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芮如虎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一批有学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中等人才。这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迫切需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促进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我校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中心,通过短期信息技术培训的形式,同时结合长期涉农中专教育,不断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信息网络培训,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宝应县农广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总体要求,积极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农”中心工作,以“提升农业从业者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涉农中专教育,使我县农村农动力文化水平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涌现了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为我县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老年化、妇女化的趋势,加上文化基础薄弱,思想观念陈旧,科技知识落后,农业信息网络技能缺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据报道:全国从事农业的5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占44.4%,江苏从事农业的60 岁以上的劳动力占57.6%,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8.2岁,其中女性占64%。而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的60岁以上农村劳动力占58.5%,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都已超过55岁,而且以女性居多。30 岁以上50 岁以下所占的比例很小,这一年龄结构的失衡状况将严重影响我县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仍然普遍较低。以2012年为例,全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约占总农村劳动力的70%,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0.2%,高中文化程度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分别占总农村劳动力11%和3.2%。近两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进一步加大,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农村现有劳动力呈现出两极趋势:一是年龄大、二是文化低。对此,如何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留守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科技知识落后,是阻碍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从我县目前现有农村农动力状况来看,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受自然环境、资源因素、信息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加上农村传统的精神文化因素在他们意识中的根深蒂固,因而导致了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他们总是喜欢安于现状,满足于现实,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从而难以改变现有贫穷落后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对各个乡镇的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种植大户、在乡返乡农村青年等从事一线农业生产的人员进行有关农业信息网络技能方面的培训。早在2005年,我校就已开始组织实施由江苏省农林厅、财政厅、致公党江苏省委倡导发起的“致力扶农,教农民上网,为农民造福”的“致福工程”培训,后来从2012 起改为农业信息技能培训。截止2012 年,我校累计共培训学员4000 多人。此外,我校还结合涉农中专教育,为初中毕业分流的一部分农村学生,专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一系列培训和系统的教育,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涌现了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相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参加培训的人仍很少,受教育的面并不广。另一方面,在农业信息网络培训中,由于受到讲课教师的数量、培训经费的多少、参加培训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辐射带动作用的强弱等多方面的制约,影响了培训的范围、效果和力度,从而导致农民缺少足够的农业信息网络技能培训。
通过以上调查显示,农民不仅对农业信息网络培训的需求量大,而且涉及面广,需要从短期培训和长期教育入手,不断强化。对此笔者认为,要想搞好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我国,由于时代的变迁,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传统农业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新科技的挑战。然而,农民因为受生活环境、信息因素、自然社会条件、资源禀赋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农村传统精神文化在农民思想意识中的根深蒂固,这些对农民思想观念造成了很大的束缚,从而导致农民很难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对此,笔者认为要想使农民转换观念,首先必须要从思想根源入手,让农民看到经过培训之后,现实的效果和既得的利益。只有这样,农民才有可能认识到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其次,在各个乡镇,广大基层农技人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戗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让农民朋友知道政府部门开展农业信息网络技能培训的事实,同时能够了解这项培训对促进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意义。再次,要充分发挥科技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广大农民看到身边发生的事实,感受到培训所带来的变化。从而转换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伴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多媒体的推广应用,我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相对于过去而言,农民的科技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是从我县的整体状况来看,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受到年龄因素、信息因素、文化因素、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科技文化水平从总体上来说仍然比较弱后,亟需普及相关科技知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首先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集中宣传,普及科技知识,从而使广大农民对科技常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形式向广大农民集中宣传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网络知识,让广大农民看到网络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价值。再次,可以邀请有关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
我们不仅需要转变农民的观念、普及科技知识,更需要强化对农业信息网络的教育和培训。并且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突出教育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强调形式的多样性。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注重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对此,我们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训的对象应当具有广泛性
当前,从我县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涉农中专学生和来自各个乡镇的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等。这些相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对象并不广,因此需要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特别是那些在农村有一定种植规模、养殖规模的大户,此外还应当包括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农户,以及那些现在或者即将从事农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村镇集体企业带头人等等。在他们当中,尽管有些人年龄偏大、文化较低,但他们同样有教育和培训的需求,除此之外,他们作为当地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对吸收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仍然应当将他们纳入培训的对象。另外,对于其他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在当地建立农技学堂的形式,组织当地农技人员、村组干部、创业致富的典型来进行进行培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
2、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务实,注重实效
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从学员现有文化水平状况出发,同时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培训。另外,在教育培训的同时,应当强调针对性,突出实用性,确保学员能够学得会,用得上。此外,在教育培训的对象上,应当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年龄大小分别安排相应的培训。其中,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且年龄较小的农村学员,可以通过中专学历教育的形式,在农业信息网络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且在农村有一定种植、养殖规模的农户、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以及农村个体工商户、村镇集体企业带头人等等,可以进行分阶段的培训。另外,在内容的安排上也应有所区分。对于中专学历教育的对象应当侧重于互联网的认识和运用,电子邮件的收发、聊天工具的运用、下载以及如何通过网络获取网上农业信息、进行农产品的网上交易等等。而对于分阶段培训的学员,应当首先强调对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其次应当结合各地不同的产业状况,通过现场培训、视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员如何通过上网获得有效的农产品信息、以及如何开通网上视频同农业专家进行沟通、防治农业病虫害、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等。
