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松潘

2015-03-18 05:56陈来述杨子明
中国西部 2015年28期
关键词:松潘长征红军

文/陈来述 杨子明

红色沃土—松潘

文/陈来述 杨子明

红军长征纪念馆 摄影/何林隆

①红军长征纪念碑 摄影/何林隆

②红军长征纪念馆 摄影/何林隆

③大型花岗石群雕 摄影/何林隆

④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摄影/何林隆

在祖国的版图上,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松潘。这里,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正吸引着世人的眼球;这里,受红军精神感召与滋养的勤劳朴实的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红军来了 开启一段如火岁月

八十年前,松潘迎来了一段如火的红色岁月。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队伍途经松潘,在松潘先后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先后进行了塔子山战斗、干丫梁子战斗、马场战斗、毛儿盖战斗等。然后,他们毅然决然踏上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过草地的茫茫征程,到达陕北,奔赴抗日第一线。

红军有着崇高的理想,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决心消灭黑暗的旧社会,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社会,让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红军有着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意志,他们在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夜晚居然能够坚持瞄准点燃的香头,苦练杀敌本领。在国民党反动派前堵后追千方百计绞杀的情况下,红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保存实力和顾全大局毅然吃着草根树皮走进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在抗日的烽火中驰骋。从此,在艰难的岁月里,松潘人民知道:只有这支队伍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只有这支队伍才是天下穷苦老百姓的希望。从此,红军的故事开始在藏乡羌寨流传,就像原野上绽放的鲜花,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就像在漆黑的夜晚有了一盏指路的明灯。

红军在松潘期间,一路上宣传抗日主张,一路上发动当地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加入红军队伍,共赴国难。红军所到之处,唤起的是高涨的革命激情,松潘各族群众纷纷踊跃参军,被誉为“羌族红色土司”的安登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红军长征纪念馆场景 摄影/何林隆

安登榜的家族是明代嘉靖年间受封的羌族世袭土司,统辖四川省松潘县南部的“六关十堡”以及白杨地区的32寨,并与茂县的郁郎和大定沙坝的郁、苏两姓土司联姻,在茂县北部羌族聚居地区颇具影响。1933年,安登榜袭祖职,并于第二年春就任国民党政府委任的区长职务。在红军长征进入松潘境内后,安登榜被红军的主张所感召,毅然参加红军,还曾担任番民游击队大队长,为红军部队担任通司(翻译)、向导。安登榜经常带领红军下到山寨里,对老百姓说:“红军是为我们羌族人民谋解放的队伍,大家不要怕,不要跑,都来帮助红军。”他一面宣传,一面在这些山寨筹粮。他清晨赶着牲口上寨,下午便驮着粮食回部队,随后还要负责把粮食分配到红军各连队。最后,安登榜在为红军过草地筹粮过程中英勇牺牲。安登榜为红军顺利通过松潘羌区、藏区,顺利通过草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安登榜等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红军在松潘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先后建立了7个苏维埃政权。一时间,红旗插遍松潘东南部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红军是北上抗日的队伍”“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夺取松潘赤化至陕甘”等口号响彻松潘。

在这块红军精神滋养的土地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1938年,赵光荣、马其祥、马广钧、马启俊、赵贻澄等一批松潘籍各民族热血青年从军救国,奔赴缅甸战场抗日。

建设家园 松潘儿女前赴后继

1950年,松潘解放,松潘人民终于盼来了那支一心为老百姓谋幸福的队伍,松潘人民终于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古老的松潘终于焕发出青春的容颜。为了彻底镇压旧势力的复辟,无数的松潘人参与了黑水剿匪、毛尔盖剿匪的战斗,他们有的人在前线冲锋陷阵,有的人积极忙碌在支前的队伍里……这里的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里的人民具有捍卫和平家

园、热爱幸福生活的激情。

在这块红军精神滋养的土地上,松潘人满怀豪情走上建设新中国、建设新松潘、建设美好生活的征程。虽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考验,但是老一辈依然神采飞扬地讲述着红军的故事,晚辈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就像在春寒料峭的时节,我们欣赏着原野里的小草并自信地憧憬着未来。

20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松潘人民,就像当年红军在黑暗中摸索抗日救国的道路一样,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松潘人民硬是白手起家,从零起步,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把沉睡于松潘、不为人知的黄龙唤醒,并让她享誉海内外。历史上一度沉寂的边陲重镇松潘,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以发展旅游为龙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黄龙、牟尼沟、大草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藏羌民族文化以及本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的魅力聚焦着世人的目光,悲壮的红色文化书写了人类历史的一段感天地、泣鬼神的篇章,令中外游客敬仰。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在新时代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长征纪念碑建在松潘。于是,松潘将每年的8月25日,也就是红军从松潘踏上茫茫草地的日子确定为“红军节”,开展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让红军精神在松潘不断发扬光大。今天,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红军精神就像那耀眼的金碑,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抗震救灾 续写新时代长征故事

