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我国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也做出了相应规范,由于公立医院不仅要实行成本核算,还需要通过管理手段的转型和完善制度来加强自身建设,以此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例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不断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文章主要结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研究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更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一个成熟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是医院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我国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因此在管理上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由于医院运行的特殊性更需要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下面主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在本质上属于事业单位,所以实施的也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这也是造成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基础缺失,由于没有专门的针对性,出现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仅限于形式,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日常管理中需要的各项法规、制度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都有体现,只是依然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问题。由于卫生系统普遍对内部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新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体系不科学、不严谨等问题,只是将业务规章制度作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职责部署、奖罚规范都不确切,稽核工作面狭小,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的医院的规章制度的规定许多都没有建立在医院的实际操作环节、各部门应用程序上,这种不匹配形式会造成相应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极大限制。
(二)相关领导人员责任感和业务能力不足
现在很多医院的财会人员对医院的管理工作经验尚停留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不能作出改变,仍旧使用以前的老经验、老办法,这个现象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并不能单纯的归咎于财务人员不肯创新,这和医院整体的内部控制有直接关系。财务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人员对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够了解,引起了工作态度不不认真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对医院财会人员本身的职责和应有的职业态度不明确,这个原因造成了工作中频频出状况。还有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由于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感不强,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重视,从主观上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在工作当中就会产生懈怠情绪,造成医院资产账目不清,核对的时候出现问题,严重的时候就会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其他管理人员认为,财物的管理是财务会计人员的现职,不了解内部控制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三)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
医院是一个全面的工作运行系统,包括很多的部门和岗位,然而由于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存在重视财务管理,轻视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认为很多岗位是“虚职”,并不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所以在岗位设置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关部门设置不全,和有的岗位虽然有设置工作人员,但却是一人身兼数职,而不是专岗专人。对重要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胜任能力考虑不周详。由于职责和权利的相对集中,这给很多想徇私舞弊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利用职位之便做不符合制度甚至不合法的事情的概率大大增加,这个时候如果监督制度同样缺失,那么导致的错误就无法及时纠正,造成医院内部的自身控制制度的混乱,使得管理系统风险加大。比如:医院应该设置的辅助岗位有决策人员、保管人员、记账人员和经办人员,这些岗位是保证医院内部正常运行的基础职位,如果在设置的时候出现缺失就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二、加强医院内部制度的措施
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与管控,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以及适应性的原则。下面根据该规范研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设计好组织架构、编织好管理网络
公立医院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好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院级要成立领导小组,部门要有牵头管理部门,或单设内控管理部门,或有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科室参加,全院员工都参与的三级网络体系。而且必须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二)建立好合法、全面、可指导和整体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关系着医院的整体运行情况,它是一种制度建设,主要是针对操作着医院整体运行者的“人”制定的,既具有指导性同时也具有约束性。既是制度就首先一个具有合法性,合法是一个制度可以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严格遵循现行的财政、财务的法规和制度,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依据。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的基础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组织实施。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三)持续不断改进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医院的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的内部制度也要不断改进适应新情况,公立医院要组织相对独立的部门或人员对现行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
(四)发挥医院的文化功能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医院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人为本,在内部建设中,制度管理者和建设者应该充分将医院文化和制度相结合,发挥医院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融合和辐射等功能,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目标,解决医院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矛盾化,推动内部建设和医院工作人员的共同进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弥补控制制度上面存在不足的较好方法,和一旦出现个人主义时候最好的约束制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医院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举办行风报告会,法律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对不合格不合法做法的不认可行为,
不仅可以防止个人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也可以起到员工之间互相监督的作用,有效防止拜金主义和腐败之风在医院的扩张。
(五)注重和强化监督制度,加大奖惩力度
根据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结果,要加强问责的力度,确保将权力关在笼子里,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全面向群众的投诉、举报受理制度,鼓励发现问题的人可以及时大胆的揭发,对发现问题的进行奖励,出现问题的严惩,坚决杜绝重布置、轻督办,重任务分解、轻检查验收的现象。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包括内部建设的合理全面性等原则、注重监督以及充分发挥网络作用等几方面。医院是作为参与医疗市场运作的经济实体,要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合理的配制和使用,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