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3-18 12:26山西省大同市第二实验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8期
关键词:历史教材内容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实验中学 甄 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以提高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自觉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其中,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 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但在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一些教师也认为阅读能力主要是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因而不重视培养历史的阅读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进而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历史课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科学设问、导读在先

一般认为,阅读教学包含“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两个方面。“学生自读”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能动、主动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导读”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其中学生“读”的实践制约着教师“导”的方式,教师“导”的水平又决定着学生“读”的质量。虽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对教学的成败而言,“教师导读”乃是关键。所以阅读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当在明确教材重难点,新课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梳理知识。

二、构建教材整体框架,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完整性的角度来说教材的各章节、各部分总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展开论述的。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篇严密的议论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时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如历史教材的“前言”内容是文章的中心,是历史阶段性特征及大事要事的高度浓缩,章节的标题是文章的论点,具体史实可以是文章的论据。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

五要素:时、地、人、事、义。

“时”指时间观念,既有相对的时间观念,也有必须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的绝对时间观念。“地”指空间观念,有指具体地点、地名,也有泛指的区域、地域范围。“人”指历史进程的活动者,既有个人,也有群体( 包括阶级、政党等 )。“事”指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经过。“义”指事件的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经验教训、成败原因、评价等。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时、地、人、事、义”五要素构成的,都属于历史基础知识,既是识记的基本点,也是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的“再认、再现”的基本点。

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都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组成,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因果连环。分析因果关系有:远近、内外,必然、偶然,主要、次要,直接、间接,根本、一般,现象、本质,背景、条件,实质、性质,结果、后果等区别。因果关系是识记和理解的重点内容,分析因果关系是能力考查的重点内容。

多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

一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各个国家(政权)、民族的历史都是由“多方面”构 成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多方面”相互作用和合力作用的影响。所以各个方面都要掌握,是识记和理解的重点内容。

三、明确各段要旨,形成理性认识

本着“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历史教材中各段 ( 各部分 )的中心意旨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往往是历史问答题的答案要点,教学中应当结合教材语言表达的特色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直接找出中心句, 或找出文首“领起式”句子及文末“总结性”句子。

第二,化形象为抽象, 将教材描述性的表达变成历史结论性的表述。

因而要养成概括段落大意的习惯,培养归纳能力,将描述性的由于语言表述变成学习者自己的知识认识,在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四、突破关键字词,挖掘隐性知识

关键字词是教材或历史知识重难点的提示与浓缩,如“萌芽”这一课中的“机户”“机工”“稀疏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等这些表述都十分重要。应当锁定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细致分析,以形成对教材的正确、全面、深刻的理解,提高记忆的效率。

另外隐性知识是近年高考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大字、小字、图表、数据等一切有效信息都不能轻易放过,应当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判断、推理、分析、总结,从而发现隐件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其他可用的方法

比较法。分内比和外比。内比指本节教材内相似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异同比较或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结构的不同部分(背景、原因、目的、过程、内容、作用、影响……) 本身的主次比较。外比指本节内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其他章节、目相似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比较。例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一课中,注意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比较。王安石变法的重心这是王安石变法内容的主次内比,而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比较则属于外比。

延展法。指结合老师讲授的知识和多种相关的教辅资料 ,补充运用破题法、比较法、理解法、整合法、联系法思考教材的不足,使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更全面、更准确。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强调了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发展智能必须从培养阅读能力抓起。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作为一线的课堂教师应该多做研究,多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历史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历史
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