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桃(Prunuspersica) 又称桃树、桃花,为蔷薇科、李属、桃亚属的落叶小乔木。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考古学资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学者仅仅根据语言学的推理以及在中国未见到野生桃树的猜想,做出了桃树起源于波斯因而给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十八世纪林奈对桃所定的拉丁名也是由此衍生而来的),而中国和欧洲的桃都是从波斯传播的。以讹传讹,以假乱真,桃树的起源蒙受了数百年之久的不白之冤。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传播的事实,证明了中国才是桃的故乡。著名植物学家第康道尔经过认真考证,在他著的《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有桃,其时代较希腊、罗马及梵语民族之有桃犹早千年以上。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进一步指出:根据桃在更早时期不是从波斯传过来的事实,并且根据它没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来名字,相信他不是原产于亚洲西部,而是来自中国。达尔文还研究了中国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并与英国、法国产桃的特性相比较,认为欧洲桃都来源于中国桃的血缘。而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郑州二里岗新时期时代遗址中,也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特别是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2枚桃核和6枚桃仁,经鉴定它们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因此后来的世界学者一致公认:桃原产于中国,中国利用和种植桃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由陈俊愉和程绪珂主编、1990年出版的《中国花经》中,对桃在我国的栽培历史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我国古老文献《夏小正》中就已经有桃的记载,在正月的物候中有“梅、杏、杝桃则华”,杝桃即山桃,在六月的物候中有“煮桃”,是较早的关于桃记载的文献,据此推断桃在中国的利用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公元前10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属人工栽培,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植桃。《礼记》中还说当时已把桃果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之一(其它为李、梅、杏及枣)。
公元前第二世纪之后,我国的桃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希腊、罗马和地中海的沿岸各国,尔后渐次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但直至公元9世纪,欧洲种植桃树才逐渐多起来。公元15世纪后,中国的桃引进了英国。印度的桃也是从中国引种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记》曾记述关于桃引入印度的传说:公元1世纪时,远近驰名的司气特国王迦拟色加当政时,中国甘肃一带部族的商人经常到印度去,带去了精湛的丝绸制品和各种名贵水果,其中就有桃。中国人在那里播种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几年之后,桃树在印度繁茂生长,结实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赞颂。中国人住过的地方被命名为“至那仆地”(意即“中国地”),桃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该故事至今还在印度广泛流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桃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公元19世纪初期在北南美洲传播开来。20世纪初期美国园艺家从我国引进450多个优良桃品种,并通过杂交和嫁接,选育了适应强的品种,使桃在美国迅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产国之一。目前美国桃的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产桃量遥居世界首位。在南卡罗来纳州加佛尼市,1974年由市长提议,把当地水塔建成桃子形状,以表彰当地最发达的种桃业。7年后投资100万美元建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特大桃型水塔,这也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日本种植桃的历史比较短。1876年日本冈山县园艺场从我国上海和天津引进了水蜜桃树苗。1878年冈山的山内善男从许多桃树幼苗中选出2株经过精心培育,3年后结出11个桃果,这就是中国水蜜桃在日本结出的第一代果实。此后该地种桃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先后培育出几十个优良品种。漫山遍野的桃树使冈山成为日本著名的桃乡,桃花也被定为该县的县花,日本也发展为世界产桃大国。而经日本改良的‘冈山白’桃又返回中国入籍,也成为我国味香质优、鲜食和罐藏兼用的优良栽培品种。
我国最早记载桃品种的古籍,是公元前10世纪《尔雅·释草篇》:旄,冬桃;榹,山桃。《西京杂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贡献的异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蒂桃、柴文桃、霜桃等品种。至公元3世纪《广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和赤桃。随着嫁接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桃的品种更是不断出现,如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品种有近20个,宋代《洛阳花木记》中记载洛阳就有30多个品种,明代《群芳谱》中记载的品种有40多个。据报道,目前桃在全世界有1000多个品种,而我国约有800个。
桃根据用途一般分为果桃和花桃2大类,用于采摘桃果的桃称为果桃,用于观赏花的桃一般称为花桃。在我国距今约3000多年栽培历史的桃,最早是作为果桃的。在漫长的栽培过程中,人们对果桃进行了有目的的选育,因而逐渐出现了以观赏为主的花桃,具有花朵较大、花瓣数较多、花形优美、花色丰富、花期较长等特点。但是观赏桃并不能排除果桃,因为果桃的花本身也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大面积种植时形成的花海,而且其中一些品种的花与观赏桃也不相上下。
观赏桃的出现约在唐代,唐代已有重瓣花的千叶桃,《开元天宝遗事》载:“明皇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 (陈景忻《全芳备祖》),唐代的杨凭也写有《千叶桃花》一诗。宋代种桃风盛,并选育出了很有观赏品位的二色桃、合欢二色桃、千叶绯桃、千叶碧桃、紫叶大桃等品种。到明代出现了节间短缩的寿星桃以及人面桃;医药学家李时珍则首次对桃进行了分类;而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记载了21个桃品种,其中观赏用的有8个。清代我国的桃发展更盛,清初陈淏子所著《花镜》上则记载了人面桃、碧桃、金碧桃、雪桃、绛桃、日月桃、鸳鸯桃、垂枝桃等十数种观赏桃,清代还出现了花瓣细长酷似菊花的菊花桃(此品种后来在我国失传数百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才从日本重新引回)。
根据陈尚平等研究认为,我国现代观赏桃的发展可以以1990年为界分为2个阶段:1949~1990年为观赏桃的缓慢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为观赏桃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观赏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资源调查、育种、栽培、分类研究等方面以及开发利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观赏桃品种已达126个,其中大多数是我国的品种,还有从美国引进的‘寿星油桃D1405’、‘紫叶寿粉’、‘红花紫叶垂枝’、‘粉花紫叶垂枝’、‘紫叶帚桃’、‘科林斯玫瑰’、‘科林斯粉’等品种,从日本引进的‘京舞子’、‘ 赤叶寿星’、‘ 照手桃’、‘ 照手姬’、‘照手红’、‘照手白’、‘云龙’等品种。
有关观赏桃的品种分类,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共识的方法。我国著名的林学家陈植教授经过精心研究,曾把观赏桃分为12个变种:碧桃(亦称千叶桃)、乡作桃(苏州桃)、红花碧桃、绛桃(瑞仙桃)、千瓣花桃、单瓣白桃、千瓣白桃、撒粉碧桃、塔形碧桃、垂枝碧桃、紫叶桃花和寿星桃(矮脚桃)。此外,陈俊愉、张秀英、胡东燕、陈耀华、王力荣等学者,也对观赏桃提出了以种性作为第1级分类标准各自的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