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琼,刘 敏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性舞蹈人才。由于舞蹈表演专业在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所以专业定位不准,对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等定位不清,致使失去了专业设置的社会需求反应快、毕业人才专业指向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与社会脱节,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强,具体表现在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弱等方面,导致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就业后无法适应岗位的需要。这种现象,容易让社会上的部分人对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置疑。从教育部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的各种文件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多媒体网络的广泛运用,人们借鉴学习的机会在逐渐增加,群众对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变化。高职院校应以文化艺术市场需求为基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培养中也要注意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专业演出院团的改制与撤销,高职院校培养的舞蹈人才已经成为艺术院团后备人才资源,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探索适应国家教育战略和社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社会对单一型舞蹈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高职院校必须培养综合性、多技能的舞蹈人才,必须按照适应文化需求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微调,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舞蹈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愿意为专业学习作出努力,三位一体,能创编、能表演、能教学。在工作岗位的选择上能胜任文艺团体、中小幼学校、文化馆、企业、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旅游部门等单位的工作。
1.2.1 培养现状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人才的招生分为三年制与五年制。三年制是招收中专及中职、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年龄在18~20岁。五年制是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在15~16岁。最困难的是三年制学生的招生,在招生考试中,很多条件好、表演能力强、有扎实舞蹈基础的学生由于中专时系统学习舞蹈,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在高考中往往专业通过了,而文化考核不能通过,导致无法进校。另一方面有舞蹈基础且文化好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往往都是填报本科院校的舞蹈专业,文化专业分数制约了专业好而文化成绩薄弱的学生。而五年制的学生招生相对顺利,与中职招生相比较,初中毕业后的生源在舞蹈专业学习上已基本错过了最佳练习年龄,但比较三年制还是有优势,可塑性强,专业提高相对较快。
1.2.2 改革构想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要遵循市场需求,把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同时大力强化教师团队建设,让既有实践表演经验又有教学基础的综合素养高的教师带学生学习。教师的成长需要有一线的演出经验,要经常让教师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把先进的理论与思想带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倡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各个层面的演出与比赛,在实践表演中提高借鉴、表演与反思的综合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以课堂为基础,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强化企业实践阶段,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促进舞蹈艺术高水平的发展。此外,应培养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人才优秀的品质,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学习计划,清楚掌握各门课程的内容。在学习上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利用网络、教师指导等各种途径提高专业技能,克服专业学习中枯燥、单一的训练模式。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舞蹈技能和高尚师德,这就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求教师有不断探索、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的能力。传统舞蹈教学中“学生模仿教师动作”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只是一味的教授动作,在学习中只看重个别条件好、学得快的学生,同时因为重技能,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所有的表演只为动作而动作,忽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师成为舞蹈动作的机械表演者,学生成为学习舞蹈的速成者、简单模仿者。为此在教学中要打破为技能传授而传授的瓶颈,应结合舞蹈知识、舞蹈创编的体会教授舞蹈技能,把技能与德艺相结合。教学中注重在舞艺中讲述舞蹈所体现的民族特色、民间风俗、区域特点、民族情感等,指导学生形成舞蹈文化,探究舞蹈的形成,了解舞蹈创作的心理,把握舞蹈的时代命脉,获得对舞蹈的情感与知识的体验。
其次,要求教师有奉献爱生、以德育人的品质。教师视学生为人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不断思考、苦心琢磨,对每一个动作能精益求精、力求至善。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舞艺,还要成为学生的示范楷模,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以爱浇灌、用心哺育,培养出德艺双馨的舞蹈表演人才。
再次,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对舞蹈表演教师进行规划,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聘请社会上有名望的舞蹈艺人、舞蹈“大师”等到学校兼课,聘请其他高校的名教授、名舞蹈家、有一定声望的舞蹈新星到学校讲座、兼课等。同时,把本校的优秀年轻教师送到外面培训,鼓励教师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到艺术院校做访问学者。加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形成高中初职称结构合理、年龄老中青搭配和谐的高素质、综合型的舞蹈教师队伍。
最后要整合优质资源,形成课程团队,坚持“传帮带”“做中学”,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通过共同承担或开发项目,增强青年教师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参与意识,在工作任务中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近3年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教学团队,以教师教育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师舞蹈技能为建设基础,编写教材5本、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主持2项省级课题、培训高校教师1 500人、培训幼儿少儿舞蹈学员500人。
2.2.1 校内实训室建设
