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浩,祝立东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
文章编号:1006—2610(2015)04—0072—04
石川河(城市段)滨河景观设计初探
祁 浩,祝立东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
从设计理念、景观改造角度,对石川河(城市段)河道的生态持续、景观营造、健康休闲、植物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生态治理和景观相结合,力图恢复河道自然景观,打造富有时代特色和区域个性色彩的城市滨河景观带。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文化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助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城市滨河;河道景观;景观设计;改造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在城市水利建设中只注重工程建设,尤其是防洪工程的建设,仅满足于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很少考虑水利工程与自然的协调。通常采用简单的绿化来弥补或遮掩构筑物的表面,很少将水利设施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统一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河道建设开发不仅需要解决水利(防洪、排涝)问题,同时需要考虑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展示城市独特风貌以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因素。
陕西省富平县石川河(城市段)滨河景观设计,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使水利工程与河滨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河道型景观公园。
1.1 区域位置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 北纬34°41′~35°06′,东经108°57′~109°26′,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是全国著名的“墨玉之乡”、“石刻之乡”、“陶艺之乡”、“奶山羊之乡”、“柿子之乡”、“柿饼之乡”、“琼锅糖之乡”。总面积1 241 km2,全县总人口81万人。全县南北长47 km,东西宽34 km,东邻蒲城、渭南市城区,南接西安临潼区、阎良区,西连耀州区、三原县,北依铜川市。石川河发源于铜川北部的黄土高原,在铜川市耀县和富平县相邻的岔口由沮水河和漆水河汇合而成。石川河全流域4 478 km2,河长137 km,河床平均比降4.6‰。石川河富平段由富平县西北部入境,流经梅家坪镇、觅子乡、庄里镇、淡村镇、南社乡、杜村镇、东上官乡等7个乡镇,于东南部出境。富平县内流域面积132.4 km2,河道长33 km。
1.2 现状分析
在富平县境,左岸上段临土崖,下段较平坦;右岸上段较平坦,下段临土崖。河水流量极不稳定,旱时常断流,属季节性河流。每年7—9月份是洪期,有时亦于4、5月份发早洪。每逢暴洪,流宽可至百米,洪峰高流,萦回境内,使富平自然景观大为增色。
石川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路,是关中的交通枢纽,数百年来运输十分繁忙,保持了作为渭北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的地位,也为现代新型公路的修建、扩建提供了基本框架。石川河也是富平县主要的行洪河道,横贯富平全县。目前,石川河富平城区段水资源短缺,仅在河道中部有局部水面,其余地方断流严重。河道两侧基本无堤防及护岸工程,河床裸露,河道边界不明显,多处受到非法挖沙、采石的破坏和生活垃圾、各类污水的污染。城区段河道周边用地主要为荒地、农田和村庄,整体环境较差,尚处于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
图1 石川河(城市段)滨河项目鸟瞰图
为了彻底改善河道周边区域防洪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富平县城美丽的滨河景观带,改善城区环境,富平县政府对石川河途经富平县城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实施河道综合景观治理,彻底清除河道两岸的障碍物及垃圾渣土,改变脏乱差现象,对改善渭南地区生态环境、创建整洁优美城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规划设计滨水景观带位于石川河城区段。规划设计区段范围位于富平县城南二环以南,上游起于金龙大桥西700 m,下游至金龙大桥以东1 500 m,即从上游桩号0+0.000 m至下游桩号2+229.4 m范围段,河道整治长度2.2 km。其中北岸景观带约为80~150 m宽不等,南岸景观带约为30 m宽。整个绿地面积约为41余万m2。本项目规划鸟瞰见图1。
通过对石川河(城市段)的环境和景观的优化、美化,超脱于以往传统的景观模式,充分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景观优势,努力协调与水利工程的关系,既要能满足20、50年一遇的防洪和泄洪要求,又要实现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在体现富平健康城市规划理念的前提下,将生态、文化、休闲、游览、健身等景观要素有机地穿插于滨河绿化带中,创造出渭南地区独一无二的城市河道型景观公园。
3.1 生态优先原则
景观设计应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人工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互平衡。
3.2 亲水性、健康休闲原则
通过沿河修建亲水设施,形成舒适、亲和的水边空间。亲水设施包括亲水平台、金色沙滩、滨水游步道、观景眺台、水上栈道、凌空步道、餐厅等均依水而展开。
3.3 文化教育原则
