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并且为基层党组织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的工作阵地,肩负着密切联系师生、时刻教育师生、处处团结师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传递给师生的重要职责。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密切围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这两项工作重点,进行创新活力体系的构建,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因为它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因此,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根据学院的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党建活动。即充分了解学院师生的思想意识,切实发挥学院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真正实现学院工作的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拥有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共计8 260多万名党员,这样巨大的组织和人员优势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比拟的。正是这样强大的基层党组织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之源。只有充分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才能顺利推进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才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高校正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综合国力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其创新活力,高校必须改革办学思路,更新办学理念,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职业素质提升、社团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阵地,是实现科教兴国和知识强国战略目标的主战场,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与此同时,高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同时,高校也承担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将全体教师党员、学生党员都聚集在一起,组织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进而成为一个富有先进性、勇于创造、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党组织。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具备创新活力的特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信息的大量传播、对外合作交流的日益深入、高校之间竞争力的比拼、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等等都对高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高校作为青年学生的聚集地,有着最为活跃的思想,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广大师生,使他们的思想形态出现了多元化和差异化。而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面对这些新变化、新情况时,认识不充分、准备不到位,没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使得高校出现党务工作者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的现象。这是由于学校对党务工作者培养不够及时,加上部分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致使参与党建活动的热情不高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会影响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
现今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能对组织形式、活动开展、考核方式等进行创新,仍用传统眼光看待事物,不能用发展的视角审视问题,导致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就一定要将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在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的大局上有所突破。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时刻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决策机制、活动形式、考评制度、服务功能四个方面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体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的政治领导核心,承担着参与制订本部门教育教学计划、科学研究进程、日常管理方案的重任。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时刻发扬党内民主,保证畅通的民主渠道,提高自身民主决策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落实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保障每一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提高普通党员的民主意识。
高校基层党组织具有知识密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信息获取渠道广泛等特点,因此应该积极组织活动形式,丰富组织活动载体,突出组织活动效果,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能够切合自身实际,取得显著效果。进而使得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和发挥,尤其是激发年轻党员的热情和兴趣,加强他们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高校基层党组织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常态工作,如每周固定一次的理论学习或学者报告会;又要契合部门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系列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交流讨论等;还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如鼓励广大党员进社区、开展红色之旅、创办党建成果展等。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教育作用。
每个部门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细则中要对单位的每一项工作进行合理量化和细化,内容包括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工作职责,党员管理、考核和发展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事务,工作绩效等各个方面,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定量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评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以服务师生为工作核心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点特长,开展为全校师生的服务活动,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工作及科研氛围。
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研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应该积极从学校实际出发,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努力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提升其在广大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开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徐单红.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江南论坛,2013(8):66-67.
[2]徐艳霞.学术性社会科学团体党建工作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0-24+68.
[3]孙琦.浅谈基层党建工作的做法[J].经营管理者,2014(3):344.
[4]王卫红.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J].党史纵览,20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