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朱欣,徐远火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已被各高校普遍采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学年制观念根深蒂固、高校办学自主权较小、教学资源难以满足要求、选课体系不够完善、学生个人因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等问题。应采取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校“联姻”,学生跨校修读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和课程、校企合作等措施完善学分制改革。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完善;改革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6-0027-3
中图分类号:G642.471
作者简介:崔永光,硕士,讲师,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多元人才观视域下英语类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WYYB014140)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过程哲学视域下的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构建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JG14DB063)。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来评价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性教学制度。学分制强调以选课为核心, 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提前就业。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其延长学习时间。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而这种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在美国,1869年由艾略特在哈佛大学建立并推广,此后传播到欧洲、日本等国家,成为一种重要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1919 —1923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曾一度实行学分制,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前苏联的模式,将学分制改为学年制。直到1978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因此,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少数重点大学率先开始实行学分制。[1]到1986年为止,实行学分制的高校达到200余所,大多数重点院校实行了学分制。[2]21世纪初,学分制改革还如火如荼。例如,2001年9月17日出台的复旦大学“十五规划”规定,将全面推行学分制,全校开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要达到2500门。[3]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施的是学年学分制,不是完全学分制。学分制改革顺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我国高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年限。2014年10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正式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各高校将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弹性修业年限的范围,并确定学生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休学、停学创业等有关期限,同时在学校规定的弹性修业年限范围内,学生可连续在籍学习,也可根据个人的特殊需要和实际情况申请暂时中断学习,分阶段完成学业;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准予提前毕业。
一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而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从中不难看出国家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同时也意识到高等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分制在国际上推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这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行之有效的制度。学分制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创新培养人才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全面推进学分制的实施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国际教育规划专家奥利维·贝尔特朗认为:“在冒险去预测不定的未来之前,也许更紧迫和更容易的是认识现在。”[4]自我国实施学分制以来,成效并不显著。从刚开始的效仿到根据国情校情改革都是在摸索中探究适合我国高校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都是学年学分制,而这种制度存在很多不足,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实情,分析得出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年制观念根深蒂固。
学年制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长,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对高校的影响较深。很多高等学校的领导认为这种统一时间、统一教师、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计划的体制适应本校的发展,并且容易管理。很多高校教师对学分制有抵触心理,不愿意改变现有的教学管理方式。还有部分院校规定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且规定在毕业之前必须修完这些学分。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学分制徒有其名,实际上实行的还是学年制或者称为学年学分制。我国的教育本就注重培养服从、听话、循规蹈矩的大学生,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精神生命力在教育中的应有之位,凸显了人文关怀的缺失。[5]传统的学年制观念深入人心,不容易消除,阻碍了学分制的实施与发展。
2.高校办学自主权较小。
政府对高等院校实行集权管理。国家统一规定高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修业年限、学费等。目前,我国除了个别院校以外,其余高校都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设课程。高校的专业设置都要向教育部进行申报,经过教育部的批准才能开办。学生的录取、学籍管理、毕业证书的发放、离校手续的办理等都受到政府的约束。高校完全没有自主发展的权利,处处受限制,这也间接地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3.教学资源难以满足要求。
近年来,高校扩招使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特别是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投入不足,阻碍了学分制的发展。由于专业的调整和优化,部分老教师专业知识老化,年轻教师专业研究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6]其次,部分学校由于资金问题,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达不到要求。
4.选课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重视专业教育,轻视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在教学计划中占主导地位,实践机会少,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实习的机会。有的学生对选课很盲目,为了学分而选;部分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忽视自己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课程不了解,随意选择;有的老师重视必修课轻视选修课,对学生有误导。选课是学分制的主要特点,是非常专业的活动。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完善的选课体系,专业的教师指导。
5.学生个人因素。
当前我国大多数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性。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能力不足,极易导致其心理和行为问题。学分制要求学生自主选课及上课老师、自主安排课程进度等。学生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计划。但是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导致其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任性自我,没有集体意识,很难和别人相处。上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管理较难等状况,致使大多数学校不敢实施完全学分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分制的顺利推行。
6.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毕业生失业、教育与经济不衔接的问题。市场需求与毕业生的数量达不到平衡,导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各行业因经济发展急需各种专门人才,这种需求的变化,反映到高校招生中,就出现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划分的现象。由于学生的市场观念不成熟,对市场经济规律不了解,因此他们选专业比较盲目和盲从,很可能出现集中在某个“热门”专业的情况。一旦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势必会造成“热门”专业热火朝天,“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的局面。这些问题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不敢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重要原因。
