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峡拱坝河床坝基混凝土腐蚀检测与分析

2015-03-17 00:43:27李永高
西北水电 2015年4期
关键词:爬坡坝段硫酸盐

张 毅,李 季,李 媛,李永高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 810008)

文章编号:1006—2610(2015)04—0049—06

李家峡拱坝河床坝基混凝土腐蚀检测与分析

张 毅,李 季,李 媛,李永高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 810008)

针对近年来李家峡拱坝坝肩及坝基不同廊道渗水析出物较多、大坝廊道底板混凝土表层存在明显的腐蚀破坏现象和地下水硫酸盐侵蚀等问题,在现场探查的基础上,开展坝基混凝土局部腐蚀采集样品性状多手段测试与分析,研究渗流水质作用下坝基混凝土局部腐蚀性状,结合监测资料分析,评价大坝河床坝基安全性态。结论是各坝段坝基渗流变化规律正常,尚未发现异常迹象,坝基工作性态正常。坝基的变形较大,主要是地质条件复杂,坝基变形模量低引起的。

大坝;混凝土;腐蚀检测;分析;李家峡水电站

0 前 言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是黄河上游第3个梯级电站。坝址顺河断层和顺层挤压带较为发育,左坝肩山体单薄,1996年水库蓄水运行监测以来,拱坝及坝基不均匀变形问题较为突出。监测资料反馈分析表明,坝基变形量较大,坝后背管混凝土镇墩和左底孔、左中孔、右中孔结构约束作用明显,拱坝左、右1/4拱存在变形不对称问题。首次大坝安全定检以来,总的运行工况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就大坝基础而言,主要反映为3个方面:① 坝肩及坝基不同廊道渗水析出物较多;② 坝址渗流水质和两岸地下水硫酸盐侵蚀作用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变化,渗漏水的微观动态表明,左坝肩帷幕体的总体防渗效果弱于右坝肩;③ 大坝廊道底板混凝土表层存在腐蚀破坏现象,而在高程2 035.00 m 廊道左岸爬坡段(高程2 035.00~2 059.00 m)则尤为严重,对于大坝长期安全运行具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上述现象(或问题)的形成及其演变,既与特定环境下坝址区渗漏水的物理-化学作用有关,也与发生于液-固相系列(包括基础岩石及工程材料等)间的多物理场作用及其耦合作用有关。开展上述问题的研究,对于评判大坝坝基安全性态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1 河床坝基地质条件和基础处理

李家峡拱坝位于地质结构较为发育的黄河李家峡河段,基础的地质条件复杂。基岩为震旦系黑云更长质条带混合岩及黑云绿泥石闪斜长片岩组成,其间穿插有花岗伟晶岩脉,断裂较为发育。坝基岩体呈单斜构造,走向与河流斜交,倾向上游偏右岸,倾角38°~55°。岩体中断层及裂隙按产状分有7组,断层性质多以平移正断层或层间断层为主。如表1所示。对工程地质条件起制约作用的主要为前4组,由于这些断层裂隙结构面的切割,两岸存在突出的高边坡稳定问题,对左、右岸坝肩抗滑稳定、变形稳定、渗漏稳定均有重大影响。左岸F26断层、右岸F27断层对坝肩岩体稳定有不利影响。

表1 坝区断层、裂隙分组简表

河床坝基部位发育多条顺河向及斜河向的断层。其中,在9号坝段有F1断层;11~13号坝段有F20、F50、f18、f20、f28、f30等断层穿过有关,岩体的完整性较差,河床坝基中间部位存在约500 m2的软弱破碎带,坝基防渗能力较弱。在这些构造破碎带及其影响带部位,岩石破碎,并且风化比较强烈。

坝基部位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顺河向断层软弱破碎带的变形和渗透稳定,分布在河床的F20、F20-1、F50顺河向断层以及北东向F1断层规模较大,与河床f18、f20、f24、f28、f30等层间断层相交,使该区岩体呈破碎结构,岩体的变形模量低,存在河床坝基岩体的变形问题。上述破碎带和影响带,由于其渗径短,断层破碎带内充填有断层泥和碎粉岩等细粒物质,沿该破碎带的坝基渗漏和高水头作用下产生渗透破坏是坝址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基础工程处理包括基础开挖工程、灌浆工程、地质薄弱体的特殊处理工程以及6、16号坝段等局部的化灌补强工程等。

李家峡大坝及基础埋设了大量的监测仪器、设备,监测项目包括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温度、接缝等。

