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楷钧(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绩点为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质量的管理制度。学分制在课程成绩衡量上更加科学,因此,人们也将它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为当代三大教育制度。学分制诞生于19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美国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这种教学管理模式逐渐受到认可并被高校广泛接受。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大规模实施是在1978年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试行学分制的高校。如今,几乎国内所有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具有以下特点:(1)自主选课,学制弹性较大。自主选课、弹性学制是学分制的最大特点。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分制规定允许学生跨院系、跨校选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保障。此外,学分制规定本科阶段的学习可以在3-8年内完成,这给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修完学分提供了方便,也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2)管理目标明确。学分制非常重视学习目标管理。在体育教学中,它要求高校根据学生来设岗,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革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准备;(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分制的一个基本规定就是给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机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爱好来选择喜爱的课程,这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体育改革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高校体育教学面貌有所改善,但是,高校体育教学至今仍未能突破旧有体系和框架,许多学校在课程体系划分上仍旧以基础体育科为主,选修课只局限于极个别的体育科目上,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学生爱好、特长、潜能都受不到重视。此外,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管理方面采用的仍旧是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模式,体育教学实践始终围绕考试在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分制的效果。
近年来,虽然高校人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这根本无法动摇传统的教师行政任命、计划录用、调配任用管理制度的地位。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只要体育院校毕业、运动技术水平高、学历较高的人都可以担任高校体育教学任务,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几个最重要问题,这些最新引进的教师究竟喜爱不喜爱教学,他们的教学能力与运动技能能不能直接挂钩,部分教师有没有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在不完善的用人制度作用下,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质量、教学能力也受到影响,许多体育教师在能力、素质方面都无法适应学分制改革要求。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的集体性更强。然而,在学分制体制下,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选课管理和引导力度也相应加大。许多学生会受从众心理影响,选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致使自己所选课程与自身需要不吻合。再则,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活动量较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但是,在学分制情况下,许多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班级,彼此不熟悉,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都非常困难,体育活动也难以开展。
要想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高校必须淡化学年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改革和完善现行体育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校顺应学分制改革潮流,转变教学理念,从强调教学的一致性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完善体育教学课程,并充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将所有开设的体育项目分成不同的等级,明确不同等级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考试计划,允许学生在同一门科目范围内选择不同深度的课程,施行分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学生终身锻炼打好基础。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则要做好学分制修缮和学生选课服务工作,并适当增加新型体育科目的比例,增设更多与学生需求相吻合的课程,如攀岩、自行车、轮滑等,以增强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还会给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高校要建立择优上岗的教师制度,结合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全员选课制度,优化教师资源,根据体育项目来安排教师,要求教师编被动教学为主动提高,并对教师进行考核选拔,要求那些未经过考核的教师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待到其通过考核后再在网上接受学生选择。这样不但给教师压力,也会给教师更多的动力。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高校还要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开展教学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水平,并将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引进到教师管理中来,实施多劳多得的奖励制度,按照每学期开课时间和学生上课人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发放教师课时费,通过利益分配对教师队伍进行优胜劣汰,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力优先”的分配原则,以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学分制下的高校大学生体育管理工作不只包括学生学习管理,还包括教学服务。学生管理虽然只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高效的学生管理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此,高校要做好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学前由教育处提供教师简介、课程说明,发布选课信息,明确各类体育课程的考核标准、选课须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主选课的意义,使学生对教师情况、级别特点、自身特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择体育科目。此外,高校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置体育学分和课程,争取将学生体育理论学分、身体形态与素质、身体技能、锻炼情况、参加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所得学分都涵盖进去,允许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分,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其次,高校要加强体育教学投入,完善体育教学器材和体育场地,确保体育教学具有基本的场地和设施保障。再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荣誉感缺失、体育活动难以开展等问题,建立开放的课堂学习制度,根据学生爱好来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有这样一条规定: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但是,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可知,仅仅依靠每周2-4小时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高校不妨将课外体育活动当做课堂体育活动的有机延伸,用课外体育活动来拓宽体育课程时间和空间,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日常教学规划中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专业体育运动俱乐部,以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达到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制的目的。如高校可以结合女学生健身健美需要开设女子网球、健美操俱乐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举行小型比赛,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再则,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高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校园体育竞赛的作用,对学生组建的各种体育社团给予引导和帮助,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通过比赛、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将学生体育锻炼推向新的高潮。
综上所述,学分制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学分制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加大教学投入,合理进行体育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身体技能、体育技能共同发展。
[1]高亮.学分制下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D].安徽师范大学,2004.
[2]程杰.学分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
[3]王智超.刍议学分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品牌(下半月),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