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18 06:18郑永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毒品青少年

梁 鑫,郑永红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当前我国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梁 鑫,郑永红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很大比重,但青少年对毒品特别是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清、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不足,而针对青少年开展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手段单一、没有常态化开展等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青少年;吸毒人员;禁毒宣传教育;防毒拒毒

中国古代就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预防就是以“治未病”为直接目的的。毒品的自我扩张性特点决定了要对毒品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就必须立足于预防,即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从根本上预防毒品问题的发生,这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明确指出,按照“源头治理、以人为本、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而在《意见》所明确的各项举措中,深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被摆在了首要位置。我国在禁毒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1 改进和加强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青少年在吸毒人群中的比重始终较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社会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所占比例很大。20世纪末,我国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人员就占到83.6%[1],甚至有人认为,在国内,30岁以下的吸毒者占吸毒人数的90%以上[2]。根据2014年公安部禁毒公布的数据,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到258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人员达到75%。由于吸毒人员戒毒后的复吸率达到90%以上,一旦青少年吸毒人员在所有吸毒人员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那么必然导致我国吸毒人员整体规模不断增大。

(2)青少年对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合成毒品除了在生产制造、贩运模式方面不同外,在吸食人群、吸食场所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新型合成毒品毒性强烈,而且由于容易生产制作,较传统毒品的价格更为便宜。特别是像麻古、迷幻蘑菇等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几秒钟内就可产生亢奋等身体症状,特别能满足处在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中的人们释放发泄的心理需求[3]。青少年对毒品的概念大多来自于影视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的描述,很多人觉得吸毒新鲜、刺激、时髦。毒品究竟是什么,一旦吸食成瘾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危害,他们并不清楚。相当一部分人对毒品危害认识不清,普遍认为海洛因是硬性毒品,危害性大,而“摇头丸”等软性毒品不仅不会上瘾,而且还会带来不可言传的兴奋与快感,更有甚者将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看成是一种前卫时髦的表现。他们认为冰毒能使人兴奋、精力充沛,认为吸毒能够减肥、能够提升性能力等。正是这种对新型合成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不够,导致大量青少年染上毒瘾。

(3)青少年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毒品具有自我扩张的特殊属性,即通过强成瘾性产生的欣快感吸引易感人群吸食毒品,通过依赖性的不断加强扩大吸毒者个体对毒品的需求量,通过人为的强制性扩张增大吸毒人员的规模,也即贩毒人员引诱、欺骗、强迫他人吸毒,以达到“以贩养吸”的目的[4]。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合群趋向,一旦朋辈群体中有人吸食毒品,就会逐步蔓延到整个群体。根据禁毒部门的统计,朋辈群体之间的狂欢、同学聚会已经成为不少人沾染毒品的途径,很多人即使明知毒品的危害,但面对他人引诱、欺骗甚至是强迫吸毒时或碍于情面,或没有防范意识而染上毒瘾。

2 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禁毒宣传教育是从根本上禁毒的有效途径,我国各级禁毒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效果依然不是很好。围绕青少年开展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学校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很多学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针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认为禁毒工作只是公安机关的工作,和自身无关。所以,很多学校表面上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但不研究青少年吸毒涉毒问题的原因和规律特点,不调查了解宣传教育对象的心理和需求,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以应付各级禁毒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2)禁毒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原则,禁毒宣传教育同样需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目前的禁毒宣传教育并没有根据对象进行划分,设计出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资料和方式,而是不管男女老少,采用统一的手段和资料,从而导致效果甚微。禁毒宣传教育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由于受教育程度、心理素质、行业特点、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也千差万别。

(3)禁毒宣传教育内容陈旧。禁毒宣传教育内容陈旧,没有根据禁毒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内容。首先,在禁毒宣传教育中依然侧重于传统毒品,而对新型合成毒品的性状、危害等问题的系统性宣传较少,这造成老百姓对常见毒品很熟悉,而对新型合成毒品一无所知,甚至面对一些新的毒品时根本不知道其是毒品。其次,禁毒宣传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笼统的、抽象的宣教,主要集中于毒品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我国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各级禁毒部门取得的禁毒成果,而对个体形象、直观、具体的危害则有所淡化。最后,宣教内容主要集中于对毒品、毒情、国家政策与工作效果的认识层面,更多的是提高青少年防毒拒毒的意识。然而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青少年不仅需要有防范意识,更需要有防毒拒毒的能力和技巧,既能有效识别各类毒品特别是新型合成毒品,同时又能进行有效防范。

