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华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北京 100804)
石化化工行业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密切,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石化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两化”深度融合还有空间,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也势在必行。石化化工行业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推进行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从石化化工大国向石化化工强国转变。
经过建国以来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石化化工大国,为我国向石化化工产业强国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行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本世纪以来,石化化工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2014 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06万亿元,规模全球第一,石油、天然气、合成树脂、合成橡胶、轮胎、合成纤维、烧碱、纯碱、乙烯、甲醇、化肥、农药、染料等主要石化产品均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石化化工行业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园区内石化化工企业销售收入已接近全行业50%,相继建成了26 个千万吨以上炼油基地,8 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一批大型煤化工基地,以及各类化工园区数百个。
(三)原料、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大型炼厂车用汽柴油已达到国IV 质量标准,部分炼厂已具备生产国Ⅴ车用汽柴油的能力。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提高到60%左右,尿素、磷铵等高养分肥料产品比重继续提高, 22 种高毒农药产量降至2%以下。石化产品原料多元化取得突破,非石油基乙烯、丙烯产量比重提高到5%、10%左右。
(四)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石化化工行业的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煤化工、农药、染料等排放量较大行业的污染防治水平大幅提升,炼厂干气、焦炉尾气、电石炉尾气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国已建成58 个国家级技术中心,数百个石化化工企业技术中心,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芳烃、现代煤化工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具备依靠自有技术建设的能力。
(六)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石化化工企业信息化组织架构、专业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管理、两化融合意识等两化融合发展基础要素趋于成熟,重点石化企业办公自动化(OA)应用比例超过89%,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例达到97%,生产企业底层自动化比例达到了90%以上。
尽管成绩显著,但建设石化化工强国的任务依然艰巨。
与世界强国相比,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产品产能过剩,高附加值产品自给率低;产业集中度偏低,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信息化水平低,两化深度融合差距较大;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制造发展的总体要求。这一基本方针为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减弱,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二是我国石化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凸显,传统产业进入低利润时代,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资源环境的约束达到上限,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呈刚性约束,传统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四是国际和国内竞争更趋激烈,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最大变数。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可能面临新一轮洗牌。《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为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制造将助力石化化工行业转型升级
石化化工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产业链长,控制点多,工艺过程复杂,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装备的依赖性很强,装备先进与否,决定着行业的进步程度。《中国制造2025》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化工装备一旦获得质的智能化飞跃,将为转型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石化化工行业要在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全面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大幅度提升化工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当前要率先在炼化、轮胎、化肥等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将其逐步推广到更多行业、更多企业,以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助力化工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二)为石化化工行业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带来契机
《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要推进石化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给石化化工行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化工产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典型的“两高一低”行业,绿色制造显得格外重要。要大力促进生物产业发展,控制和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发展绿色园区,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传统石化化工产业以化石原料为主,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化工行业产业链长,产品以液体和气体居多,原料互供,易于实现循环经济,园区化发展正是化工行业的典型特征。随着化工园区的逐步规范发展,必将使化工行业真正迈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健康发展轨道。同时,膜材料、吸附材料等是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重要物质技术支撑,是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
(三)“互联网+农资”,农资电商有望快速发展
互联网+农资将是“互联网+”体现在化工行业的一个热点,目前很多化肥企业积极性很高。《中国制造2025》将有力推动农资电商发展。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而化工行业,尤其是化肥农药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农村信息化设施的改善,农资销售一定会走上电商平台。农资产品占农村消费比重很大,若农资走向电商,将为农户带来全新的消费和服务体验。土地流转加速,合作社、种植基地逐渐取代分散农户成为经营主体的商务模式,为农资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电商将促使新型农资服务生态圈的形成。作为服务主体,农资经销商在测土配方、肥料服务、田间管理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要在化工行业引导建立农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将化肥、农药以及农化服务放到农化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保障农资产品的质量,降低农资流通成本,通过农化服务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切实服务好“三农”。
(四)为化工新材料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化工新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对外依存度40%以上,部分高端电子化学品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90%。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为化工新材料产业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新材料既是《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其他九个领域的基础和支撑。《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中,工业强基工程提出,要加大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对关键基础材料的突破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将有力推动化工新材料的发展。绿色制造工程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都将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是个经济大国,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自我配套能力和优势,是大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强国也要求我们必须成为石化化工强国。成为世界石化化工强国有四个标志:一是要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占据世界技术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产业核心技术;二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要具有较强的产业国际投资、经营和贸易的能力;四是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流技术、管理人才和享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
石化化工行业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机遇,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以及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以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集约化、节能环保生态化、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要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约、清洁、低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力争通过10 年左右的时间,将我国发展成为石化化工强国。主要包括以下几条主线:
(一)将《中国制造2025》精神贯彻落实到“十三五”规划中去
石化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要将《中国制造2025》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规划中去。站在行业发展的历史新起点,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发展的“十三五”战略目标应定位在向世界石化化工强国的跨越。
“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的发展环境正在和将要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譬如,北美页岩气革命、中东廉价油气资源的冲击,日本、韩国石化产业针对我国市场的结构调整加速,各国都在加速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等。世界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大环境要求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国石化化工行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2014 年最新的产业结构分析来看,我国石化化工行业中总体上产品技术结构还是低端、落后和同质化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重不足,行业结构矛盾突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任务十分紧迫。
