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口服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2015-03-18 23:44:24陈志楠丁世芳龚志刚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广州军区心内科缬沙坦

陈志楠 丁世芳 龚志刚 卢 青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66

长期口服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陈志楠 丁世芳 龚志刚 卢 青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66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心肌梗死组(MI组,n=8)和缬沙坦组(VAL组,n=8)。SHAM组只开胸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I组和VAL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VAL组术后第二天用缬沙坦(10 mg/kg/天)灌胃,三组共喂养12周。三组兔分别在心肌梗死前、心肌梗死12周后记录左心室内、中、外膜层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并记录心肌梗死12周内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次数。结果:(1)心肌梗死12周后,MI组三层左心室肌APD90较心肌梗死前明显延长(259.20±22.10 vs 230.10±23.20, 288.00±235.80 vs 244.20±23.40, 244.60±22.60 vs 229.00±21.70,P<0.05);VAL组三层心室肌APD90较MI组显著缩短,与心肌梗死前相比无明显差异(241.50±22.90 vs 235.30±21.20, 258.30±26.60 vs 245.80±25.60, 236.10±22.80 vs 225.60±21.90,P>0.05)。(2)MI组TDR较SHAM明显延长(37.20±10.20 vs 18.80±6.20,P<0.05),VAL组明显缩短,与SHA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0±6.20 vs 23.90±7.70,P>0.05)。(3)VAL组室速/室颤发生次数较MI组明显减少(3.10±0.80 vs 12.70±1.50,P<0.05)。结论:长期服用缬沙坦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可能与其改善心肌梗死后的TDR有关。

心肌梗死;跨壁复极离散度;单相动作电位;缬沙坦

猜你喜欢
广州军区心内科缬沙坦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8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需施教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观察体会
第2届全国骨科数字技术研讨会暨广州军区第18届骨科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广州军区参加援越抗美斗争史略
军事历史(2002年5期)2002-08-20 06: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