3、教育培训的力度应当加大
对于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而言,在力度上应当加大。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当统一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力度。此外,还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以此确保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作出早期规划。不仅在教育培训的人数、规模上要有所扩大,而且在教育培训的质量上也要有相应的提高。再次,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方面,需要根据教育培训的对象不同,分别作出不同的安排。其中,对于接受中专学历教育的学员来说,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方面需要增加课时,特别是在实践操作上,应该使广大中专学员能够学得会,其次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能够用得上,从而为农业生产发展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而对于接受农业信息网络培训的学员来说,由于他们并不像接受中专学历教育的学员一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全日制的系统学习,而只能分阶段、分批次的进行培训。因此,要想在信息网络培训方面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在培训的次数上,要给予适当增加。此外,在时间上也应当有所保证,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培训。
4、教育培训的形式应当寻求多样化
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上,应当寻求形式多样化,而不能简单地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就教师讲课的方式而言,应当根据教育和培训的对象不同,来加以区分。其中,对于接受中专学历教育的学员,应当根据教师上课的规范要求来进行讲课。而对于接受短期培训的学员来说,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课。比如说:教师除了用多媒体形式进行现场演示外,还可以邀请部分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发现不足,查缺补漏,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此外,可采用优秀学员集中评比的方式,来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信息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地点的选择上,也可以寻求多样化。其中对于参加中专学习的学员来说,应当集中在我校进行学习。而对于分批次、分阶段接受培训的学员而言,由于他们流动性较大,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多,因此在地点的选择上也就不同于接受中专教育的学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需求,采用集中授课,村镇办班的形式,以此满足不同学员对上课地点多样化的需求。再次,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除了正常教学的老师以外,还可以邀请部分成功人士讲授他们通过对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从而激发广大学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我县目前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现状,笔者认为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关键,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才是最终的目的。对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在进行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同时,应当结合各个乡镇主导产业的不同情况,将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的内容贯穿其中,同时引导广大农民学员通过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最终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由此,笔者认为,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方面,要想取得实际效果,达到最终目的,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广大农民朋友要想增收致富,就离不开市场。而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取得竞争优势,就离不开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判断。而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判断的前提就是要获得市场信息。而市场信息的获得仅仅靠市场调查、中间商来收集信息、政府管理部门发布信息、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传播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收集信息,判断真伪。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对农业信息网络的教育和培训。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网络工具,让广大农民学员掌握QQ、微信、手机飞信等聊天软件、以及网上搜索信息、网上视频、网上购物、网上销售农产品,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等等,让他们坐在家中就可以沟通国内、国际市场,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从而规避市场风险,为增收致富赢得先机。
每个乡镇都有各自的主导产业,它对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就我县各乡镇主导产业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加工业和农副产品经营业。对此,如何获得发展,树立品牌特色,笔者认为除了掌握有效的市场信息,充分挖掘当地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外,还需要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从地方产业特色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包括如何从网上寻找相应的特色产业的门户网站,以及原材料的采购、加工产品、农副产品的包装宣传、供货渠道、销售、售后服务等等。此外,还包括人员的招聘、营销方案的选择、内部策划管理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的平台来完成。因此,对于各乡镇集体企业负责人以及现在或即将从事加工业、农副产品经营的人员等在进行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同时,应当结合各乡镇产业特色来进行教育和培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支持地方产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对于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农村劳动者,我们不仅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还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对此,除了需要在农业创业方面,对他们进行有关国家减免优惠政策的宣传外,还要不断强化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通过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以及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分析,使他们掌握创业的技能,懂得经营管理的理念,同时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农业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创业计划,规避农业创业所带来的风险,让他们尽可能的体验到农业创业所带来的成功喜悦,最终使他们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教育和培训转化为农民现实的利益,这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在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方面:首先,应当不断强化,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其次,要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从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入手,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转变致富观念,打开市场,从而为农民创业致富开辟广阔的天地。再次,要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准确的信息,可靠的保障,进而尽可能的减少由于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损失,为农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农业信息网络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艰巨而复杂,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给予强化。在这里,只要你有创业致富的胆识,并且是有志于从事创业致富的农民朋友,我们将为你提供广阔的舞台,帮你练就过硬的本领,让你在宽广的农村大地上自由驰骋,早日实现致富的梦想。
[1]邱聪,姜华珏.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J].江苏农村经济2014(05):50-51
[2]朱信凯.农民闯市场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4-25
[3]吉文林.现代农业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5
[4]李能建,冯剑.农业信息网络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
[5]品浓.争做发展现代农业带头人[J].农民创业致富宝典(农家致富增刊),2008:1
[6]王舍.转变农民如何转变思想观念[J].网络,2011.3
[7]杨国花,盛位能,章连法.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J].农业职业教育,200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