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扬,吉 娜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中医学校中药专业教学的改革举措
杨 扬,吉 娜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中职中专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中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中职中专;中药专业;实践技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模式,要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中药专业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甘肃省中医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现将中药专业教学的改革举措做以下总结,旨在总结成绩、发现不足,为今后的专业建设积累一定的经验。
1.1 合理制订人才培养目标
成立由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及中医医疗机构的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结合一线岗位对中药人才的需求,合理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
1.2 合理选编教材和教学内容
学校根据社会及行业需求,由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能手及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调整并确定课程,研究制订课程标准,鼓励教师编写或选用与中职中药专业相适应的专用教材。根据实际需求,已编写完成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综合技能实训》、《中药调剂与制剂技术》、《药品营销综合技能实训》、《药学服务中人际沟通与形体礼仪》等校本教材;与天津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中药炮制技术综合实训仿真操作课件、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仿真操作课件;与成都依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中药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中药调剂与制剂技术、药品营销综合技能实训、药学服务中人际沟通与形体礼仪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近年来,教师编写了各门教学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及专业实习大纲,积极参与编写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合作公开出版发行了中药专业相关的十余本教材。根据专业特点优选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增加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2.1 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2.1.1 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炮制、制剂、分析、鉴定等技术中的推广应用对中药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将原有的药学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改造,完善了原有的显微鉴定室、中药鉴定室、中药药剂实验室,扩建了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改造了中药调剂模拟药房、药品营销模拟药房、中药标本教学室、药物分析实验室和中药化学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2.1.2 中药标本馆 该馆面积1 000余平方米,设展馆综述、中药材标本、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药用植物蜡叶标本、甘肃名优中药材、矿物药、仲景方药、地产中药材和药用动物生态模拟场景九大区域,工程造价600余万元,拥有药材标本4 000余种、浸制标本211个、方剂标本36种、药用动物标本14种、真伪鉴别标本144对、珍藏标本50余种、自制蜡叶标本360幅,并收集和展出了部分药品的常见伪品。
2.1.3 药用植物园 为方便学生识药,建立了药用植物园。植物园占地20余亩,保存中药学中收录的常用中药百余种,并引种杜仲、厚朴、黄柏、甘草、黄芩、防风等国家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丹参、延胡索、款冬花等名贵中草药;当归、大黄、红芪、淫羊藿、锁阳等甘肃名优中药材。
2.1.4 中药仿真制剂车间 为模拟中药生产的真实场景,建立了中药仿真制剂车间,从药物原材料→药物炮制加工→药物鉴定→药物调剂→药物制剂成品,通过模拟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药物制剂生产的全过程有了系统的、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目前,车间具有中药提取线以及胶囊、片剂、颗粒剂、丸剂和软膏剂生产线;经补充完善后,现有超微型多功能提取罐、多冲压片机、搅拌制粒机、胶囊半自动填充机、胶囊抛光机、胶囊铝塑泡罩包装机、软膏搅拌机、软膏分装机、中药制丸机、片剂崩解仪、数显真空干燥箱、旋转蒸发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仪等仪器及设备,完全能够满足中药专业学生的实验及实训需求。
2.2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
校内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等实践教学资源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技能训练。这使实验设备、仪器、场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对学生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1 兼职教师聘任
聘请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及中医医疗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加大。目前,中药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实训及实习带教任务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完成,使学生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
3.2 理论课教师实践技能培养
中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可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为此,我校制订了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每年必须有半个月的专业技能实践经历,5年内必须到中药生产、经营企业或学校附属中医院进行1年的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把它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学校分别组织教师赴重庆、成都、天津等第一、二批重点示范学校参观;至深圳实践,在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立丰医药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实践锻炼,不仅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创新意识,对专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路,而且在专业水平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已与甘肃省德生堂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众友药业集团、甘肃陇神戎发药业、甘肃兰新药业、兰州惠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兰州真气堂、北京时珍堂、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利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荆艾堂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签订共同合作培养合同,成立“冠名班”,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每年接受相应数量的顶岗实习学生,目前中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比例可达100%。
G420
A
1671-1246(2015)14-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