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专解剖学基础教学

2015-03-17 22:03:12席耀川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记忆法解剖学基础

席耀川

(海南省卫生学校,海南 海口 570311)

浅谈中专解剖学基础教学

席耀川

(海南省卫生学校,海南 海口 570311)

解剖学基础是中专护理、助产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融合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学科的内容,概念繁多。针对该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特点,笔者从学情、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解剖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中专;解剖学基础;学习方法

解剖学基础融合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学科的内容,概念繁多。由于中专生多为初中毕业,年龄小、基础差,同时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加上解剖学基础与初中知识关系不紧密,学生普遍觉得难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从学情、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解剖学基础教学效果。

1 学情分析

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中专生多为初中毕业,年龄偏小,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问题[1];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很快适应,中学阶段建立的认知思维方式难以适应新的医学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因缺乏成功体验、自信心不足,产生厌学情绪。

2 教材分析

解剖学基础是阐述正常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是医学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材的编写融合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学科的内容,概念繁多,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人体结构非常复杂,在所有医学名词中有近三分之一属于解剖学范畴[2],几乎每节课都有十几个新名词和新知识点要求学生记忆,其中有些概念命名十分古怪,不仅毗邻关系复杂,逻辑性不强,而且抽象、缺乏条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解剖学知识难以记忆,易于忘记。

3 教学方法

解剖学基础是以描述为主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特点是内容多、名词多、记忆难,为了不使学生知难而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系统教学法、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课程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和实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3.1 系统教学法

系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本课程理论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专业特点、专业需要、学生接受能力,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系统讲解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要点,教学过程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简练、通俗、生动,努力营造师生心理相容的环境,让学生紧跟教师讲课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课程讨论法

本方法是将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的形式来提出,或以病例形式在部分章节的最后一次课中提出。教师将护理操作中涉及的解剖学知识点以问题形式提出,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或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其课后查阅资料来回答相关问题。比如,护士要进行皮下注射,就必须熟悉人体的结构层次,第一层是皮肤,第二层是皮下组织,第三层是肌肉组织,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入第二层,进针浅了、深了都不能达到注射目的;学习循环系统时,提出“通过手背静脉注射治疗慢性阑尾炎时,药物如何到达病变部位?”学习内囊的解剖结构时,以中风病例来解释“三偏症”的原因;学习心脏的结构时,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深入讲解心腔内血液的流向。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课程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分析、验证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团队精神不断增强。

3.3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像、声音、文字、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将教学中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来[3]。如学习“心的泵血功能”章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既可以看到心肌的收缩、瓣膜的关闭、血液的流动、血管的博动,又可以听到心血管机械活动时发出的声音,视、听感官受到刺激,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复杂的知识明显化、简单化,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方便了教师授课。

3.4 实验演示法

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学课程,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其特点是名词多,记忆量大,单靠教师讲授,学生难以掌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应该重视实验,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活体触摸和观察,利用其直观性强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解剖学基础教学有1/3是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示教—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小结的模式。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认真复习理论知识,指定部分学生来做“小老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与自尊,“小老师”会自觉地复习、认真地讲解,于是枯燥的实验课堂由于“小老师”的精彩讲解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4 学习方法

解剖学基础涉及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讲授知识,又教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4.1 归纳小结法

每次课后把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书本知识进行内化,这样记忆会更加深刻,也利于以后复习。

4.2 歌诀记忆法

以简炼的语言把一些解剖学知识进行归纳,编成顺口、押韵的歌诀,让学生熟读成诵,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就可牢记于心、终身不忘。如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学生觉得特别复杂,但编成歌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4]一下子就记住了。又如,胸廓歌诀“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隔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吸气下降呼气升;各肋随着年龄变,肋间增宽有毛病。”食管与胃歌诀“食管三段颈胸腹,三个狭窄要记住;胃居剑下左上腹,二门二弯又四部;贲门幽门大小弯,胃底体贲幽门部;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断莫延误。”

4.3 列表记忆法

将一些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通过列表进行区别记忆或对应记忆,这样既简洁明了又记忆深刻。如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形态可列表区别记忆,左、右肺的形态结构可列表对应记忆。

4.4 绘图记忆法

解剖学是形态学科,绘图是记录形态的直观方式,所以绘图法对学习解剖学基础非常有益。可以通过实物写生、插图临摩、插图着色等方式进行绘图记忆。

4.5 睡前记忆法

即通常所说的“过电影”。学生每晚入睡前将当日所学内容在脑中慢慢回忆一遍,对不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可迅速翻阅书本或与舍友相互提问回忆。此法可使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持久。

4.6 练习记忆法

通过做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既可查缺补漏,又可减轻复习的枯燥感,增加学习兴趣。

[1]田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106-107.

[2]钟世镇.临床解剖学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曾瑞霞,单伟,李德华,等.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09,15(4):439-440.

[4]鲁峻峰.人体解剖学记忆方法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3):62-63.

G420

B

1671-1246(2015)01-0065-03

猜你喜欢
记忆法解剖学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咒语记忆法
超强记忆法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