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贵东中学 谢远诗
和谐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具有其特有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场景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能充分交流、默契地协调与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使学生身心、智力与非智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和谐课堂”实际上应是教学中在各方面所追求的一种平衡。
在化学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更新观念、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根本措施。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实现和谐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愉快呢?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对一切事物来说,唯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老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或提出对问题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思维更加活跃,讨论气氛更加剧烈,想象更加丰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组织学生讨论:一是不同地区一般饮用水来源(地下水、河水等),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二是调查了解你生活周围有哪些水的污染,提出防止的设想或建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本地区的饮用水来源是地下水属于硬水,常饮用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这种饮用水必须净化。现在工厂日益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大,人口密度增大,生活污水工厂废水的乱排放,农药化肥的滥用,给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如何彻底处理水的污染呢?他们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防止水污染的设想或建议: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加强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工厂废水的处理利用;人人加强环保意识等。教学实践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唤醒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敢于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于教学目标有关的各种问题,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智力活动;否则,就可能致使他们“呆若木鸡”。唯唯诺诺,影响和妨碍他们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心理学家勒温、李波特所做儿童心理实验结果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在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水涨船高,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度显著加强。我们做教师的往往反对学生上课“插嘴”。其实,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时,正是他积极思考,产生新思想的时候,如果教师对其批评或置之不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即使偶尔失误,教师也应宽容大度,肯定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勇气和态度,对其获得成功的那一部分,哪怕是极微小的创造性,也需加以充分肯定和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趣味性试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绪言》课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视频片段播放,补充了一些能吸引眼球的趣味实验,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同学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为此,我在创设实验情境教学时是按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
第一,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兴趣,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一是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四组物质:a、镁和稀硫酸;b、锌和稀硫酸;c、铁丝和稀硫酸;d、铜和稀硫酸。从以上四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氢气?二是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四组物质:a、镁和稀盐酸;b、锌和稀盐酸;c、铁丝和稀盐酸;d、铜和稀盐酸。盐酸能否代替稀硫酸制氢气?三是若制取较多的氢气,试管合适吗?如不合适应选用什么仪器?所选仪器有哪些作用?四是怎样向气体发生器中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五是怎样去收集气体?怎样使制得的气体较纯净?哪种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六是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选择实验室制氢气最适合的金属。
第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在实验设计中得到发展及综合运用。如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钡,请一一区别出来,并贴上标签。探究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探究溶液中的置换反应;探究两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标签被腐蚀掉一部分的药品的鉴别;六瓶失去标签溶液的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等。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这时学生积极思考,精心设计出比较理想的实验。
培养创新精神是新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和谐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培养形成的。要是创新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必须将创新教育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培养。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做到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意识,积极采用民主的态度、和谐的方法创设情景,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与环境。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得精彩”的教学模式改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交流过程,以“学得精彩”为检测标准的高效课堂。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空前的激发与培养。再次,注重学生的发现。这是构建和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因为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思维创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究性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化学课堂上的和谐有利于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感情,使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消除不利于学习的“障碍”;有利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终身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保持情感、认知和发展等方面的和谐,才能使中学化学教学达到高效、长效的水平,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科技人才。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活泼的化学环境,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和谐课堂,使学生乐学、愿学,从而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