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莹,梁多宏,韩 松,史新竹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应用在预防医学各相关领域中,同时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方法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医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进行科研与临床工作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具有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涵盖基础知识多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难记忆。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实践应用部分,流行病学实践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国内各高校对于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教学改革[1,2],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等环节。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和时代需要,我们在近几年的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授课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既有经典的流行病学案例,又有大量的公共卫生事件可供教学参考。针对流行病学课程特点,知识难易程度、实践性,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总论部分,结合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将吸烟与肺癌、Framingham心血管病队列研究、反应停与短肢畸形等经典案例融入教学,围绕案例进行流行病学方法学的讲解;在“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这一章节,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介绍国内外开展的不同预防和干预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新近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核心,引导学生开展如何进行此类问题的调查研究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已在基础课程中有所了解,因此以问题式教学为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一起回忆有关的传染病学内容,以及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传染病,共同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流行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难度很大而又要求理解掌握的内容,教师应将重点、难点提前告知学生,同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预习。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流行病学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应重视授课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前后呼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如在介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时,对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的概念、原理、研究设计、资料分析及偏倚控制等主要知识点进行反复比较,并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归纳。在各论各章节,针对不同内容,鼓励学生应用不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提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和方案。通过归纳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使学生对流行病学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系统的、完整的。
传统的流行病学实践教学主要以教科书和实习指导为中心,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梳理、串联各个知识点,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习题成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常用方法。然而,这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卫生工作的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流行病学案例的优势,在实践课上开展以PBL为核心的综合式教学。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疾病的分布研究、现况研究、暴发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中的相关案例进行PBL教学。教学前将每班分为3~4个小组,每组7~8人。实验课前一周,教师向各小组提供一份案例,并提3~4个问题。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讨论案例,之后综合全组意见得出结论,同时提出证实该结论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分析。然后学生利用查文献、上网等多种渠道获得具体的调查分析方法及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组长将本组查询结果以多媒体或板书形式在实验课上向全班展示,本组成员补充,其他组成员提问,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教师起辅助作用,提供所需的实验条件,协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在流行病学实践教学中开展PBL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理解和应用,学会专业文献查阅方法,从而掌握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团队内和团队间交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中小组总结的过程也对学生课题分析、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4]。由此可见,PBL教学在流行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充分发挥了流行病学学科特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再学习,使其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与职业生涯中尽快适应工作要求,并为持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指导教学、推动教学,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考试最为明显的作用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反作用力,即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我们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例(50%),并在平时成绩中,加入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表现、PBL课堂表现等内容,全面评估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同时在期末测评中通过增加应用性较强的案例分析题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摆脱固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预防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学方式和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和摸索,为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预防医学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