2008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松潘这块由红军精神滋养过的土地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自强不息的松潘人民抓住对口援建的特殊机遇,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安徽人民无私的援助下,与广大援建者一道,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绘就了一幅幅顽强拼搏、重建家园的壮丽画卷。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松潘的恢复重建,我们要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在地震的废墟上建设一个崭新的松潘……”当安徽两千多名援建者奔赴松潘时,安徽对口援建松潘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建这样说。

红军毛儿盖借麦证 摄影/马文云

2010年11月,安徽援建工作者方宗炳在松潘的岗位上累倒,把生命奉献给了松潘。正是有一大批像方宗炳这样的援建者的无私奉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安徽援建者和松潘人民一道,让松潘从废墟中站起来了。用当地百姓的话来说,松潘整体发展至少提前了20年。

三年重建,松潘人奋力推进松潘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一项项骄人的成绩都表明了灾后重建以来松潘发生的巨大变化,讲述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正在不断提升。步入川主寺,高原明珠城镇如同松潘的厅堂,供你休闲娱乐;踏入古城,古老的“松州古城”就如松潘的书房,让你体验深厚的历史文化;走进牟尼沟,仿佛进入松潘的卧室与后花园,随你尽情放纵心扉;行进在九环线,宛如穿行于松潘的文化走廊,任你体验松潘多元的民俗文化。三年灾后重建使松潘县配套公共设施的档次得到了极大提升,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一批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民生项目的竣工和投入使用,惠及每一位老百姓。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恢复重建,集中彰显了顾大局识大体的精神,彰显了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军精神的体现,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军故事的继续演绎。灾后重建的累累硕果所散发出的缕缕清香在人们的心中萦绕。

金碑闪耀 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在沐浴着新农村建设春风的松潘,乡亲们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谈论的话题再也不是“吃得饱与吃不饱”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昔日难以下脚的泥泞街道,如今已变得宽敞整洁;昔日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已连接着通往山外的柏油路;清凉的自来水早已删去了村里那千年如是的挑水的背影;荧屏聚焦的五彩缤纷的世界焕发出乡亲们五彩的思绪;“农家乐”等新鲜事物比比皆是;电话线翻越千山万水放飞了乡亲们追求梦想的希望;老百姓门前的小轿车正在不断增多,

以前那只有“有地位的人”才能骑的“洋马儿”已不是大家谈论的焦点;小学校里琅琅的书声连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在“两免一补”政策的滋润下正在实现父老乡亲千年的梦想。

今天还健在的,也是松潘唯一还健在的已逾九旬的老红军尹全学,在他9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亲眼目睹了松潘的变化,特别是解放后松潘的巨变。每当谈到这些时,他总是感慨万千地说:“解放后这几十年,松潘的变化,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尹全学曾亲历了松潘爬坡下坎、人背马托的艰辛,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松潘第一条公路的通车,见证了九寨旅游环线宽敞的柏油路的建成,也看到了九寨黄龙机场的落成。而今天,正在建设中的成兰铁路就从他家门前通过,相信他一定可以看到列车从眼前呼啸而过的壮观场景。

当年,尹全学就是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参加了红军;而今天,红军当年解放人民、强大国家的主张,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松潘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闫光辉是个红三代。他的外公闫先振是湖南省石门县人,1933年,年仅12岁的闫先振参加游击队,并于当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分到通讯班。因为年龄小,闫先振还没有步枪高。1935年,闫先振随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负伤掉队,流落到红原县麦洼区。

伤好后,闫先振就在当地做通司(就是翻译)。解放后,闫先振成为毛儿盖区公所上的一名干部,他让自己的两个女儿读书,长大后参加工作为党和国家做贡献。作为外孙的闫光辉是听着外公讲述红军过草地的故事长大的。外公对革命工作的执着,对子孙的严格要求,深深影响了他的成长。闫光辉在谈到外公时坚定地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做好统战工作,维护好藏区稳定,为松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松潘是一块受过红军精神滋养的土地,是一块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的土地,是一块正在走向富裕、正在实现着自己梦想的土地。正是有着像闫先振、闫光辉爷孙这样一代又一代红军精神的创造者、传承者,松潘人民对未来,信心满满!

2015年初夏,在有“中华第一金碑”之称的松潘县川主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内,一棵棵青松翠柏扎根于厚实的土壤并迎着朝阳茁壮成长;绿树成荫的通道上,一群少先队员正在聆听红军的故事;那高高耸立的纪念碑闪烁着红军精神的光芒。具有崇高的理想,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一往无前的气概……红军精神的内涵是我们克服困难建设美好家园的永远的精神支撑,是我们奋发有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竭的动力源泉。红军精神源远流长,就像这金碑脚下清澈的岷江河水奔流不息地流向远方……(责任编辑/凌云设计/赵清)

毛儿盖会议会址 摄影/泽让闼

沙窝会议会址 摄影/泽让闼

猜你喜欢
松潘长征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松潘花椒产业的良性发展
松潘茶马古道在当今视域下的历史意义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对松潘县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