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音乐产业集聚区的转型与创新

2015-03-18 19:46文/司
传媒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受众

文/司 思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文化产业成为了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北京798艺术区和上海莫干山艺术区为成功先河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逐渐发展到广州、深圳等地,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音乐产业集聚区也随之兴起。2009年11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建立,这是全国首个正式获批的国家级音乐产业集聚区。此后,陆续批准国家级音乐产业集聚区给广东(分为广州园区和深圳园区)、北京(一基地多园区),至此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呈三足鼎立之势。直至2013年8月,成都“东郊记忆”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授牌,我国形成了上海、广东、北京、成都四个国家级音乐产业集聚区,形成东南西北四地共同发展。

一、解构传统音乐产业集聚区

纵观全国四大音乐产业集聚区,上海音乐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是“成为集合音乐培训、创作、制作、演出、交流及剧场构建等全方位的平台,扶持更多新的音乐和音乐创作,成为音乐人的家园”。而下辖广州园区、大梅沙园区、A8音乐园区、飞晟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四个分园区的广东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广州、深圳两地齐头并进,旨在“依托珠三角,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成都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区,旨在打造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北京是继上海、广州后挂牌的第三个国家级音乐产业集聚区,根据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规划方案,未来北京将形成以中国乐谷、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等7个基地为载体的“一个基地,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这些音乐产业集聚区分布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而结构特征却十分类似。传统音乐产业集群的形式一般由一些常见要素组成,如唱片公司、录音棚、音乐厅或演出大厅、演出公司、乐器制作及展示售卖、音乐周边产业等。但由于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让集聚区保持现状易、突破发展难,整个行业都面临着改革、升级、转型的问题。

二、传统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瓶颈

在国家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与其他文化产业门类相比,虽然很多城市音乐产业增加值仅占文化产业总增加值的3%~5%,但音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后劲十足,据《201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达到2716.56亿元,远超同年市场规模200亿的电影产业及市场规模108亿的电视剧产业,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瓶颈和市场挑战也是必然存在的。

1.行业守旧,唱片业进入衰落期。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音乐异军突起,随着音乐网站、无线音乐业务及各类数码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唱片业进入衰落期。在音乐相关产业繁荣发展的表象之下,国内原创音乐举步维艰。实体音乐专辑销售量下降,传统的音乐生产与传播被数字技术所改写,数字音乐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中国音乐市场的中坚力量。

而以传统唱片业为基础的音乐产业集聚区,生产的磁带、CD光盘等产品往往被数字产品所取代,销售量一落千丈。相较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的数字音乐,传统唱片业显得守旧、落后,导致集聚区发展受阻。

2.形式老套,音乐传播方法单一。音乐产业集聚区里都有音乐厅、演出大厅或舞台,音乐传播一般采取演出的形式,将作品传达给受众。基于演出是音乐作品最常见、通俗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演唱会、热门直播节目相比,传播方式、节目内容、市场宣传及票价都没有明显优势,竞争力不足的劣势显现,无法吸引大量受众。因此,单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呈现音乐作品,并不能将产业集群的优势凸显出来。

3.到达人群有限,集聚区受地域限制较大。目前,全国4家国家级音乐产业集聚区基本分布在大城市、发达地区,能够享受到集聚区音乐作品及音乐周边产品、感受区内音乐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受众局限于这几个城市。由于地域限制,很多受众没有机会亲临集聚区,导致了集聚区的优势无法发挥。这与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传播范围大、到达人群广的优势特征相反。

4.盈利模式单一。近几年,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新兴的朝阳产业,音乐产业也随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运作模式,但其盈利模式仍然较为单一。依靠音乐版权、演出票价盈利的音乐产业,在面对侵权盗版、非法链接现象严重,市场行为和交易秩序缺乏监管时,往往无力抗衡,音乐产业链条发展极为不平衡。尤其在我国,受众有免费使用盗版、不为版权内容付费的不良习惯,音乐版权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并不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5.缺乏核心竞争力,流失项目和人才。相较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环境,集聚区的产业结构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而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既有资源又有盈利能力,传统产业园区产业优势薄弱、缺乏盈利点,难以吸引和维持优秀的项目及人才资源,从而进入到一个尴尬的恶性循环当中。

6.入驻成本高,孵化政策难以落地。很多集聚区在成立之初,发布了很多企业优惠政策,甚至地方政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高成本仍然是很多音乐文化企业、音乐人、从业者们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地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入驻成本昂贵,即使区内有一些孵化政策,但很多企业未必能享受到,而且有些孵化政策是难以落地的。

三、新媒体下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内外革新

我国音乐产业集聚区之所以会出现发展缓慢的局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产业运营模式无法与开放、共享、互动的互联网环境相适应。音乐与绘画、舞蹈、雕刻等其他艺术门类不同,声音这种完全脱离物理材料的无形性质,与虚拟的网络世界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契合,新媒体时代给音乐产业所带来的远不只是一个平台、一个传播渠道这么简单,而是由内而外的对音乐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提升和革新。

1.新媒体改变了集聚区传统音乐的生产方式。数字技术为音乐的网络创作提供了可能性,作者可以在专业软件上随时、随地进行创作、编辑和存储。网络传输的非线性特征允许作者进行无限次的编辑、修改及存储,且对音乐品质不造成任何影响。专业的音乐软件可以模拟任何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让创作者跳出了实体音乐器材的制约,进行自由的选择和组合,真正实现了一个随心所欲的音乐世界。同时,互联网平台为多人创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使合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互联网包容、开放的特性让音乐的生产有了全新的定义,让音乐人不再局限在特定的区域和传统的创作方式,音乐产业集聚区的概念有了更广阔、跨地域的延伸。

2.新媒体也为集聚区音乐产品的营销模式提供了无限可能。传统音乐产业集聚区多半依靠房地产业,围绕音乐产品而建立起一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不可避免地受到生产能力及场地大小的制约。然而,新媒体却脱离了固定大小的物理面积的园区,受众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随时随地在线购买音乐版权或其他衍生产品,作者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来推广自己的音乐作品、与“粉丝”互动,或吸引更多的受众、投资者及渠道商。

此外,一个虚拟的音乐产业集聚区平台,允许任何人进入,任何网点都可以是一个创作或接收者,甚至是消费者,这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的、在线的、具有一切可能的音乐世界,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自由、平等地直接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也可以对作品进行及时的互动、反馈与评价,音乐产品的营销从未创作开始就已经遍及了整个网络平台,作者、渠道与受众三者的互动互联共同完成了音乐产品的营销传播。

3.新媒体为音乐产业集聚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音乐产业集聚区的结构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新媒体环境下的集聚区建设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省份或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开放平台,给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脱离了基础设施产业的束缚,音乐成为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真正动因,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产业集群抛弃了地域性资源要素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化发展,却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种全新、全备的资源优势——互联网资源。

4.新媒体平台造就了人才、企业与受众的共享孵化。新媒体所代表的互联网思维,其关键理念就是开放、互联、共赢。以往产业集聚区受制于物理空间、建设成本、人才的吸引及培养成本等因素,入驻企业有限。而新媒体平台下,人才、企业与受众在同一个空间内资源共享、互联互动、培养孵化,机遇与竞争并存。市场压力推动着产业集聚区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中国经济网.数据详解:《201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R].(2014-11-14)[2015-7-28].http://www.ce.cn/culture/gd/201411/14/t20141114_3905292.shtml.

[2]王呈,王瑜.中国唱片业遭遇繁荣下的危机[N].工人日报,2013-02-2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园区受众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