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同样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次设计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富平特色文化进行有形化的构思,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将历史、文化及艺术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
3.4 安全与景观兼顾原则
首先要保证石川河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满足城市的防洪规划要求。石川河(城市段)滨河景观带处于20 ~50 a防洪线之间。对河道绿化带内的卫生间、陶艺墨玉展示馆等永久性建筑按照50 a防洪布置,生态岛茶餐厅按照开敞式底层设计,可通过50年一遇洪水。
3.5 经济合理、因地制宜原则
遵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充分利用地形和竖向坡度条件,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时制宜,对地形、水系、植物等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景观。
根据现状,本方案结合富平县文化及生态需求,石川河(城市段)滨河项目以园中园为规划布局理念,规划形成“文化主题区、绿色生态区、康体运动区、娱乐休闲区、滨水游览区”五大功能主题板块。建设休闲场所及点缀富平文化小品,提升河道景观;清理加固河道,建设橡胶坝蓄水,使整个河道都有水面,形成跌水景观,并修建对应的码头平台;修建堤顶路,使城区内堤顶贯通,为人们出行、观景和休闲健身提供方便;改造现状河道内雨污合流情况,建设污水排放管道,使两岸污水排入污水管道,纳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则就近排入石川河。基于现有生态系统适当调整、改造,增大绿量,增加水生植物,同时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和品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调整乔、灌、藤、草比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增加水生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提高绿化美化的质量和效果;突出重点景区装饰,加强以富平八景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展示。
4.1 文化主题区
文化展示区设置于石川河滨河公园北岸的中部,区内为富平八景人文自然景观认知广场。入口广场作为富平八景的认知载体,采用大踏步结合无障碍坡道设计解决竖向高差变化,入口弧形踏步可行、可坐、可憩,通过景观石题名“石川河滨河公园”,营造入口空间的景观标识性。踏步平台间设计了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种植池,以石刻小品与修剪绿篱融入富平八景文化认知(锦屏列翠、玉帝环流、杏林晴眺、灵湫夜月、南湖烟雨、五陵秋色、美原仙迹、石洞书声),使得入口景观丰富多彩。
4.2 绿色生态区
本区贯穿于南北岸整个滨水绿带之中。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滨河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以百树园、花灌木专类园、大尺度耐水湿地被,草花、水生花卉植物营造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美丽滨河生态走廊。
4.3 康体运动区
石川河滨河公园以丝路主题衍生为公园主游路,公园主路整合自行车道、慢跑道、散步道等多种功能,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及门球场地的设置使得人们积极参与到户外活动当中,把“康体”的理念在设计中得以体现。
4.4 娱乐休闲区
儿童活动场地设计改变传统程序化的摆放及功能安排,童趣园与地形相结合,设计缓坡滑梯、儿童沙坑、攀爬墙、植物迷宫等儿童活动设施,同时利用废弃轮胎等构筑不同的活动器械,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及创造性。童趣园植物以叶形奇特的如马褂木、七叶树、五角枫等植物增加儿童活动的趣味性氛围。
4.5 滨水游览区
石川河滨河公园重视亲水、阳光、沙滩文化理念的运用。以沿河地带为游览活动平台,安排亲水、观荷、远眺、驻足、沙滩嬉戏等活动。
公园西侧临水设置曲水风荷景点。将曲形观景栈道与荷花欣赏融为一体。观景栈道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颇有些“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般景物合一的感觉。功能上达成观荷赏景、亲水远眺的目的。
阳光下的金色沙滩镶嵌于石川河滨河公园北岸,沙滩总长度240 m,宽度为12~25 m不等,游人或租一顶太阳伞遮阳小憩,谈笑风生:或举家躺卧沙滩上,享受这别具情趣的日光浴:风的飘逸、林的幽谧、水的拂弄,沙的细腻、浪漫就那么不经意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5.1 防洪设计
根据渭南市水利部门防洪规划,石川河产生正常水位及20年和50年一遇的洪水位,本次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划分为3个部分:① 正常水位以上,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部分,该区设计以木栈道、亲水平台、喷泉和码头为主,种植以灌木为主,可少量种植乔木,不会影响河道防洪功能;② 标高在20~50年一遇洪水位之间部分,布置运动场、健身器械、中心广场、停车场、雕塑小品和建筑(含管理室和票房、厕所等服务性用房)。③ 河道绿化带内的卫生间、陶艺墨玉展示馆等永久性建筑按照50 a防洪布置,生态岛茶餐厅按照开敞式底层设计,可通过50年一遇洪水。
水体部分,保留自然蜿蜒的河道形态,水体最宽处为200多m,最窄处100多m。从工程的角度来看,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消减流水流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流水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作用。
5.2 景观设计
