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2015-03-18 07:47:24黄翔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体育运动教学活动

□ 黄翔(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不断提高身体健康状况,而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却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所以运动损伤的预防问题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有限,在技术、动作的标准性方面也常常不能完全保证其规范性,价值教学环境的外部因素影响,所以很容易在体育课堂中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不敢再尝试体育锻炼。所以,对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1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类型

运动损伤是在参与体育运动时身体受到的伤害,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主要有:

1.1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主要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在机体力量没有达到要求时而开始一些剧烈的运动,导致肌肉拉伤。通常情况下,肌肉组织在遇到很大爆发力时就会影响其本身的承受能力,这时就会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得肌肉组织受到损伤,一般是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引起的,所以肌肉拉伤也是运动损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1.2 、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一般多见于踝关节,学生参加短跑或者球类运动时,由于踝关节需要承受的压力来自整个身体,所以经常由于动作失误、重心不稳等原因而导致踝关节韧带发生损伤。

1.3 、运动损伤

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往往都是从模仿动作开始,对很多动作的技术要领掌握的十分有限,所以在运动时容易对身体的肩部、肘部、腿部等关节造成碰撞或者损伤。

2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形成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运动损伤,既有来自教师和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教学环境的客观原因,具体可以分为:

2.1 、主观原因

(1)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发生大多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按照规范的动作要求就不会发生运动损伤,也有的教师存在一些侥幸心理,创造出一些新的体育运动方式,盲目的进行教学改革,容易形成运动损伤。

(2)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在体育运动中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前期准备工作不够,身体的肌肉没有得到充分预热,关节没有得到足够的润滑,直接开始体育运动,很容易引起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

(3)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不佳。很多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运动,所以在身体素质方面相对较差,在参与体育运动时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遇到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项目,往往提不起精神,这种状态下无法集中精神,容易引起动作失误,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2 、客观原因

(1)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因素。教学场地和设备不符合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引起运动损伤首要的客观因素。教学场地过于坚硬,无法在学生接触地面时产生相应的缓冲作用,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另外,教学场地凹凸不同或者有裂缝没有及时得到修补处理,都为运动安全埋下了隐患。另外,学生穿着的运动服装过紧或者过于宽大,都不利于肢体动作的开展,也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2)不良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如夏季过高的温度下,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很容易引起中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会造成体内水盐比例失衡,引起学生肌肉痉挛。如果运动的环境温度过低,学生的肌肉韧带无法得到足够的预热和充分伸展,导致学生肌肉僵硬,也无法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3)运动量和运动负荷不合理。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中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合理把握,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设置时,往往没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使得很多身体机能较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满足,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又无法完成运动要求,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打击,容易打消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运动损伤类型和形成原因的分析,应当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

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忽略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重视,才能时刻将运动损伤的预防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一切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都以学生身体健康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关于运动损伤的宣传工作,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且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2 、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

有的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或者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在一节体育课堂中安排大量的超负荷运动,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产生运动损伤;如果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运动项目和负荷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3.3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参与任何体育运动之前,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关节得到足够的灵活,才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在准备活动时需要注意,首先准备活动的力度要与运动项目的负荷相适应,避免过于激烈的准备运动造成身体机能消耗过大;其次要根据外部环境,如天气状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要求,在准备工作中适当加入一些力量练习和伸展性练习,可以更快的唤醒身体,预防肌肉拉伤。

3.4 、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如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准备工作的要点,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促进学生身体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强化。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弱、技能不强的学生,则要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而且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发现学生体力不支则要及时停止运动,给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因此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了解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查明艺.试论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

[2]姚忠义.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2009,01.

[3]吴立威,张春志.论述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

[4]董甜甜.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搏击(武术科学),2015,08.

[5]邢宝萍,叶生爱.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01.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体育运动教学活动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1-09 11:15:07
体育运动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