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文化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生命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年会述评

2015-03-18 08:28易显飞张江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命文化研究

易显飞 刘 芳 张江林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3.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8)

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文化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生命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年会述评

易显飞1,2刘 芳2张江林3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3.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8)

生命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年会在广东医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的宗旨主要探究生命文化学学科成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明确生命文化学的学科范式,发掘不同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生命文化或生命哲学思想,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异质生命文化的碰撞、对话与融合问题,弘扬积极向上、全面健康的生命文化,为理解与认识进而尊重与爱护生命提供价值保障与智力资源。参会学者主要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方面对生命文化学进行了研究。

生命文化学;学科范式;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

2014年11月7-8日,生命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广东医学院召开。大会共收到发言论文和参会论文共计55篇。诸多学者对生命 文化学的研究贡献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精彩纷呈的生命文化研究观点。这些成果丰富了国内生命文化学的研究。笔者试图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简要评述。

一 关于生命文化学的本体论研究

生命文化学研究关注的问题:就本体论而言,其研究包含文化的本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文化的连续与断裂,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等。生命文化学作为新兴学科,其概念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生命文化学,江文富通过对中外生命文化概念指向的区别,指出目前学者更愿意将研究方向指向社会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他认为生命文化学是“由传统生物学向文化学、文化人类学渗透、交叉而成的学科,是研究所有生物社会性行为的文化学基础的系统研究”。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生命形式,主要研究四个维度:生命个体之间、文化、文化对生命、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其价值和意义。对于“生命文化的研究域,他认为包括生命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命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生命的作用,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谢地坤提出生命文化是人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的生命的最普遍的思想和观念,是跨学科、跨文化,并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学科。他由人权的存在思考至热爱生命与尊重人权这两方面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联系,而得出生命文化学研究不仅关注人类的自然生命,而且要关注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当然,他也认为教育、宗教等也与之相联系,因而生命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阔。李建会认为生命文化的“广义概念是指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关人的生命的物质创造、思想观念和制度设计的总称。狭义概念是指人类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的生命的最普遍的思想和观念的总称”。而且认为狭义的生命文化也可称为生命哲学。总的来说,他是站在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生命的本性,从而让人们的生命有意义。而且通过对比中国儒家与外国文化关于尊严认知的研究,指出尊严是生命文化研究源始价值目的重要内容。贾栗和匡思蕾认为“广义的生命文化学是指有关生命的全部文化主体。中义生命文化是指文化模式和形态的生命文化。狭义的是指与生命某个方面有关的具体而微的生命文化样式”。他们进一步认为从生命的时间、空间或者民族、层级来看,生命文化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姚朝文认为中国的文化是寓于生命之“道”中的,对于在现世中进行的文化学术研究,就是让生命的存在、价值、意义更为丰富。张掌然和陈幼堂认为“生命哲学有五种取向:客体取向、主体取向、主—客关系取向、符号—意义取向、问题取向。这是由生命问题的复杂多变而决定的。秦毅认为生命文化是对生命看法和态度的研究,从而实现现实个人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文化研究学科。并且对人类的自然生命文化和社会生命文化做了区分,并指出自然生命有终结,社会文化生命可以长存于社会中。

二 关于生命文化学的方法论研究

方法论为生命文化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可能性的途径,其是生命文化研究进一步拓展的内在支撑。江文富认为可以基于生命科学的理解特别是生命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来研究生命文化学,同时,也可以运用演化博弈论作为自然场景,通过适合度收益指数来建立一种“基因—文化”的协同变化模型来探索人类文化发展规律。谢地坤认为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态度,所以生命文化研究要放眼世界,吸取世界各民族在这方面的成果来进行跨文化的研究。他也认为应该将热爱生命与尊重人权作为出发点,尤其是人权——人们生来的基本权利——来进行生命文化学的研究。张掌然和陈幼堂认为由于生命问题太过复杂,研究中要进行多视角的思考和分析,要综合考虑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把握其研究对象和内容。贾栗和匡思蕾通过建立生命文化四重作用体系来研究生命文化中生命体之间、生命与文化、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傅小凡研究了老子和庄子的生命哲学思想,他认为老子和庄子关于人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联系与矛盾的理论思想为生命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邱龙虎和辜美惜提出生命文化的研究方法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叙事法、探究不同时期和地域文化演进的比较法、辩证法、系统论方法等。陈大维指出维柯关于“三大习俗”的研究奠定了人类生命文化形而上学的基本结构,为生命文化研究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人与本身三方面来进行提供了依据。贾栗和匡思蕾提出生命文化学研究可借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协同进化论的应用为生命文化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对于生命与文化的关系可进行如下层次的划分:生命体之间的互动,互动过程中凸显的文化,之后依据协同进化论将文化分为四层,基于解释学视角用自然主义的方法来解释前两层,即生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命对文化的作用,采用非自然主义的方法解释后两层,即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对生命的反作用。张掌然和陈幼堂认为文化具有不断变化的特征,可以借助于“提修斯之船”、“纽拉特-奎因之船”、“毛泽东之船”三个隐喻来对生命文化中文化这一对象进行研究。其包括文化的各种属性研究以及要注意生命文化研究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科学哲学思想来适应自身问题的变化。常红在诠释学的视域下,对人的生命、存在等各方面的科学性进行了论证,为生命文化学的科学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前进道路。黄志鹏和杨靖对罗光生命哲学体系的梳理,肯定了罗光基于《周易》所提出的生命思想理论、对生命的实际考量以及生命的受造与实现,其为中西方生命哲学文化思想沟通开辟了新的道路。叶鹏和赖妙从空间营造的角度对客家人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守护进行了研究,体现了生命文化研究路线的多样性,为生命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三 关于生命文化学的价值论研究

