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红梅(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南京 221000)
培养高职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提升高职生体育训练效果,进而有效增强高职生体育素质,这是《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对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借助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高职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能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促进高职体育教学长效发展。
体育与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教学应该贴近高职生的生活,通过体育学习让高职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这对于高职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让高职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时候不会产生太多排斥感,能够充分享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在提升自我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体育综合能力。
高职体育教学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只有实现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才能够满足不同高职生的体育学习要求。对于不同的高职生来说,其认知、感受、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高校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的时候,充分考虑到高职生的学习感受,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教学帮助高职生塑造完善的人格。除此之外,个性化发展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现代健康的标准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同时心理健康也包含在内。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其不仅仅是提升高职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健全高职生人格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来说,其心理正在发生着较大变化,在这个阶段注重对于高职生的心理教育,对于培养高职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体育教学作为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培养高职生坚韧不拔、注重集体荣誉、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因此将心理教育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逻辑、空间、运动、节奏、人际交往、自我感知和自然这八大要素沟通构成了多元教学体系,针对不同课程的内容、特性,对于这八大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便于实现有效的教学。在高职体育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中,全体学生在每个学段都要接受体育课程学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体育课程的内容,在体育课程学期开始、学期中期以及学期结束时候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在开始课程的时候学生认为应该在语言、逻辑、空间、运动、节奏、人际交往、自我感知和自然这八大要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遴选,建立起来一个模板。将这些模板进行存储、记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相应的参数,就可以将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联合在一起。
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具体结构应该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1)多元智能化的导入。针对前期建立的基础数据库进行分析调查,针对体育学科的特点,确定不同教学元素在教学中占据的作用,从而实现多元智能化基础模块的构建;(2)优势激发过程。该过程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3)学生的评价系统。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制,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批评与课堂建议,从而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更加有效;(4)提炼教学的内容。对于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说,其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如足球教学注重身体的激烈对抗,乒乓球教学注重学生的反应力以及身体的灵敏度,因此在运用多元智能模式时应该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提炼,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无关的事情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上四大环节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使得多元智能化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
始终将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高职生对于不同教学活动以及教育内容的要求,注重教学课程设置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真正让高职生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提升高职生的学习兴趣,摒弃传统的只注重高职生身体素质训练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综合的体能培训以及测试体系,注重对于高职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以及心理的引导,实现体育教学个性化目标与高职生全面发展相一致。同时在鄂城设置应该充分发挥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特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特点设计多种选修课内容丰富体育课程,在满足高职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同时,培养高职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制度是执行的标准,因此对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来说,制定并且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不同的体育课程对于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体育课程的喜好以及接受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可以实时反映出高职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以及对于教学活动的感受,帮助高职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推动高职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于学生的差异化评价,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学习能力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出具有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充分激发高职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体育课程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研究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单独地进行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础活动能力。同时又可以将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丰富体育教学成果。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体育选修课程等情况,合理安排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等体育课程内容,通过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课程,让学生们自主进行选择,可以激发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强化团体运动,实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调,积极地去和别的同学接触和交往,能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孤僻、羞怯、逞强等性格缺点,强学生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实现团队的高效协作。同时在活动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队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可以不断提升高职生迎难而上、勇敢果断、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
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而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能够不断追求终身健康,全面提升自己的的身体素质。这一理念给体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也为对于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课程设计中应该始终贯穿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其在体育课外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运动,树立良好的体育习惯并且始终坚持下去。在此基础上,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理念,将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打破传统体育应试教育壁垒,将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能力的协同提升。
[1]牛蔚林.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4).
[2]王健,王耀文,王云杰.我国普通高职体育教学多元智能评价模式的构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
[3]刘强德.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1).
[4]邱服冰,田宝.多元智能与体育教学及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