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体验 优化课堂教学

2015-03-18 12:26山西省蒲县高级中学付平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本探究过程

山西省蒲县高级中学 付平英

教育不仅仅指教,还有育,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更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它永远面朝未来。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才算回归了教育的真谛呢?那就得以人为本,从学生体验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一、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加深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明确了课标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践行这种教育理念呢?我认为问题教学就是不错的方法。因为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就很难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在深入研读文本,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兼顾三维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读、探讨、领悟中加深体验,理解文本,掌握精要。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因为虽然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探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如果问题的设置过于肤浅,就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其次,要注意问题提出的时机。钱梦龙说:“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那怎样的问题才能激起思维的浪花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要于学生无疑处设疑,要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要于学生思维处于转折设疑,如果注意到这几点,就会真正达到投石起浪的效果。

当然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设疑方式。比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可以从文本的结尾这一关键处入手,设置一个课堂主问题:桑迪亚哥老人历经一番生死搏斗,最后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你认为老人是一个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为什么?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问题一定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受到一种生命的启发和体验。

可见从学生体验出发,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就会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和思考的机会,一种自我创造、表现的平台,就会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就会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深刻的自我体验,能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兴奋和愉快,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形成主动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

二、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碰撞中加深体验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就得大胆变革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最大亮点,互动成为课堂学习的最大特点。

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人小组成员都必须有看得见的行为表现,这样就会尽可能地减少或杜绝打酱油者和南郭先生的存在。例如,在疏通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以往总是本着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原则,逐句讲解,可是除了少数学生专心听讲以外,很多学生的表现那叫一个失败。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机械记录,有的装模作样,怎么办?放手?不敢放,不相信学生。不得已,采用推火车头的方式,学生一人一句,教师或纠错或强调,但是这又成了滋生投机主义的土壤,有的学生只关注自己可能讲到的那一句,其它的那就是听一句算一句。这样还不行,那就再把步子迈大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承担不同段落的讲解任务,一节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一节课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上台展示。效果怎样呢?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来了第二节课。只见小组轮流展示时,尽管形式多样,但是分工合理,有的板书,有的正音,有的翻译,有的归纳概括,并且配合默契,讲解条理清晰。台下的同学适时插言,质疑、纠错,不知不觉一篇文章的疏通、归纳任务顺利完成。回顾整个课堂,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可见这样的合作、互动,使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平等参与、自我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实践体验中表现了自我,强化了自信。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喷射;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求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自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三、调整教学顺序,让学生在实践总结中加深体验

陶行知先生有语云:“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一言堂,不能全面包办代替。应该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在实践摸索中主动构建知识。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安排课堂流程时,必然会呈现跟传统课堂不一样的顺序,而顺序的变化,也是教师不同授课理念的外在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促进学生的转变。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很好地贯彻践行新课标理念,重视学生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亮点,让他们在互动、碰撞中提高认识、加深体验、升华情感,最终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文本探究过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