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勋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
2014 年秋季至2015 年冬,家禽生产最主要的疫病防控问题仍是禽流感。进入春季流行有变强趋势,防控面临更大困难,对其现状及未来防控,阐述个人浅识如下。
1.1 多种不同毒株的感染同时存在 按基因分型划分,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H5 亚型现有2.3.2、2.3.4、7.2 三个分支,目前在3 个分支上有多种不同毒株的感染同时存在。鸡的感染有2.3.2 分支的H5N1;2.3.4 分支的H5N1、H5N6、H5N8;7.2 分支上的H5N1(两种类型)、H5N2(两种类型)。水禽的感染有2.3.4 分支的H5N2、H5N6、H5N8,或许还有2.3.2 分支的H5N1。
H7N9 亚型在鸡的感染比2014 年严重,尤其是东南诸省。H9N2 亚型在种鸡的感染比以前有所增多。
1.2 发生感染的地域扩大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从近期己经公布的几起禽流感疫情也能看出这种趋势。造成传播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缺少2.3.4 分支可用疫苗和H7N9 感染增多及范围扩大。流通领域管理困难,有病或隐性感染鸡被不合理远距离运输所致。
1.3 鸡和水禽的感染都以散发为主 在东南诸省,H7N9 亚型在鸡上、以H5N6 为主要代表包括H5N8、H5N1 在内的2.3.4 分支毒在鸡上有即将形成地方性流行的趋势。H5N6、H5N8 毒株在水禽上也有形成地方流行的趋势,只是H5N6 多在东南诸省,H5N8 多在中原和北方地区。7.2 分支的H5N2 亚型毒在北方少数商品肉鸡群和RE-7 苗免疫不良鸡群中散发。
1.4 流行毒株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2014 年秋季至2015年春季2.3.4分支上的鸭源H5N2毒株仍有感染,这是一种早在2010 年就出现的毒株,其基因组成是循着水禽源毒进化而来,和当前2.3.4 分支的其他流行毒不同。2.3.4分支上的鸡源H5N8 感染己大量存在,2014 年秋天以前主要是水禽源的。鸭源H5N3 感染有个别报道。7.2 分支上出现H5N2 亚型毒力较弱毒株,其致死性变低,不会造成毁灭性死亡。
1.5 禽流感又一次形成世界性的流行 2005 年青海湖候鸟曾发生感染的2.2 分支H5N1 亚型毒在欧、亚、非三大洲形成长时间广泛的流行,至今仍然存在,在非洲仍很活跃。由于在我国此型流感病毒其传播只发生在途径青海湖的候鸟迁徒路线上,並非我国主要养殖地区,因此未对我国发生影响。2013 年秋、冬发生的2.3.4 分支的H5N8 亚型毒株目前已在东北亚(韓国、日本、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欧洲多国(英国、荷兰、德国、匈亚利等)、美国、加拿大、台湾地区和我国很多地区的鸡、鸭、鹅、鹌鹑、火鸡、养殖鸟,野生水禽等动物上发生感染形成流行。北美分支的H5N2 亚型毒株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台湾地区也形成流行。最近在台湾流行的H5N2 亚型禽流感病毒其HA基因片段和目前韓国发生的H5N8 亚型的HA基因片段组成高度相似,NA片段和我国2011 年H5N2 亚型NA基因组成相似,属于2.3.4 分支是一个鸭源、鸡源重组毒株。
1.6 候鸟感染的报道明显增多 已有多个国家报道了多种水禽(天鹅、大雁、黑面琵鹭等)感染H5N8 亚型流感病毒。我国也报道了黄河湿地、秦皇岛七星海岸的野生天鹅、野鸭、红嘴潜鸭感染H5 亚型流感并出现死亡。候鸟在禽流感变异病毒产生上起着重要作用,候鸟的感染动向值得关注。候鸟发生感染越多、地域越广、感染病毒亚型越复杂预示禽流感病毒变异会越多越快。
1.7 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过去有过报道近期又有犬、虎因感染H5 亚型,尤其是2.3.4 分支上H5 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病死亡的报道。因此应该慎喂不明来源禽肉给食肉动物以免发生感染死亡。