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协同推进,力争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能力提升上取得显著突破和进展。在规划编制中,要在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突破关键化工新材料产业化瓶颈等方面重点关注。
(二)在全行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较弱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科技创新将成为解决矛盾和应对挑战的重要抓手。
创新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条主线。五大工程的第一个工程是要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完善石化化工行业的创新体系,建设石化化工行业国家创新中心。一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即建设一批面向区域、全国的行业创新体系;二是支持重点行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如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碳纤维联合创新中心等;三是集中资金、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像高端碳纤维、电子化学品和3D 打印材料等。
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石油炼化、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以及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部署一批科技创新重点任务。通过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的布置以及创新平台的构建,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建成百万吨级煤制芳烃产业化工程等一批重大产业化工程,在现代煤化工、基础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学品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同时获得高性能氟橡胶、有机硅密封胶、聚酰亚胺纤维、己二腈、氯丁橡胶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
(三)大力推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
两化深度融合是促进石化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石化化工行业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农资电商和农化服务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一是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石化化工企业感知、预测、协同、分析、控制和优化能力。通过生产过程智能化的优化控制,提升操作自动化和实时在线优化水平;通过能源生产和消耗的在线优化,提高节能减排水平;通过对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存储、运输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控、自动报警,提升安全环保水平;通过关键设备的到期预警与预防性维修,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新型的生产和营运管理模式,实现基于价值链的供应链优化,提高资源配置和物流管理水平。
二是推动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强化标准及接口建设,制定与园区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推进并优化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信息资源融合汇聚和互联共享的环境。整合园区各有关部门的业务数据,建设园区公共基础数据库,与入驻企业实现数据共享。鼓励园区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建立网上交易、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利用园区信息化资源,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基于提升园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能源管理、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智慧化工园区。通过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大力提升园区安全环保水平。
三是鼓励发展农资电商及农化服务,通过整合生产服务各环节要素,按照高起点、大平台、深融合的要求,在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协同推进B2B、B2C 等模式,创新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改造农资流通渠道,消除低效冗余环节,降低农民用肥成本,打击假冒伪劣,提升渠道价值。提供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并整合生产企业、各级经销商,建设农资生态体系。大力推行农化服务,依据土壤、气候等基础数据,围绕作物营养和作物保护,搭建农化服务平台,提供远程专家会诊、农产品价格、病虫害诊断、农业天气等服务。
(四)在全行业推进绿色发展
《中国制造2025》为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既增加了压力,也提供了动力。行业绿色制造的任务繁重而紧迫,重点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规范化工园区发展,严格执行化工园区相关安全距离标准,科学选址,突出前瞻性。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和环境监测,实施责任关怀,提升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加强入园项目评估审查,严格遵循产业政策,坚持循环经济和能源高效(梯级)利用理念,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以信息化应用提高园区安全环保水平,鼓励智慧园区建设。
二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优化长江沿线化工园区与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防范危险化学品安全与环保风险。探索建立危险化学品可追溯系统,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风险的源头管控。
三是推动化肥、农药行业转型发展。推广化肥智能配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降低高毒农药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水基性农药,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
四是支持生物基化工材料发展,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加快研发生物基塑化剂,保障食品安全。
五是积极推广绿色建材。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推广水性涂料、添加环保塑化剂的聚氯乙烯(PVC)、环保胶粘剂、符合防火等级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等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五)大力发展新材料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高端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应用为导向,促进上下游融合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要求、人口老龄化等新市场提供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聚氨酯材料、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氟硅材料、电子化学品及3D 打印材料。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推动新材料重大工程的设立,同时,继续通过技术改造、强基工程、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等专项,支持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化及示范应用,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二是促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建立产业联盟。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作用。政府要通过制订标准、规划和政策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政府可以为行业牵线搭桥,在重点化工新材料行业,引导建立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联盟,消除阻碍行业发展的壁垒。化工新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打破行业的界限,高端装备需要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化学品的保障,绿色建筑更是需要绿色化学建材。通过建立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联盟,开展跨界合作,加快新材料的产业化及应用。
三是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产业集约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做大做强,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集团。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上下游关联性非常强,鼓励围绕大型企业建设化工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的建立能够大大节约运输成本,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相互配套,提高整体竞争力。
(六)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但国内油气资源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企业从海外获取油气资源和石化原料成为破解国内供应瓶颈的现实需求。“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国家经济总量约21 万亿美元,涵盖44 亿人口,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多是油气资源产地或发展潜力巨大地区,为我国优化乙烯原料、拓宽石化产品进口渠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更好地推动企业“走出去”获取海外油气资源、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搭建平台。政府针对特定区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对方国家的产业需求、投资政策规定、用工要求、税收要求等相关信息,做好境外投资投向引导,提高企业“走出去”的针对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规划先行。依托行业协会,按照国别提出项目清单,并组织企业与对方国家的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将双方技术层面都较为认可的项目纳入国家战略统筹考虑,依托政府间双边、多边对话等机会,将项目合作作为重要议题之一,提高对方国家对我产业的认可度,创建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政治环境,把合作落到实处。
(三)鼓励企业之间采取不同模式联合起来“走出去”。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作,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抱团“走出去”,既降低国企单独“走出去”的政治敏感性,又解决民企单独“走出去”资金、人才、经验不足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二是以特定地区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为出发点,鼓励优势民营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走出去”。三是寻找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尤其是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提高投资项目的安全性。
(四)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针对油气项目和石化项目初期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落实和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建立石化化工企业与国开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解决企业海外发展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