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2015-03-17 05:20杨婷等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患公共卫生

杨婷等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全面提高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质量,维护全民健康,推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医疗卫生工作;挑战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突显出来一些不利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患者抱怨医疗费用昂贵、医疗服务质量差;医务人员反映工作压力大、职业认同感缺失。在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我们分析了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探寻理性、科学的应对办法。

1医疗卫生服务过度市场化、商业化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效益评判标准错误的定位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社会效益[1],过分市场化、商业化,导致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偏离公益性,几乎所以的医疗服务机构都以增加服务手段增加经济收益,以维护运行和发展,政府投入比例逐年下降,民众负担逐年上升,形成恶性循环。

对医院及其管理者的考核不能以经济收入为最重要的指标,要以社会的效益为重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医院真正服务于人民。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节约医疗支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2]。

2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约有10%的城乡居民由于各种原因是脱离于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意味着当今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是欠缺的,人人享有的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即便是进入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居民来说也存在显著的不公平,不同身份的人群享受不同的医保政策,"重城市" ,"轻农村 " 现象突出。这种医疗保障制度主要造成如下严重问题:首先是造成城乡分割,其次是造成条块分割;最后是造成新的起点不公平,有悖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初衷[3]。

3医疗资源配置丞待优化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医疗领域中的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城市的大医院,落后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城乡居民就诊涌向大城市大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形同虚设,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当前,在保持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应切实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基层与农村,加快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对社区、乡镇医院的财力、人力投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医疗资源。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不均衡、人才结构倒置的状况,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4]。

省级、市级、乡镇三级医院之间要建立起医疗互助的医疗绿色保障通道,去掉一切繁琐的转院手续,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基础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5]。

4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拓展深化

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机构的90%以上为公立医疗机构,如此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存在很大矛盾。我们应该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院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或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保留的公立医疗机构数量、规模要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质,完善保障措施。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措施以加快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

5多重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和影响健康公平的主要原因[6]。全社会对慢性病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其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预防的政策还未认真落实,防治的措施尚待加强与改进;慢性病防治网络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防治人才队伍丞待加强;部分地方防治经费不足,也影响了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7]。

6卫生防疫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面临挑战

目前,卫生防疫工作量大面宽、防疫人员少,加之人群流动频繁,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所以急需要制定统一的应急管理系统,加强部门合作和协调,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预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以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8]。

6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不能换位思考。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对疾病了解较少,常常对医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发现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时,极易产生纠纷[9]。医务人员应深入研究患者的心理,主动诚恳地与患者沟通,满腔热忱地关怀患者,千方百计地为患者减轻痛苦,减少负担,将医患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要害所在医患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能够增进沟通理解,逐步消除误会、化解矛盾[10]。

7破除"以药补医"运行机制迫在眉睫。

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公立医院采取收取药品加成这样一个"以药补医"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弥补政府投入不足、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的积极作用。但是总体而言,"以药养医"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医院的趋利倾向,导致了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和发展严重依赖药品收入,导致开大处方、多用药、用贵药现象的发生,加重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11]。医药分开可切断"医"和"药"利益链,形成公共权力阳光运作的制度平台。建立医药分开保障机制可以促使医院回归公益性质,有效扼制药品市场的混乱秩序,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建立经营规范、竞争有序、服务高效的药品流通新秩序,减轻群众医药费用。

总之,在新时期要正确认识医疗卫生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端正其价值取向,重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地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勇于面对挑战,努力革除现有医疗体制中不适宜于社会发展的因素,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有利于医学回归"医本仁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健康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彦丽.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价值取向反思[J].实事求是,2013,3:55-58.

[2]党勇.香港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5):75-77.

[3]张怀雷,张群丽.统筹我国城乡医疗卫生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9):61-65.

[4]庞爱民.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衔接与统筹发展政策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0,28(3):63-65.

[5]付亮,甄伟.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11(3):14-16.

[6]丁荣晶.从源头抓起,做好心血管病疾病预防[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2):3-5.

[7]王文.2012-2015《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要点解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0):887-888.

[8]刘保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628-629.

[9]冯丰,黄珊.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2):59-60.

[10]冯也倩,肖文奇.浅析如何改善医患双方的博弈格局[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0):738-739.

[11]徐敢.医药分开缓解看病贵问题的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2013,10(9):39-45.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患公共卫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