1.8 历史上有关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报道,包括H7N7、H7N3、H9N2、H5N1 等,最近关于H7N9、H10N8、H5N6、H5N1 感染人的报道较多,相对来说新型禽H7N9 流感对人的威胁稍大。至今所知禽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都是发生率极低的小概率事件,包括H7N9 流感病毒在内。
2.1 临床表现的基本特征(1)有典型的传染过程。一个场区总是先从某个栋舍开始,然后一栋栋地传播开,几乎无一栋可以幸免。每个栋舍发病持续时间多在7~20 d,一个饲养场可能需40~60 d 才能完全恢复。常常在一个集团的不同地区饲养场中发生由于物品交叉使用和运输而形成的传播感染。(2)临床常见眼、头肿胀、冠紫、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甚至拉稀等表现。(3)有典型的死亡曲线。最常见的是弧形曲线(如模式图1)。其峰值随亚型毒株不同和免疫抗体水平不同而不同。在己免疫鸡群死亡率从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十不等。(4)产蛋下降,下降幅度可从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几十不等。常在几天之内降到底线,然后再缓慢恢复至原产蛋水平的90%左右,整个周期多需20 d 以上。
图1 禽病死亡曲线模式
2.2 剖检的基本特征(1)内脏包括心(心冠状脂肪、心肌)、肝、脾、肺、肾、胰出血、脂肪出血,常见腺胃乳头出血、泄殖腔出血、喉头气管出血、肌肉出血。(2)卵泡变化可从充血到软化、坏死。输卵管子宫内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有时形成干酪样物。
2.3 实验室诊断(1)PCR 扩增及测序,这对于基因分型是重要的。(2)病毒分离鉴定。(3)单因子阳性血清HI 交叉检测有助于病毒分型和抗原、免疫原性分析。
2.4 不同亚型毒株有诊断价值的特点(1)H7N9 亚型 死亡多在3%-8%,有时可达20%甚至更高,产蛋下降20%-30%。剖检病变多较轻微,但一定会出现典型变化。卵泡多见充血现象。PCR 检测相对困难,常检不出来。有的毒株HI 抗体检测结果变化不明显。病毒分离相对困难。(2)7.2 分支的H5N2 亚型 有的毒株致病力相对较弱。在无抗体育成鸡上也只死亡25%,虽然可见到典型病变,但剖检变化较轻。在商品肉鸡上不造成大量急速全群死亡,而是每天维持2%左右死亡数天。(3)2.3.4 分支H5 亚型毒 毒力相对最强,死亡发生快而猛。典型剖检病变是腺胃、肌胃及其相连处黏膜大面积出血和水肿。
3.1 疫苗防控(1)疫苗类型 南方以Re-8 为主,北方以Re-7 为主,最好Re-6、Re-7、Re-8 三种疫苗一起免疫。(2)免疫程序。10 d 左右第1 次;30 d 左右第2 次;开产前第3 次;产蛋高峰期后第4 次;换羽鸡开产前,加免1 次。
3.2 日常防控 根据外界流行情况适时加强隔离、消毒。特别警惕周围水域的野生水禽,防止野生水禽→鸟→家鼠→饲养舍的传播链条的形成。
3.3 发病后防控 早诊断有利于控制传播。当出现不正常死亡有禽流感可疑时,对发病的群体隔离、淘汰处死、彻底消毒有很大的好处。同一时刻可对尚未感染相邻栋舍做针对性疫苗的紧急接种,做好隔离封锁。这种情况下,一旦可维持7~10 d 不发病,损失会大大降低。要特别注意防止集团内部不同饲养场之间运输工具、蛋筐、蛋托、种蛋、饲料、人员的交叉和运输污染而形成的传播。防控不仅仅是针对发生问题场区开展隔离、封锁、消毒。
4.1 H7N9 流感病毒是一个禽流感病毒 病毒基因组全部由来自禽流感病毒的一些亚型毒株的基因重组而成。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从经济和舆论宣传角度出发同意对H7N9 禽流感病毒可称做甲型H7N9 流感病毒或H7N9 流感病毒,但在科学性上並不否认这是一种禽流感亚型病毒。
4.2 H7N9 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是一个极小的概率事件 感染只对那些免疫抵抗力低下者,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威胁较大,基至可能和某些易感人群的遗传组成有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曾统计感染人群的平均年龄在53.5~54岁,可见老年人相对易感发病多。
