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龙子江,王桐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8)
浅析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
陈明,龙子江*,王桐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8)
临床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因此,改革该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方法。
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践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以及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毒理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临床的重要桥梁。通过学习临床药理学,可以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价,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给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医学院校很多专业均开设了临床药理学课程,这对学生临床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新药的开发以及参与临床药学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因此,改革该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1结合多门学科,加强知识系统性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与基础医学(如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和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同步教学。如讲到特殊人群合理用药(妊娠期妇女、新生儿、儿童、老年人)时,要首先介绍人体在特殊时期的生理功能、组织病理变化,这种变化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学(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以及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引出临床合理用药方案制定及用药原则,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有效培养临床药理学学习思维[1]。
1.2注意补充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知识
临床药理学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更加注重与临床知识的联系。目前我校药学专业课程以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为主,临床课程课时较少,绝大多数学生对临床常见病种的典型症状及诊断仅有简单了解。所以学习临床药理学时,学生很难将药物与人体、药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使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忽略其重要性和实用性,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进行临床药理学教学。我们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或课外学习,组织学生旁听临床专业相关课程和讲座,对诊断、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对临床知识的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药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为更好地掌握临床药理学知识打下基础。
2.1LBL教学法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属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教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其优点是课堂信息量大、授课内容丰富;缺点是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关联,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要点,效果不甚理想[2]。因此,在运用LBL模式讲授课程时,教师需要将各章节内容串联、过渡和总结,而不是按照课本内容生搬硬套,避免出现大量的知识碎片,使学生思路混乱。另外,教师在讲授的同时,还应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理解问题。
2.2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现在比较认可的教学模式,欧美等国普遍采用,是由McMaster大学医学院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创的。该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教师辅助下展开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获取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3]。该教学法将LBL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来掌握和运用知识。基本过程:课时结束后,根据下一节课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1~2个经典问题,让学生3~5人为一个小组,通过教材、文献、网络分头查阅资料,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和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每组可派一人为代表在台上讲解,其他人以补充形式展示所学知识,各组相互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集中讲解。如讲到“治疗药物监测”时,我们可以提问“临床上有哪些药物的毒性反应表现和治疗病症难以区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出概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程学习。最后对该章节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2.3CBL教学法
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导入,起到不同效果。(1)课前导入,可吸引学生注意,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启发思考,唤起求知欲。(2)课堂举例,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结合起来,更好地融会贯通,使认识达到升化。(3)课堂结尾及课后巩固,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消化。如讲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图片(如环丙沙星出现的光敏性皮炎及皮下出血),然后引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内容,通过分析实际病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将CBL教学法引入临床药理学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2.4指导自学法
自学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对于一些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章节可采取课下自学、课堂测试的方法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提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评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中只是单纯讲授理论知识,难免会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
3.1开设教学实践课程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我校两所附院均是一些新药的临床研究基地,所以讲到“新药临床评价”时,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临床试验、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如组织学生作为健康者参加药代动力学试验,亲身体验研究过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加深对新药临床试验规范及过程的理解。
3.2开展教学实践训练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开展教学实践训练同样很重要。如讲授“药物滥用”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甚至戒毒所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整理,制成课件进行讲述和讨论,也可以进行一些公益活动来宣传滥用药物的危害。又如讲授“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警戒”时,可以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及医院处方,收集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并对其所属的药物不良反应种类进行区分,根据掌握的情况,模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需要上报的程序和填写的内容。这样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学习,又提高了实践能力[4]。
临床药理学在教学内容上与药理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其绝对不是药理学的简单重复,所以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既要紧密联系,又要有所区别。教师应做到承上启下,带领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殿堂,故临床药理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1定期进行培训,增加临床用药知识
临床药理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临床药理学必须与临床用药经验紧密结合。很多临床药理学教师是药学专业出身,临床用药知识是薄弱环节。因此,教研室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加其临床知识。可以聘请相关临床专家为学生讲述常见疾病的用药问题,介绍临床试验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这样在讲课时才能更好地结合临床,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5]。
4.2举办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随着药学及临床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新兴学科与药理学相互交叉渗透,使得临床药理学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理学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国际上新的科研成果和观点,使学生能接触到该学科发展前沿,避免知识的陈旧。举办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临床药理学最新发展动态,认识最新的社会热点及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对前沿知识的研究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投身于临床药理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不仅可以普及知识,还可以传播优秀专家教授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等,促进学习和科研共同进步。
总之,临床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药理学进行延伸和扩充,又要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按照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升华,从而提高学生兴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可以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赵秀丽.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案[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S1):216-217.
[2]印晓星,刘晓.新形势下的临床药学专业教育[J].药学教育,2006,22(3):5-6,30.
[3]杨丹丽,龚其海.促进临床药理学教学效果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82-983.
[4]刘毅,安琳,张玲,等.复合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086-1089.
[5]魏伟.对临床药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研究的思考[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10):1081-1085.
(*通讯作者:龙子江)
G420
A
1671-1246(2015)19-0011-02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117);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自筹教学研究项目(2013xjz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