(4)禁毒宣传教育手段单一。当前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大多数是运用传播学中的“警钟效果”,将一些吸毒带来的恶果制作成醒目的视频及图片宣传资料,以警示广大青少年,传播手段较为单一,效果也不明显。“警钟效果”又称恐惧诉求,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转变。“敲警钟”的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所传播内容的注意,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从理论角度来讲,“警钟效果”能起到适度的说服作用;但从实践来看,“警钟效果”由于其一些特殊的特点,存在逐渐弱化的趋势。首先,“敲警钟”的方法是通过刺激人的恐惧心理来获得特定效果的,它会给人造成一些不适感,如果使用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引起传播对象的逆反心理。其次,“警钟效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诉求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再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暗示,如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等,这些心理都会克服其恐惧心理。

(5)禁毒宣传教育没有常态化。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绝非几次简单的活动就能产生明显的效果,然而当前禁毒宣传教育几乎仅仅是在每年国际禁毒日才受到禁毒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种集中式的、运动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另外,这种集中的禁毒宣传教育也使得其他部门认为该项工作就是临时性或阶段性的,无法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3 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改进思路

(1)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数量是衡量毒品形势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青少年吸毒人员数量又是衡量未来形势的一个预警性指标。我国青少年吸毒人员数量虽然从早期的83.6%下降到2014年的75.0%,但是绝对数量增长幅度很大。因此,各级禁毒部门必须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在具体的、科学有效的行动中。要制订科学、系统的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规划,全面明确禁毒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特别是落实广播电视部门、新闻媒体、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具体责任,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工作中,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全社会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2)制作适宜的禁毒宣传教育资料。在制作禁毒宣传教育资料时,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宣传内容。对于在校中小学生而言,重点是意识培养,即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及社会的规章制度并使其能自觉遵守。让学生认识毒品与药品的区别,了解各种毒品的作用及使用后的后果,明白毒品上瘾的含义,知晓使用毒品属违法行为。对于中学生而言,应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如毒品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药品依赖的性质、短期及长期吸毒的后果、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毒品与其他身体机能失调或疾病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新型合成毒品,要直观、形象地使广大青少年了解新型毒品的种类、颜色、规格大小等特性,知晓此类毒品容易出没的场所、吸毒成瘾之后的症状及后果等。对所有青少年来讲,都应了解贩毒人员引诱、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毒品的伎俩,有效识别吸毒工具、成瘾症状、行话黑话、吸毒场景和情境,以防被动受骗吸毒[5]。

(3)选择合适的禁毒宣传媒介。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和“选择性接触”理论告诉我们,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是非常能动地参与其中的,受众会根据自己对媒介的既有印象来选择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媒介去接收信息。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要分析青少年群体在接触媒介时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禁毒宣传。从传播效果来看,在各种传播媒介中,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由于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传播效果相对较好。在传统媒体中,青少年的媒体接触率以电视和广播相对较高。另外,随着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其即时、互动、便捷的优势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在各群体中,青少年群体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时,应尽量选择其接触率较高的新媒体,以便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4)运用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在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中,除了常见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外,为了强化宣传效果,还应采取更为多样的宣传手段。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加大学校对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禁毒专题讨论,组织禁毒知识竞赛。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为了增强禁毒宣传的效果,举办各类音乐会和舞会,让青少年在自己喜爱的轻松气氛下接受禁毒教育。另外,可以学习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组织青少年公益活动和流动课堂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在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强调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正面榜样作用,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其次,建立禁毒宣传的社区工作模式。在一些辍学或者过早工作的青少年比较集中的社区,由社区管理组织牵头,联合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可以分管几户或十几户家庭,对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定期走访关怀,向他们普及禁毒知识。

(5)实现禁毒宣传工作常态化。禁毒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只是集中在一年中的某几天进行。“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传播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二是传播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三是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6]。基于这一理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除了在禁毒宣传日期间组织禁毒宣传教育专题活动外,平时应不定期开展多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使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1]全国禁毒展览办公室.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张义荣.禁毒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阮惠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与控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4]郑永红,梁鑫.毒品的自我扩张性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156-158.

[5]陈依雯,尹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模式探析——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为样本[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5):16-19.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G40-03

A

1671-1246(2015)08-0021-03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毒品犯罪预警模型与机制构架研究”(13BFX059)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毒品青少年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销毁毒品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青少年发明家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