4.3 目前对于人感染H7N9 流感病毒的认识有不同看法 一种是国家卫计委、CDC的看法。人感染H7N9 流感主要来自于禽H7N9 流感病毒,带毒禽、鸟是传染源,因此称之为人感染禽H7N9 流感。主要依据是在感染人群中超过60%病人有活禽接触史;农贸市场活禽档口及其相关环境中有一定比率的H7N9 流感病毒分离率;关闭农贸市场中的活禽市场,人H7N9 流感的发病率相应减少;从感染病人身体中分离的人源H7N9 流感病毒和从禽、鸟及农贸市场环境中分离到的禽源H7N9 流感病毒在基因组成上有高达99.4%以上的相似性。在防控上主张关闭农贸市场中的活禽市场,提倡食用生鲜禽类制品,提示人们远离活禽、野鸟,避免感染发生。另一种是农口相关单位和部分专家的看法,认为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人感染H7N9 流感病毒来自于禽类。这种观点得到大多数养殖业者的赞同。主要依据是並非所有感染H7N9 流感病毒的人都有活禽接触史;从事养禽和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未发生H7N9 流感病毒感染;虽然可以从农贸市场的鸡、鸽和周围环境中分离到禽源H7N9 流感病毒,但禽源毒和人源毒在某些关键位点上並不相同;养殖场尚未检出有感染发生;农贸市场病毒来源不明。我个人观点是纵使不能绝对肯定人感染H7N9 流感病毒是来自于禽H7N9 流感病毒,但肯定不能排除二者之间的可能连接关系。防控人感染H7N9 流感病毒感染要从防控禽感染H7N9 病毒入手。应该组织卫计委、农业部、林业总局、科学院等部门的相关研究院所深入开展传染源的溯源研究工作,对人、禽都从病原和血清学两方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农贸市场感染禽、鸟的来源,摸清禽类养殖场病毒污染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政策和方法提供依据。
4.4 关闭活禽市场,推广生鲜禽品的作用 2013年春至2014 年秋H7N9 流感病毒的流行显示农贸市场中的活禽市场是城市人群和H7N9 流感病毒接触的最主要交叉点。在活禽市场中,一旦有感染H7N9 流感病毒的鸡,由于很难做到当日售清和严格消毒,就会使后续新运来的待售禽持续发生感染而且会因感染禽不断排毒污染相关工具、污水和环境。2014 年冬季前农贸市场做为H7N9流感病毒的主要污染地,采取关闭活禽市场,实行日清日消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问题是一旦病毒和人的接触点不再局限于农贸市场中的活禽市场,单纯关闭活禽市场的防控效果就会降低。进入2015 年广东省的人H7N9 流感发生情形己显示出这一迹象。在大多数地区采用关闭活禽市场的措施下,广东省2015 年和2014 年同期相比发生率未显下降,发生范围涉及到广东大部分地区。浙江省则显示大城市发生减少而中小城市、农村有所增加。这种变化暗示H7N9 流感病毒的污染己不局限于大中城市的活禽市场,病毒污染范围更广了。
在疫病流行期间通过关闭活禽市场切断传播途径並没有错,但这对防控H7N9 流感在人上的传播只是防控中的一个环节。关闭活禽市场虽然一段时间对防控有用,但有违群众喜食活禽的饮食习惯,执行上会遇到很大阻力,客观上影响了养鸡生产和市场销售。取代活禽推广生鲜禽类产品並不能杜绝病毒对农贸市场的污染,如果生鲜产品来自己感染病毒的活禽,这种生鲜产品只是减少了活禽在市场中病毒的持续增殖,危险是大大减少了,但污染仍可能存在。广州已有生鲜产品销售点检出H7N9 流感病毒污染的报道。
4.5 “远离活禽”提法的片面性 国家卫计委在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尤其针对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规范及宣传中,主张远离活禽、野生禽鸟,这种提法有片面性。既使人的感染和禽、鸟有关,也主要是和受到流感病毒感染尤其是处于排毒期的禽、鸟及污染环境接触才有可能被感染。如前所述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我国禽流感的发生历史上,大规模的禽流感流行是罕见的,大多数情况下,健康的无污染的禽类生产是主流。农业部针对H7N9 流感病毒的大量样本检测很长时间显示养殖场都是阴性结果。简单的提远离禽、鸟实际抹杀了应提供和能提供健康禽类产品真正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正确主张。简单提倡远离禽、鸟是对那些从事养禽和相关工作从业人员的感情伤害,他们的工作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辛勤劳动生产的禽类产品是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不可能远离禽、鸟,但他们在防止禽流感感染上也是应保护对象。简单提倡远离禽、鸟,容易使普通群众产生对禽类产品的恐惧,客观上影响了产品销售,给养禽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简单提倡远离禽、鸟,不如提示某些相对易感人群应尽可能远离更为妥当。