校内实践场所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基础。好的学习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校内实训室建设方案要与学生人数相对照,合理科学安排舞蹈实训室,避免出现拥堵或者空置的情况,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晨练与晚练。教师要对实训室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排查教室在使用情况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训室内部建设也要达到基本的舞蹈实训室要求。镜子、把杆、音响、DVD、钢琴、衣柜、坐凳都要按照相关规格设置。网络、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不断更新的今天,在舞蹈教学中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教学手段与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进行,更加体现教学多元化、现代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训室的功能,建议安装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舞蹈学科的理论知识介绍做好准备,空调根据实训室的大小进行匹配,个别条件受局限的学校,也可以安装电风扇。
2.2.2 校外实训场地建设
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通过各种渠道搭建与企业单位合作的桥梁,保证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到2个以上的企业去进行学习、交流、实践,并保证学生安全。带队教师要先去实习场地了解校外实训场所情况,对校外实训场所相关功能了解后,传达给学生。同时要及时发现校外实训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企业进行沟通,保证学生安全。校外实训室建设要遵循让学生走出去的原则,让学生有表演的场地,切忌不要以赚钱赢利为目的,走出去实践是为了增加专业知识,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能力。
2.3.1 打造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应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进行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组建优秀专业课程团队,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内容。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汇总后以教材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是对实践性课程建设成果的积累,也是高等职业艺术院校教育教材建设的需求。实践课程教学是舞蹈表演专业的特殊要求,通过校内外实训,增强职业专业技能。历年来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作为检测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能培养出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2.3.2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点都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教学中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创造、搭建学习与沟通的平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开拓进取、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培养的学生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要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各院校应多关注各艺术剧团、学校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意见,主动联系沟通,定期召开研讨会等,主动了解各单位人才需要情况、用人标准、专业水平需求,搭建平台,通过研讨、比赛、观摩等让各单位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让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一起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促进一线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让学生上岗就能工作。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要依托企业合作,要让学生走近企业,不断深入企业。舞蹈表演人才要了解舞台,了解观众需求与企业定位,有实践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通过实践加深理解。而各高校也因为主动搭建平台,对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整,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可以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实训前期,请企业有演出经验的舞蹈专家到学校来开设讲座,组织学生与岗位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及带队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研讨,通过沟通与交流,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并对社会实践进行追踪。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如院级的技能大赛、优秀原创作品选拔等。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不要因为需要时间排练而放弃参加比赛,因为比赛也是能力提高的 一种渠道。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为例,学生每学期均有3次机会参与广东省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及全国、省级、市级比赛。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学以致用,从进校开始就参与系部舞蹈培训中心的助教工作,在获得舞蹈教师资格证后,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幼儿、少儿培训的指导教师。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与各单位合作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实习单位的领导与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能力充分肯定,也为下一期的实习学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实习学生留岗后能很快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通过实习实训,表演类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可以看出就业率高与培养模式的不断调整密切相关。
强化学演结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是高职艺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学演结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增强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搭建沟通学习平台,能够推动校企合作、学演结合的不断深入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1]明文军.呼唤多元化培育舞蹈文化人:21世纪职业舞蹈教育的断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24-27.
[2]石刚.艺术类高职院校复合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6):151-156.
[3]韩淑英,刘忆,庞静.当今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大学生科学学习理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3):114-120.
[4]钟雅.艺术高职院校舞蹈理论课现状分析与对策[J].艺海,2013(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