的广告要进行比较鉴别。

第二,具体的技术和方法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定位为:联系阶段 。在这一阶段,原先指导行为的知识将发生两种转变:第一,最初对技能所作的表征将慢慢转变为特殊领域里的程序性知识;第二,构成这一程序的各个部分的产生式间的联结将得到增强。

教学环节: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2:学生能结合具体案例,通过情境体验,总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目标解读:“总结”属于分析的能力要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是程序性知识,目标2属于运用程序性知识。

展示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师: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侵权事例写在纸上。(抽取最典型的学生案例展示)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小李的哪些消费者权利受到侵犯?小李是通过哪些途径维权的?小李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获取程序性知识目标2)

第三,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标准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定位为: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整个程序本身将得到进一步的精致和协调。

教学环节:深化案例,实现升华。

教学目标3:学生能在话题讨论中,树立消费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目标解读:“树立消费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属于创造程序性知识。

继续展示侵权案例,通过话题讨论,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

小李哥哥知道后非常生气,到超市,把负责人暴打一顿。

学生小组讨论1:小李哥哥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要用合法的方式维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学生小组讨论2: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采取暴力不合法方式外,还有哪些不妥当的处理方式?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日常消费中应该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供技能运用的情境,获取程序性知识目标3)

三、基于抛锚式的初中思想品德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反应较好。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开拓性,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风气。要更好的实现抛锚式教学模式与程序性知识的融合,笔者认为:既不能忽视思想品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等基础知识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又要十分重视“自动化”、学法及实际应用能力这些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在实践中,还要在多方面不断进行改善探索。如在情境设计、展示问题的“抛锚”过程中,既要重视素材的趣味性,尽量用一些新颖、富含哲理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要注重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与重难点来设计问题,从而真正体现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程序性维权思想品德
维权去哪里?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6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杂文月刊(2017年19期)2017-11-11 07:57:43
完美 打假维权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信号通路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