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宋建军
众所周知,汽车在使用运输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外在因素或内在因素使汽车无法正常运转,汽车维修顾名思义就是对出故障的汽车进行维护和修理。“汽车维护”主要指维持汽车技术使其达到完好状态,恢复其原先的工作能力。汽车维护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论汽车是否出故障都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汽车修理”是指将出故障车辆恢复其完好技术状态。所以说,汽车修理是一个比较复杂并且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问题,如果我们在进行汽车修理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细小问题不能进行彻底解决,就会严重威胁到我国汽修行业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都知道,汽车钣件常常会出现锈蚀或者损伤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能使用电焊来进行焊接,更加不能采用整形手段来进行修理,所以,这时候我们最需要采用的修理方式是挖补法,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确定范围,对我们需要修补的零件进行修补定位,确定挖补位置。
(2)根据我们事先确定的挖补位置在草稿纸上剪接和挖补同样大小的模板。
(3)对我们剪接的模板进行打磨、修理,将其打磨成与汽车损坏零件相同的厚度和形状,对其部位的卷边量进行相同钣料的修补。
(4)将我们所准备好的汽车钣料整合成为与汽车受损部位完全一致的形状,最后再将其与汽车受损表面进行贴合。
要进行散热器管子维修,首先我们要了解其故障原由,然后再根据其不同的漏水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修理办法:
(1)焊补。如果散热管子是由于腐蚀引起的并且其腐蚀程度不严重,我们就可以采用直接焊补的方式来进行漏孔修补。在对受损散热管进行焊补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给破漏管子的散热片进行加热脱焊,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油焊枪或者是喷灯来使其加热,然后再使用扁嘴钳来将已经加热了的散热片拨开并将所需焊接部位露出,接下来就是对受损散热片进行检查和清理,为了增加其焊接效果需要涂一层溶剂再用高温烙铁来封死散热管,在一系列的焊接作业完毕之后我们要将散热片安装回原位。
(2)接管修补法。如果损坏的散热管子其受损程度不严重,并且是外层受损时,我们可以根据其损坏的程度来实施修补。在实施修补作业的时候要先将散热片进行剥离,剪掉那部分受损坏的管子并对其进行加热,使受损坏管子与散热片相剥离,然后我们还要将已经坏掉并剥离的管子拉出来并平复接口,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通条深入散热管,并进行镀锡。这时候我们采用的新接管一定要比以前的长20毫米左右,然后扩大端口并进行镀锡,这样就可以使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最后对其进行牢固焊接并将散热片归位。
在生活中我们也都知道,当汽车在一个地方停滞一段时间后会有灰尘落在表面,所以我们在开车之前就需要对汽车外表进行清洁,并且要经常检查燃油量、电解液等,如果发现剩余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添加,此外,还要仔细检查汽车轮胎气压,查看是否有漏气现象,对于裸露在外的一些螺丝也要仔细检查,如果发现有松动现象要及时进行加固。
当汽车结束一天的使用之后,要对汽车内室进行简单清洁,比如座位和方向盘等部位,还要认真检查汽车是否存在漏水、漏气、漏电等安全隐患。
(1)平时我们大家可能都会发现,由于天气原因或者一些外在因素导致汽车表面会存在一些小裂纹,当有水渍进入裂纹的时候,受到氧化作用会导致铁锈出现,特别到了冬天由于天气寒冷,如果水渍浸入到裂纹会进一步扩大受损面积,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油漆脱落,所以,平时我们如果发现汽车表面有水迹要及时将其擦干。
(2)防止油漆层被破坏。由于油漆与汽油都属于油性物质,这样当油漆遇到汽油的时候就会出现溶合现象,同样,如果汽车表面不小心溅到汽油的话要及时擦拭干净,并进行打蜡保护。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汽车表面褪色,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细心做好汽车保养。
(3)众所周知,在夏天的时候柏油马路上的沥青由于受热会出现融化,这样当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时候就会有沥青粘到轮胎上。由于沥青中所含有的焦油是不溶于水的,具有极强的粘性,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采用打蜡措施,使用蜡与焦油相溶的原理来进行轮胎清理。
总的来说,汽车修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到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在进行修理的时候要采用可行性技术来进行修补,使用专业性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汽车排放物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颗粒物等,汽车只有具备良好的催化转换器活性层、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才能达到国四排放标准提出的要求。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汽车保养,要经常对汽车装置等进行检查,保证其良好运行,保证我们的出行安全,减少尾气排放,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1]李学斌.现代汽车的故障判断与修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35-36.
[2]闰辉.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08,(12):58-59.
[3]马成群.关于汽车修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3):100-101.
[4]李江.汽车修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