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明等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除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洋洋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⑾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地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⑿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⒀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⒁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⒂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⒃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⒄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30日)
阅读练习
1.文章第③段描写父亲除去杂草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⑤⑩两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1)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洋洋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2)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3)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4)父亲的形象给你怎样的联想?请做简要分析。
上品生活不着痕迹 雪小禅
①我一直不太理解父亲。
②我觉得他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真的,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种人?
③父亲是一个老知青,绝对老三届的。他没有回北京,留在这个小城。小城中有他心爱的女人,然后,有了我和弟弟。
④后来,他考取大学,仍然没有回北京,仍旧回到小城,在一个化工厂当技术员。他是一个无线电爱好者,一个电脑爱好者,一个音乐发烧友,一个天文发烧友,一个气功爱好者,一个足球迷,一个金庸迷……
⑤我不知道人可以有多少经历,但是他喜欢的东西,都能玩到极致。他喜欢无线电,可以自己制作电视机和收音机,并且和全国各地的无线电发烧友都有联系;他喜欢电脑,在60岁那年,还能自己设计软件,有很多电脑知识,我还要请教他;他喜欢音乐,陶醉在古典音乐中,并且拉得一手好二胡,弹得一手好古筝。有时,我回到家里,看到他正在听一种叫埙的乐器,一边听,一边写毛笔字,他的毛笔字,得过全国的大奖。
⑥当然,有彗星飞过地球,他总说给我打电话,那时,我正为生活奔波,或者和人谈着合同,或者在酒店里吃饭。总之,我觉得自己干的都是正事。谁能像他那么活着,养着十几只猫,每天要去早市买鱼,因为那些鱼比较便宜。有办婚事丧事的人,厨房里扔出鱼肠子,他和妈就去捡,有一次,让我同事看到,他们说:“你爸和你妈在捡破烂儿呢。”弄得我哭笑不得。
⑦当然,我一次也没有看到彗星,我没有那个心情,没有那个心境。况且,我总是很累,早早地睡去,怎么可能半夜起来看彗星?
⑧父亲每次都要一本正经地看,他的器材很先进,他招了一帮年轻人,在那里看星星。
⑨我对妈说:“我爸爸当年肯定和徐志摩差不多,太浪漫了。这把年纪,还有这种心情,让人佩服。”
⑩每次,我回到家里,父亲都会让我坐在他的电脑前,看他拍的猫和花,他用数码相机认真地记录那些猫的生活,其中,有一张叫“这只猫三个月了,还在吃奶”,笑得我肚皮疼。他的每只猫都有名字,每张照片都有题目,每朵花也都有名字。父亲说:“那都是我的孩子。”
⑾刚开始,我反感父亲的这种生活态度,和他一起出来的人,早就当了处级干部,他还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种花养猫,看星星,看足球,玩电脑,他的世界总有不同的精彩在上演。我曾抱怨他说:“如果你官当大点,我和弟弟一定会有更好的工作。”父亲从不这么认为,他说:“指望父母的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就像总在父母身边的鸟,永远也飞不高一样。”
⑿后来的事情,验证了他的话是正确的,我考取了外企白领,弟弟成了有名的工程师。
⒀有一段时间,我被派往美国工作,到了美国,我发现到处都是像我父亲这样的人。他们悠闲地过着日子,没有多少钱,但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说:“人们挣了钱,想做什么?无非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我们能过这种生活,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和陀螺一样旋转呢?”
⒁每天,父亲都给我发邮件。刚开始,我总是嫌烦,因为内容无非是他养的猫和兰花,那些猫又生了很多小猫等等。然而父亲说他的录像“非常美妙”。
⒂那些春天里初开的兰花,我开始没有觉得美妙,当我渐渐沉下心来,我发现那些兰花,芬芳迷人,我发现父亲发来的猫的照片确实生动可爱,甚至我开始想给它们一个个起名字。
⒃能把生活活出一朵叫作美妙的花来,这是一种多么快乐而迷人的心境。父亲60岁了,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就这么活着,闻闻风中花的香,看看小猫咪的可爱,读读金庸小说的侠气,望一下神秘的星空,弹一曲高山流水,和老友下下围棋,和自己的爱人,牵手去捡鱼肠子。这样的生活,是父亲的生活,那曾经是我觉得不求上进的生活,现在,我认为那是一种最美丽的生活。生活的上品,往往是不着痕迹,然后把自己融入自然。
⒄芬芳生活,往往是最朴素的境界,那里就是我们所要的禅意芬芳。
(选自《意林》)
阅读练习
1.文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由__到__。
2.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结合全文,说一说父亲“快乐而迷人”的心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上品生活不着痕迹”为题的用意。参考答案: 《与草化敌为友》
1.①通过对父亲的动作、眼神的描写表现父亲跟草势不两立,塑造了一个勤于稼穑的农民形象;②与下文父亲与草成了朋友形成鲜明的对比;③为下文父亲进城后养花、种菜埋下伏笔。
2.(1)运用拟人手法,将庄稼和草对父亲进城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进一步表现父亲对庄稼的喜爱、对杂草的痛恨,以及年老的父亲对土地的留恋和不舍,还有不得不停下劳作的无奈。
(2)通过描写父亲的“祥和”神态表现父亲已经与草“化敌为友”,表现父亲在离开庄稼后经历了一番失落、寂寞后重新找到了精神的慰藉,他的内心变得平和豁达。
3.不赞同。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强调化敌为友是一条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②再现父亲与草化敌为友后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与开篇父亲与草势不两立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发人深省,人应该顺应形势的发展适当改变自己。(或:时间会改变一切,曾经的敌人也可能变成朋友。或:爱能赢得尊重,使自己内心充实。)
4.①热爱劳动能使人生活充实;②适应形势能使人平和豁达;③爱憎分明能赢得别人的尊重;④精神支柱能使人幸福生活。《上品生活不着痕迹》
1.不理解(反感、嫌烦等)赞赏(推崇、赞美、赞同、认同等)
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欲扬先抑;引起下文:强调“我”对父亲生活的不理解。
3.父亲不回北京,安身于小城,做普通的工作;不仅爱好广泛,而且都能耗费精力将其一一做到极致;过着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甘做普通老百姓;与大多数人的忙碌奔波完全不同,与功利化过重的现实社会“脱节”。
4.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强调依赖父母的孩子不会有前途,表明了父亲的教育观:孩子要独立、自强、自主。
5.①像父亲那样过朴素、快乐、悠闲、美妙的生活。②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行爱一行,把自己融入自然。③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对父亲美丽生活的理解、赞赏、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