5.1 2015 年2 月初农业部宣布针对2.3.4 分支H5亚型流感病毒的RE-8 重组疫苗被批准推广应用。这样一来我国在家禽中能发生感染的H5 亚型流感病毒的3 个基因分支上分别有了针对2.3.2分支的RE-6 苖、针对2.3.4 分支的RE-8 苗、针对7.2 分支的RE-7 苗。由于这3 种苗对相应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较好,它们的全面推广应用会形成较好的保护效果,估计进入2015 年4 月我国H5 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只会存在少量散发。可能仅发生在极少数不做免疫的商品肉鸡和免疫不良的鸡群中。这种大好形势至少会保持到2015年11 月,甚至到2016 年秋天。,
5.2 H7N9 禽流感病毒对鸡是一种低致病性流感病毒,鸡感染后会因为不同毒株的毒力差异,受感染鸡群健康状态的差异形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程度对感染鸡群来说稍重于H9N2 禽流感病毒,而其传播能力远低于H9N2 禽流感病毒。H7 亚型禽流感病毒从以往研究历史上看有很多毒力变强的先例。我国H7N9 禽流感病毒的毒力逐渐变强的现象已经萌现。
未来H7N9 禽流感病毒对鸡的危害会逐步加大,成为养鸡生产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主要依据是养殖场从查不到感染到开始有感染,珠海、深圳供港活鸡的养殖场已有因感染被清场处理;人感染H7N9 流感病毒多发的一些省和地区农贸市场中病毒检出率升高,同时人感染病例数不见减少,全国出现感染的范围有所增加;家禽中的感染可能从数量和发生范围都在扩大。
未来H7N9 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病例可能仍会有所增加,发生地区范围仍要加大。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观点,人的感染和家禽有关。由于H7N9 流感病毒对禽的易感性和对人的易感性是无法相比的,如果禽的感染发生得不到有效控制则禽发生感染的增加必将使环境中病毒污染量增加,人和病毒接触机率增加,人的发生率必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卫计委最近公开强调的春节后人的感染发生会减少,疫情得到控制的判断可能並不那么令人乐观。2015 年人感染数或许不会减少,而且从2015 年5 月-11 月的季节性减少也会变得不那么明显,感染发生不会中断。
5.3 2014 年9 月农业部曾发布关于针对家禽H7N9 流感病毒的根除计划。由于初始调查结果不十分清晰,执行上又有一定困难,无法有效阻止可能存在的家禽H7N9 流感病毒感染的发生和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采用扑杀根除的防控将越来越困难。为了防止H7N9 流感病毒对家禽的危害,甚至为了防控其对人的危害,又不得不采用疫苗防控了。令人安慰的是国家对人、对禽都早己投入力量对疫苗进行了研发,据报道已取得成功。
5.4 禽流感病毒从2013 年秋开始,病毒进入快速变异期,由过去2-3 年出一个流行毒株变成短时间内一下子出现六、七个,这种现象到至今没有停止的迹象。虽然RE-6、RE-7、RE-8 三个疫苗的有效性会维持一段时间、保持家禽生产的平静,加强监测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新变异流行毒株是重之又重的工作。
5.5 H9N2 禽流感病毒自2013 年春也有轻微变异的动向,至今尚未出现和现有疫苗在抗原和免疫保护上明显差异的程度,近期在产蛋鸡群中病毒分离率有轻微增多趋势。加强病毒变异监控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