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是解读文本的钥匙

2015-03-18 07:05新疆哈密市第五小学张春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6期
关键词:战象内心心灵

新疆哈密市第五小学 张春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对文本的解读,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解读文本其实就是要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心灵才是解读文本的钥匙。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次教学经历谈谈我对文本解读的理解。

在参加一次市级观摩课交流活动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作为我的授课内容,这篇课文由沈石溪同名小说改编,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2000字左右,这样长篇幅的文章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而且文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是那样遥远。初读这篇文章时,它的内容着实感动了我,我的心灵受到一种深深地震撼和洗礼,让我久久无法忘怀!我一定要讲好这节课!一定要让学生们也像我一样被震撼、被感动!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实现与作者、与主人公嘎羧的对话,从而体会文章的情感呢?在历经一月有余漫长而又痛苦的实践和摸索后,终于,在观摩课中我成功地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考,教学设计展现在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的面前。回想此番经历,真可称为“磨砺”——是心灵的磨砺,更是教学过程的磨砺。我想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磨课”吧!所谓“磨课”,就是让心灵与文本不断地碰撞、摩擦,继而让文本走进内心,让心灵与文本相融的过程。虽然痛苦,但相比痛苦之后那种成功带来的喜悦及自己驾驭课堂、快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提升上,我更应感谢这种痛苦的磨砺,它让我的心灵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刻。回顾整个过程,现将我解读文本、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的具体感悟陈述如下。

一、如何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有人说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手捧一篇墨香浓郁的文章时,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读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场,复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二是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思索我们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三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四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们学习此文为何。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我开始翻阅与《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哪怕只言片语。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绍,本篇课文的原文,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评价等等,同时我也布置学生课前去查找有关战象的资料,有条件的去阅读原作。我想,要想解读文本,我们只有走进作者内心、走入文章的幕后,才能够体会教者所需,学生所需。因为课前的这些功课,才有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作者的那句经典的话语——“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也才会有在引导学生理解“告别村民”“重返战场”内容时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与补白。

二、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最初读完这篇课文时,我被嘎羧那种非同一般的灵性、热烈真挚的情感深深地吸引,更被它无比忠诚、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怀所打动,在我心中,它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与文本产生共鸣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仅凭借几次阅读就能感受到,这也是我在前两次的试讲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体会,关于战象的细节描写的体会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的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在“告别村民”“重回战场”的学习中,及最后的“情境再现”环节中,我精心选用了三段不同的背景音乐为朗诵配乐,烘托悲情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地读出了感动,读懂了嘎羧的内心,也就引领学生走入了文本,从而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

三、在语言能力训练中升华情感,融入文本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深入思考、体会。比如嘎羧告别村民时,绕寨三圈,如果它会说话,它会边走边说什么;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处,都是文本中可以补充的空白点。而对这些空白点的恰当补充正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学生的语言表述一定是基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于对“嘎羧”内心情感的揣摩之上的。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好像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真正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它当时的情感,同时也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

此外,我认为教师在语文课上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语文味”,这样也能更好地让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走入文本、融入文本。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而且我力求语言的优美,就如同听课老师的评价---整堂课的语言如同诗一般美。我认为,文章的语言如此感人,打动人心,授课老师如果没有同样优美的语言来匹配,如何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诠释文本呢?而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我激情而如诗般的语言,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很快进入文本,体会嘎羧如人一般丰富的情感吧!

总之,这一次的教学经历让我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让我找到了解读文本的一些方法,简单来说,那就是:用心灵去感悟,让心灵去思考,融心灵于文本。因为心灵是解读文本的钥匙!

猜你喜欢
战象内心心灵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排山倒海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一块生锈的铁
古代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