三完善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有人批评国家教育犹如步履蹒跚的恐龙,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培养的人也只能适用于过去。[7]那么国家教育该怎么改革才能行之有效,适用于未来呢?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事业,在学分制改革方面必须有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8]我们应当在关注外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深入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基本国情和校情,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探索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学分制。
1.转变教育观念。
《纲要》中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我们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管理体制,我们就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破旧立新。
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高等院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个性。以往的学年制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个性发展,这种教育观念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自由发展,尽快转变管理模式,明白“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利害。高校应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空间,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2.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其管理决策必定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分制的推行。政府控制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导致学生转专业受到限制。经费受到国家控制,高校也不敢贸然做出与费用有关的决定。《纲要》中要求“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政府应尽快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按照法律法规,自主开展教学活动,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政府和高校之间权责分明,对学校内部管理采取不干预政策,促进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3.高校“联姻”,学生可跨校修读课程。
部分高校可以适当放弃一些非特色课程,与品牌专业不同的大学合作,可以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在这些大学自由选择不同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且学校之间学分互相认可。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还有利于学生接受更专业的指导。当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参加科研竞赛等活动,获得的专业实践学分计入总学分。学生选择网络在线学习获得的学分,学校也可以将其计入总学分。
4.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和课程。
学生注册报到后,先选择专业,然后根据自己所选的专业及该专业老师的特色和方向,自主选择导师。导师在学习上给予指导,例如,学习计划的制定,选课等等;还要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帮助,特别是那些自制力差,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更应当给予特别关注。
在选课程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专业课程是必修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周的试听课,根据听课情况选择上课老师。选修课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也可以选择“联姻”高校的优秀课程,当然网络在线学习也计入选修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在学校规定的弹性修业年限范围内,学生可连续在籍学习,也可根据个人的特殊需要和实际情况申请暂时中断学习,分阶段完成学业;提前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准予提前毕业。
无论是选导师还是选课程,无疑都增加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爱,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5.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国家服务。但是大学一般教的是专业知识,到了社会,学生不能将其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受挫,企业不满。大学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但是学校不能直接参与举办经营性组织。已经举办的,学校要与其建立清晰的法律关系,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企业不定期到校讲学,参与到学校教育中。高等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学校与企业合作,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还能让企业以相对低的成本使用这些劳动力,并获得选聘员工的机会。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企业应把教育和培训作为一种非物质投资,保证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更新和提高,这决定着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8]
6.打造国际化高等教育。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FedericoMayoy曾说过:“要培养有挑战能力的世界公民,迎接不断变化的世界,要与一个国家打交道,就必须了解该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否则就会隔靴搔痒。”我们借鉴外国高校好的管理制度,就必须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及历史背景。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制定合理的国际交流生计划,吸取更多国外值得借鉴的经验,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高校管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既能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也能为我国高校顺利推行学分制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彦中.中国百校——中国象牙塔工程[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170-174.
[2]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30.
[3]复旦大学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转型[EB/OL].东方网,2001-9-18.
[4]Olivier B. Planification des resources humaines: me thods,experiences,pratiques[M].Paris:UNSCO,1992:134.
[5]罗世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本理念探析[M].安徽大学,2010.
[6]魏金明.加强与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7]Charlot B, Beillerot J. La construction de politiques d’education et de formation [M]. Paris:PUF,1995:260.
[8]王晓辉.教育决策与治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5,117.
Discussion of Perfecting the Credi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Xin, Xu Yuanhuo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Abstract:As a kind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cademic credit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implementing them, such as deep-rooted academic year system concept, smaller autonomou rights in running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factors. Some measures like changing education idea, implementing and expanding the school running autonomy, permitting students to take up the course across the school, and to choose their teachers and courses,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perfect the credit system.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redit system;perfect;reform
Class No.:G642.47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王琳,硕士,讲师,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