江文富认为生命文化学的学科价值是其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他提出其学科价值包括:有利于调控和指导生命文化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改善和提升文化学甚至生物学的理论;有利于促进和完善文化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的提升。曾荣等依据生命文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陈利权等在生命文化的视域中探讨了将艺术融于现代医院建设中的途径。李聪、庄光杰、许传超、李绪强、林志雄、陈博、韦粤、陈丽君、匡思蕾、孙玮志等对生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他们重点探讨了关于大学生生命文化教育的研究模式和方法等,这都体现了生命文化对实践活动指导和调控的重要作用。贾栗和匡思蕾赞同生命价值观综合的生命文化研究价值的看法,同时提出生命文化学的实践价值有:给生命科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思路,促进科学发展;提供评估人类社会中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生态文明发展和维护的方法,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个体生命价值,实现个体生活意义,为生命文化学的独立性提供了很重要的条件。托马斯•麦格奈尔认为浅层文化归属于文化现象,深层文化则与广泛的信仰和人们的价值观紧密联系。在全球化过程中,尊重并提升浅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构造对促进全球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研究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的传统文化,对于生命文化学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龚群指出中国传统哲学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以及对人生秉持一种乐观与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基本观点,它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对现代生命文化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价值意义。钟年基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对快乐、幸福的积极追求,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生命文化观。其通过中国家庭文化观的研究指出对幸福快乐的积极追求的东西方共通,这是全世界关心的话题。傅小凡阐释了老子和庄子的生命哲学思想,认为老庄的古老生命文化视域中,从关注生命形体的价值开始,通过个体外在协调和自身内在哲思来超越形体存在,最终达到形神的和谐统一。这种对生命强烈的人文关怀为中国生命文化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精神给养。姚朝文认为要关注生命的现实价值意义以及如何丰富生命的意义。黄成华、徐太军以及陈芬、纪金霞从生命伦理视角对生物科学中的辅助生殖技术遇到的困境进行了论述。中国的文化,艺术,文学充满了对生命意识的关怀,建立在这样一种广泛的生命文化学研究蕴含着新的研究视角。董浩军对先秦儒家生命观的体系梳理,指出先秦儒家生命观主张的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生命文化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邬欣言从中国的调解文化方面指出了生命文化关于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的现实指导意义。周昌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在生命伦理精神中的共同之处和生命哲学观点的特色,对现在的生命意识教育有很广泛的现实意义。关于中国的生命文化研究,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民众的生命观,进而影响着当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综上所述,此次生命文化学会议涵盖了生命文化学研究的本体论、方法论与价值论这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关于生命文化学本体论,学者们给出了较为完善的概念框架与研究纲领,为生命文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合理内核”,使生命文化学作为学科的独立性有了本体论基础。关于方法论,诸多学者从各自视角、不同维度对生命文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研究途径,这些都为生命文化学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多种可能性方式。关于价值论,有诸多学者对生命文化学价值论进行了探讨,他们联系具体实际对生命文化学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进行了研究。总之,这次学术会议展示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生命文化研究丰富的思想观点,其为生命文化学的进一步研究展示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也为生命文化学进一步拓深提供了理论前提。

[1]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广州:广东医学院,2014.

(责任编校:周欣)

B821

A

1673-2219(2015)04-0070-03

2015-01-16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YBB039);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编号2012M520537)。

易显飞(1974-),男,湖南醴陵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生命文化学研究。刘芳(1988-),女,山西塑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命科技与社会研究。张江林(1974-)男,湖南醴陵人,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主要从事医药卫生行政伦理及公立医院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生命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