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内科学课程考核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5-03-18 05:35:30张朝霞乔建卫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考试考核科学

张朝霞,刘 芳,乔建卫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是为社区及农村基层培养从事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基层医生工作岗位需求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标准,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内科疾病占常见疾病诊疗的50%以上,内科学的学习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获得执业准入资格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今后全面开展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及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国务院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为导向的精神,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求,为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需求,内科学课程必须克服传统考试弊端,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模式。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考试内容不合理

现行内科学考试虽较以前有所改进,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论实践并重,但在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为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生更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岗位需求[1]。但现行考试内容大多仍停留在识记、理解、分析层面,实践、应用、创新不多;强调的还是本课程的内容,忽视对基础课程和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联系,导致学生思维狭窄,应用、创新能力不强,与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应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积极探索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2]。

1.2 考试形式单一

现行内科学考试主要采取笔试形式,由学校统一组织,任课教师命题,课程组教师阅卷。教师一般根据平时上课所讲的内容命题,很少考虑对教材以外的内容及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学生也已经习惯了这种考试方式,对他们来说,只要在短时间内突击知识点就可以了。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不仅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

1.3 考试重结果、轻过程

考试以了解教学双方活动现状、分析教学困难所在、改进教学活动为目的,是对学生学业、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作出阶段性评价的一种方式。而现行内科学考试基本上集中在期末课程结束后,尽管任课教师对学生期末试卷做了分析,也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是学期结束之后的反馈,因此考试并不能及时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考试如同收获,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意味着教与学取得双丰收,而目前过分夸大分数功能,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同时,课程结束才进行考试,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突击不注重平时积累,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

2 原因分析及改革方向

导致内科学课程考核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的观念问题。高职高专教育考试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教学情况,更在于督促学生运用知识、强化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思维。因此,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明确考试目的,树立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理念,形成以能力为中心,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核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不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而把考试当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项有效手段。目前很多专业课程的考试,往往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检测,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胜任能力的评价。应结合专业方向,融入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基层医生担负着解决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及健康宣教等任务,根据人群疾病谱的变化、卫生工作的根本任务,重新定位内科学课程考核的功能,融合人际沟通、协调及公关卫生服务能力培养,建立集理论、实践和素质培养于一体的课程考核模式。

3 改革探索与实践

3.1 改革考核模式

根据社会对基层医疗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实力为宗旨,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交融的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考核模式。不仅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了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我们设计了“模拟临床、工学结合”的内科学课程考核模式,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医院场景,利用模拟病人进行临床查房,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收集整理病历,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诊治方案并作阐述,教师根据各组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治方案等进行考核评价。这样的考核模式不仅能够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与内科学有机衔接,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双向渗透,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及临床思维,为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3.2 革新考试方法

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转变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进一步探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3个对准”(对准岗位、对准能力、对准德育)。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模拟临床、工学结合”的考核模式,即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模拟临床,将教、学、考融为一体,做到教学过程、考核形式与工作流程一致。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与传统考试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运用多种形式考试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考试质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3]。

3.3 开发基于网络的在线考试系统

随着课程改革尤其是在线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话题[4]。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为在线考试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件[5]。我院拟建设可供学生及临床医师使用的集学习、考核为一体的临床执业能力测试培训系统,建立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时、随机实现考核成绩评定的网络测试培训系统。该系统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丰富考试内容,改变传统测试模式,高效、快速、方便地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系统开发完成后,可进行网上自测,通过手动抽题测评、系统随机自动抽题测评、“班级模式”统一考试等,实现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执业能力的综合测评。

尽管我校在内科学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只是在推进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跨出了第一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例如对学生思维能力、态度的评定等,由于至今教育界尚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所以测评结果容易受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6],如何建立一个客观、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

[1]穆亚梅.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进医学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4):105-106.

[2]朱晓卓,蒋萌阳,王建波.基于岗位能力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5-6.

[3]陈冰,朱晓群,黄小梅,等.病理学实验考试改革与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101-102.

[4]徐苏燕.在线教育发展下的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4(4):97-102.

[5]林秀华.信息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176.

[6]魏星,傅永清,周剑,等.中医专业外科临床技能考核方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56-57.

猜你喜欢
考试考核科学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科学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科学拔牙
准备考试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