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琢,崔志胜
(1.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分析
赵翠琢1,崔志胜2
(1.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于新的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提出的一项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当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构筑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依托网络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平台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自身的特点不仅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解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问题,就要遵循理论的宣传教育、转化规律以及大学生的心里需求与接受特点,畅通多种渠道,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宣传、教育引导和转化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为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并转化为大学生群体意识,还要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做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工作,就要构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在学校教育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这个主阵地和主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是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各种文体活动,让抽象的理论说教变得生动具体,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正如江泽民所说:“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1]
首先,应把握网络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同传统形态的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复杂性、非理性、传播速度快、争论较为激烈、调控难度大等特点。传统形态的舆论主要是通过传统主流媒介如电视、报纸等进行的,从舆论开始形成时起,就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可控性。传统形态的舆论往往是由主流媒体先设置好具有导向性的议题,然后引导公众有序参与议题的讨论,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可根据舆情的变化情况,适时进行因势利导和调控,使舆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而网络舆论的形成则具有无序性和突发性。由于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上通过各种平台如新闻跟帖、BBS 论坛发贴、个人博客等自由地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一种舆论议题的设置者和发布者,且在舆论议题的设置和发布方面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舆论进行引导和调控的难度。且很多网民的言论和立场处于一种非理性化的状态,没有经过对事件前因后果的深刻了解和认真分析,因而带有较多的随意性与情绪化色彩。同时,由于网民身份的隐蔽性,网络舆论的真实性也无法保障。针对网络舆论的这些特点,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舆论开始形成时主流媒体就要积极参与其中,组织相关专家对舆情进行认真分析,并有意识地设置舆论议题,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掌握网络话语权,构筑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如何掌握网络话语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往往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教育者处于权威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掌握着毋容置疑的话语权,而受教育者则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教育者始终掌控整个教育过程,使之不至于出现偏差,但其所带来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教育者凭借自己的威权而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单线灌输,这就可能会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现象,在网络空间双方是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就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在话语权方面的主导地位和绝对权威。事实上,在网络条件下,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两套话语体系,即教育者原有的传统话语体系与受教育者的网络话语体系,而这两种话语体系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网络话语体系是在网络文化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主要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网络语言体系,具有新奇性、多变形和不规范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如果不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就不能很好地与其交流和沟通,从而失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构筑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掌握大学生网络话语主导权,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时有效地传递教育内容,取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的延伸,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方法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使其真正成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引领主流价值观、维护校园和谐、促进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具体来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网上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宣传,形成网上正确的舆论导向。江泽民曾指出:“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2](P564)对于高校来说,当前既要进一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抓好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设,又要抓好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主流舆论。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宣传和传播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方针。尤其是要加强对网上热点问题的分析,把大学生的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同时还要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遵循思想文化传播规律,既重视内容的更新,也探求形式的改变,不断丰富宣传的内容和方式。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根据网络信息交流的交互性特点,可通过校园网络专门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平台,使大学生自由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此外,也可通过校方微博或BBS论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宣介和学习讨论活动。通过这些校园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主流的思想观点。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作品展示、知识竞赛、设计大赛、征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并使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得到深化,觉悟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四是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建设特色鲜明、融思想性、专业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如可通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网站”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第二课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与答疑、课件、教学媒体资源、网上授课、网上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开辟网上党校,让大学生自主学习党章、党纲和党的历史,进一步增进对党的了解。
2007年1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3]这些论述为我们新时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和党管新闻媒体原则,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具有较高网络技术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实施对网络文化建设综合治理,把舆论阵地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网络领导小组和网络辅导员队伍,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他们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使网络成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二是要积极组织学生网络建设和管理队伍,加大网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制作科学有益的内容,杜绝虚假、落后等不良信息,阻止错误思潮的扩散和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使网络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提高政治觉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阵地。三是建立网上舆情分析队伍,密切关注校园网动态,及时掌握网上舆情信息,增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四是建立网上评论队伍。组织一批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写作功底,且又能掌握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教师,就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和重大的突发事件在网上撰写正面的评论文章,及时跟帖,发表意见,引导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03-01(1).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095-4654(2015)05-0098-03
2015-02-11
2014年河南大学科研项目资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YBSZ09);2014年河南大学基础科研业务费新兴交叉及特色学科培育项目“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三次转型’与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研究”(xxjc20140025)的阶段性成果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