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015-03-17 20:41王克群史书铄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法治群众

文/王克群 史书铄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文/王克群 史书铄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坚强保证。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必须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领导;执政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描绘了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对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发展的主题,才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条重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克服困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二、党必须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基层工作中要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提高基层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要把人民群众当最爱的亲人,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要从内心思想情感上,真正尊重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要爱人民群众要胜过爱自己,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开拓思路、改进工作,把群众期盼作为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方向,把群众要求作为改进基层工作的强大动力,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基层工作的首要标准。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做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工作。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切忌强迫命令。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跟群众交流,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爱听的话。要反对“假大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就要杜绝假大空,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加强舆论引导。引导舆论,就是引导民意;赢得舆论,就是赢得群众。

三、党必须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1]

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努力方向,吹响了我国建设人才强国的“集结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国之本。只有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现代化建设才能拥有强大而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跟进和对接经济结构调整,大规模开发培养“两高”人才,进而带动整体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科技链打造人才培养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用好用活人才。要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创新,破除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人才评价机制,破除论资排辈、头衔崇拜,加快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步伐,将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实施纳入考评范围;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地域、所有制、身份等制度性障碍;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2]

四、党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1]在“十三五”期间,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还是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都应更多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用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并建立健全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

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努力做到依法依规,通过法治方式来提高发展质量;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基本要求,确保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部门通过对法律统一、正确、有效的实施,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要求,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依法引领、规范、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向着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迈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政府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性和特点,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指标及权重,防止和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偏向;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克服 “发展要上、法律要让”、轻视法治、无视法治、漠视法治,乃至违反法治的现象,纠正法治不彰、公信力不高以及浮夸、欺骗、造假等做法。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谋发展、调结构、惠民生。[3]

五、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管理方式,向社会放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把一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关系民生、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治理手段多样化。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注重源头治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源头治理,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提供更多更好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产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体制和机制。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突发、多发时期,维护社会稳定显得特别重要。它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前提和保障。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1). [2]刘灿.五中全会吹响建设人才强国“集结号” [EB/OL].

http://comment.workercn.cn/4 70/201510/30/15103010401762 3.shtml,2015-11-04.

[3]任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EB/OL].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2015/1102/c99014-27765961,2015-11-04.

责任编辑 姜杰

D25;K02

10.13784/j.cnki.22-1299/d.2015.06.006

王克群,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史书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法治群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