根据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及景观要求将设计用地分为5个功能分区:文化主题区,绿色生态区,康体运动区,娱乐休闲区,滨水游览区。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需求人的使用要求。各功能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空间关系,通过台阶、坡道、微地形和景观墙衔接道路项目用地内各个部分的竖向空间,使之成为既满足防洪要求,由具有生态景观价值的统一整体。
“因山就水,因水成岛”,在地形的塑造中组织了水系的流向并加之流线式的场地自然围合,形成伸入水中的生态岛,选择布置4~6种适合游客观赏的成片特色湿地植物,辅以人行的水上浮桥以及休息设施点缀,增强人的可达性及观赏性。
5.3 植物设计
按照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有效形成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的速生树种和慢性树种相结合,同时合理引进优化的外地树种。“单株为木,千株为林”,在植栽的群落总体设计中,我们合理利用组团与组团之间及组团边缘绿地,布置叶面积系数大、释放有益离子强的人工植物群落。因河道景观带为滨水设计,种植根系发达的乔木美化环境并能减少洪水对河岸的冲刷。
5.4 竖向设计
整个地形设计在遵循设计方案理念的基础上,协调好地形与总体景观、观赏视线、植物景观、水系以及方案平面肌理之间的关系;同时满足雨水排放功能以及残障人员的特殊需求,创造出起伏变化的立体景观空间。
5.5 驳岸设计
南北两岸约2.2 km,驳岸常水位线以上10 m(迎水坡坡面)和常水位线以下10 m(迎水坡坡面),驳岸采用草坡入水结合常水位置自然河卵石以及生态石笼阶式护坡形式,整体考虑其亲水性、景观性与安全性。
在亲水平台及其它形式的亲水界面,即在正常水位线以下10 m(迎水坡坡面)底部设置隐岸,种植荷花、莲花、菖蒲、芦苇、睡莲、鸢尾等水生植物,增加驳岸种植景观层次。如遇20年一遇洪水,保证20 a水位线内部植物的低投入性与耐水湿性,其中干屈菜、芦苇、水蓼等水生植物具有耐水湿性强,投资低、景观效果突出等特点,同时在经过水淹、冲刷后极易恢复。在石笼之间可种植地被花灌木,整体效果沿驳岸形成带状的生态石笼条带。在近水面设置2.5 m宽亲水栈道,亲水栈道采用木塑材料,增强其户外的耐久性,同时在洪水冲刷后能进行及时清冼。
河道景观的开发建设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改变其属性,为了景观而景观。开发的目的是设法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更大程度发挥河道水利资源的多元性。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持续、景观营造、健康休闲、植物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计观点,希望对类似的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文化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有力助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日]河川治理中心编.苏利英译,胡洪营校.滨水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陈渝.城市游憩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类型[J].中国园林.2013,(2):69-72.
[4] 杨剑.遵从自然过程-城市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探析[J].工程与建设.2012,(4):461-463.
[5] 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水利学报.2003,(8): 117-121.
[6] 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1): 30-32.
Study on Landscape Design of River Bank (Urban Section) of Shichuan River
QI Hao, ZHU Li-dong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 Ltd., Xi'an 710065, China)
Comments on sustainable ecolog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health & recreation, and plant arrangement on the riverway of the Shichuan River (urban section) are proposed in terms of design concept and landscape renovation to combine the ecological treatment and the landscape so as to recover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riverway and create the urban river bank landscape belt featuring tim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individual images. Accordingly, the landscape will provide with a friendly recreation and cultural space as well as green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urban riverside; riverway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renovation
2015-06-03
祁浩(1970- ),男,甘肃省临夏市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民用建筑设计、水电站景观设计、景观工程设计、水电站建筑设计.
TU984
A
10.3969/j.issn.1006-2610.2015.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