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导师制辅以新媒体手段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8 22:48:15管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

管慧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5)

护理教育旨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护理教育包括基础理论教育及实践实训教育。护理理论教育是为实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实训教学意在将护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直接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所以,护理教育可以说是“知信行”理论的具体应用。护理实训教学效果决定了护士临床工作能力。为适应人们不断增加的健康卫生需求,护理实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基础护理学课程则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在护理学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已成为新的教学理念[1]。然而,大部分医学院校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实训教师在理论课基础上进行流程讲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

1 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教科书知识一般是已经成熟且具有权威性,但由于其周期较长,而当前医学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许多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知识在已经成形的教科书中是空缺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当今医疗护理仪器设备快速更新,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医院分科越来越细的背景下已显得僵化[2]。目前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15项基本技能操作为主,教学因学时、人力、场地限制,完全依附于教材,造成学生对医学新技术缺乏了解,教学与临床脱节,导致学生走上临床后难以适应。

1.2 思维训练不足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主要在模拟病房进行,对象主要为模拟人,形式是将教师示教的流程进行回忆、再模仿训练。机械的模仿训练侧重于流程的再现,忽略了服务对象——人的心理需求,导致学生走上临床后面对个性化人文护理需求无所是从。训练情景与临床情景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验室模型人身上操作时,学生难以真正进入护士角色,影响其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3]。

1.3 创新、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教师准备好用物,先示范教学,学生对照教师操作流程反复模仿训练,考核集中于流程考核。这种训练方法及考核方式的局限,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接受现成知识,在知识接收与输出过程中,很少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学生的技能虽熟练却比较固化,缺乏创新应变能力。

1.4 团队协作能力差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采用分章节、分项目教学形式,学生练习时多是各自为政,只要自己动手会做就可以了。而学生今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抢救、治疗病人等工作多以团队形式开展,这种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尤显不足。

1.5 课外训练需求得不到满足

目前,各大医学院校护理实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与场地未能同步改善,从而使学生课外延伸训练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1.6 课外训练缺乏教师专业指导

学生自己在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多会出现如无菌观念不强等问题,要想提高基础护理实训效果,就需要专业教师全程指导,而目前的师资状况难以满足这种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加之长久以来的医护比例失调,目前我国护士的缺口非常大,因此护理专业被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也将严重影响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代护理教育改革的主题[4]。

2 改革初探

我院前身是一所重点中专学校——六安卫校,现升格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作为大别山区培养一线护理工作者的高职院校,我院非常重视护理实训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基础护理教研室尝试采用以下改革方式。

2.1 改革组织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班为50人一班,由于场地、设备、师资限制,实训教学可观性较低。为此,我们克服困难,在原有分班不变的基础上,由每4名教师成立一个教学小组,4名教师同时开展一个班的实训教学,实施灵活的二次排课制度。虽然教师授课任务增加了,但经过一学年的尝试,学生实训成绩明显提高,且学生对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的满意度及兴趣普遍提高,期末学生教学测评平均在97分以上。

2.2 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的前提是实施小组制教学,教研室每周用半天时间集体备课,统一操作流程,提炼每堂课实训目标。教学中,每名教师负责每个班固定的15名护生的实训教学。这样,教师能全程跟进每名学生的实训进度,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更重要的是,在一组一名教师的导师制下,学生与教师更为亲近,愿意与教师交流实训过程中的想法,在导师专业引导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3 新媒体的应用

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5]。以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新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5]。可以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由于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微视频、微课程等学习方式迅速涌现,催生了国外不少名校的“微学位”[6]认证。新媒体技术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如翻转课堂、移动式学习、跨时空参与协助性学习等),学生可以将教师的示教用手机录像,在练习过程中用以弥补记忆的不全;也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操作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小组内播放,师生共同探讨操作的优缺点及改进创新措施等。新媒体技术的辅助应用使教师从传统的传输知识角色中解放出来,更多进行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4 团队协作模式及多种教学模式探讨

目前,很多院校教师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开展过PBL、任务导向、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教师应从重视护理操作步骤的模拟训练转移到重视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及健康教育意识培养上[7]。笔者认为,现代护理实训教学目标一要贴近临床,二要提高能力,三要培养护生人文素养与沟通能力,懂得团队协助。无论是PBL还是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只要能落脚于此,都可以吸收借鉴。如在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教学中,首先,教研组教师根据临床收集的资料,整理总结出标准化病例,由小组导师在课前通过讨论群的形式发送出去。然后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进行课前理论知识预习,并将病例排练成情景剧,在这一过程中辅以与导师的讨论及专业性指导。接着,可以联系两组成员开展公开讨论,上课时将情景剧展现出来,小组之间讨论及互评(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创新处、爱伤观念及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各位成员角色扮演贴合度及协助程度等),互评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基本分。这样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了护生之间的沟通协助能力,形成的成熟情景剧又可以以新媒体形式作为下一轮教学的讨论素材。可以说,这个过程辅以新媒体形式,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授课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是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极大提高了其专业学习兴趣。

2.5 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由本教研组牵头,在省质量工程“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开放式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上,积极探讨开放式实训中心管理模式。护理实训,尤其基础护理实训,更多的是护生课外自主的训练。为此,我们尝试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护生为主体,指导成立了学生专业团体“护理实训协会”,定期由实训教师进行骨干成员的培训与考核。在平时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中,协会会员参照临床排班制度,分早、中、晚班制展开工作。开放过程中包括预约、监测、管理相关配套流程,从而使护生在平时课外训练中,能够熟悉临床工作流程,进入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3 讨论

临床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多,本改革举措仅针对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所做的尝试,而如何将这些措施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推广运用到其他实训教学中,并建立一整套合理且易于操作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实训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护理学杂志》稿约
护理学杂志(2021年1期)2021-02-04 09:53:48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