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芳,周 伟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43007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重视,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已是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21世纪的水电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问题,水电站对上下游、动植物、国土资源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另外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与相继投运,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不断跟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发展热点和前沿,进行专业综合改革,适应现代水利发展需要,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命题。
现行水利水电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大坝数量已远远超过在建大坝数量,并且早期建设的一些大坝已处于老化期,甚至接近大坝的设计使用期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热点正逐渐从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转向水电工程运行管理,尽管专业培养方案中已开设“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课程,但是水利水电运行管理在课程中的内容所占比例较低,远远不能满足需求。(2)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如何开发时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后期如何进一步处理和改进。由于历史沿革,我国目前没有水利环境工程的对口专业,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希望我们毕业生懂得一些水利环境工程的知识,但是现行课程体系中尚未开设此类课程,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高等工程教育“非工程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为此,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出台了实施意见,并于2013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预备会员。经过6年水利类专业认证试点的实践表明:在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国际间学历互认和人才培养国际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点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包括大大推进了水利高等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所培养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后续水利水电专业的综合改革将紧密围绕全国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标准和水利类补充标准的要求,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前沿和企业对水利水电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贯彻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水利类补充标准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特征,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稳定、培养、引进”思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在教师资源中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且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优秀教学团队。
(3)优化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认证标准和行业发展新需求,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改革成果,按照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群;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教学资源。
(4)强化实践教学。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加强现有固定实习基地的情况下,不断拓展新的实习基地。
(5)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初步建立实行教学团队及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整合课程资源与教师队伍,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武汉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鼓励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切实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行企业人员兼任班主任制等。
(6)完善教学管理。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实施教学管理改革,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教师静心教书、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办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决定着专业办学质量。建设期内,学院将以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团队(包括课程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快教师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加强教学名师的培养,着力打造以教学名师引领的高水平专业团队、课程团队。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教师责任感。要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学水平是看家本领,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严以律己,教书育人,从根本上理解教学的意义。为此,要求每位教师要多听课,每个学期至少听2次课,特别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课;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理论、技术;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要求。
(2)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和吸引国际优秀科学家和学者到学院兼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3)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发挥产学研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来我校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另一方面,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分期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课程与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集中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构成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
(1)整合课程体系。根据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全面开展课程建设,对现开设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力度建设实践课程,替换内容过时的课程,新增当前急需特色课程,例如水环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类等课程。
(2)建设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网络上建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课件库,开通课件发布、作业提交、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功能。
(3)培育专业精品课程。积极建设精品课程,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计划将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并积极改进和完善已立项的精品课程。
(4)教材更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新的需要,开发、编写新开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教材,是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同时对部分已过时的教材进行更新再版。
(1)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本专业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院构建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包括专业基础实验、设计(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2)构建科技及竞赛活动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各类学生科技活动平台。学院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在参加竞赛、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加强和拓展固定实习基地。与国内相关行业部门单位建立稳定、畅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相互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葛洲坝电厂、丹江口水库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在这些单位开展实习和参观访问,为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1]朱长江,何 穗,徐章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2]易荣华,乐 为,周立军.基于大质量观视角的经管类专业综合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