2 河床坝基混凝土性态检测

2.1 坝基混凝土腐蚀检测方法

在现场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对高程2 035.00 m廊道左、右岸爬坡段廊道(2 035.00~2 059.00 m)及其上、下游侧墙的不同部位进行回弹测试,并结合原始设计资料,对左、右岸爬坡段廊道按腐蚀严重程度进行了分区,进而确定钻孔具体位置。通过地质钻探对混凝土腐蚀严重部位进行勘探取芯,并结合孔内彩色数字摄像及孔内超声波检测,查明腐蚀范围、影响程度以及腐蚀的渗水来源,排查拱坝地基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建基面和坝体内部混凝土的腐蚀情况和程度,进而综合坝基混凝土渗水水质分析、析出物分析、混凝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岩体力学试验成果、钻孔孔内超声波检测对坝基混凝土腐蚀机理进行研究分析。

2.2 坝基混凝土腐蚀机理分析

混凝土的腐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的、物理化学的过程。由于混凝土腐蚀机理的复杂性,国内外对混凝土腐蚀类型的划分方案较多。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按照混凝土的破坏机制,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主要可分为3种类型:分解类腐蚀、结晶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李家峡水电站坝基廊道及左、右岸爬坡段廊道一、二期混凝土主要受硫酸盐腐蚀和溶出型腐蚀(微矿化度水腐蚀)作用。

(1) 硫酸盐侵蚀

(2) 溶出型腐蚀

溶出型腐蚀属于分解类腐蚀,是一种物理性侵蚀,当环境中的侵蚀性介质(如地下软水、流水)长期与混凝土接触,会使混凝土的可溶性成分(如Ca(OH)2)溶解和洗出导致混凝土受损。

对左、右岸爬坡廊道混凝土的腐蚀程度剖面统计成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左岸爬坡段二期混凝土内部强腐蚀占22.10%,中等腐蚀占13.90%,弱腐蚀占55.56%,微腐蚀~无腐蚀占8.44%,可见左岸爬坡段二期混凝土内部整体腐蚀较为严重,腐蚀程度表现为强~中等;一期混凝土内弱腐蚀占2.77%,微腐蚀~无腐蚀占97.23%,无强腐蚀及中等腐蚀发育,左岸爬坡段一期混凝土内腐蚀不发育,仅局部较小范围存在弱腐蚀。右岸爬坡段二期混凝土内部中等腐蚀占13.52%,弱腐蚀占67.05%,微腐蚀~无腐蚀占19.43%,可见右岸爬坡段二期混凝土内部腐蚀发育情况较左岸二期混凝土较弱,腐蚀程度表现为弱~中等;一期混凝土内弱腐蚀占0.42%,微腐蚀~无腐蚀占99.58%,无强腐蚀及中等腐蚀发育,右岸爬坡段一期混凝土内腐蚀不发育,仅局部零星存在弱腐蚀。

表2 2 035 m廊道两岸爬坡段腐蚀程度剖面统计表

综合分析认为:① 左岸爬坡段二期混凝土内部存在强硫酸盐类腐蚀和局部中等溶出类腐蚀,腐蚀严重;一期混凝土由于采用了抗硫酸盐水泥,腐蚀程度总体较弱,仅局部存在小范围的弱腐蚀。右岸爬坡段二期混混凝土内部也存在强硫酸盐腐蚀及弱~中等溶出型腐蚀,腐蚀程度总体比左岸轻;一期混凝土与左岸相同,仅局部有小范围的弱腐蚀。从抗压强度指标看,目前左岸二期混凝土力学强度受到一定损失,整体性较差,不满足设计要求;一期混凝土力学强度损失不大,整体良好,符合设计要求。② 左、右岸爬坡廊道混凝土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长期处在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地下水溶液中,尤其是二期混凝土位于地表干湿交替环境中,未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施工质量也有缺陷,故产生较严重的腐蚀现象。

2.3 渗流水质作用下混凝土腐蚀分析

2.3.1 水质化验

2 035.00 m廊道左、右岸爬坡段各取芯孔地下水水质化验资料,见表3。

对比GB50287-2006《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规定的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判定标准可以发现:

表3 各取芯孔地下水水质化验资料(2013年12月)

(1) 左爬坡段9个孔(ZZK1~ZZK9)位地下水中的SO2-4含量普遍比较高(>500 mg/L),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均存在强腐蚀作用,其中2个钻孔(ZZK3和ZZK6)内地下水中的SO2-4含量大于3 000 mg/L,以致对抗硫酸盐(侵蚀)水泥亦存在硫酸盐型腐蚀作用;右爬坡段3个钻孔(YZK1~YZK3)内地下水中的SO2-4含量普遍低于左爬坡段,且3个孔中仅有1个钻孔(YZK1)内地下水存在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硫酸盐型腐蚀作用,其余2个钻孔内的地下水不存在此类腐蚀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左、右岸爬坡段地下水多存在强硫酸盐类以及中等溶出型侵蚀作用。上述指标及其含量的变化,以致区内不同位置形成了不同的水化学腐蚀类型。

2.3.2 水质及侵蚀影响分析

通过开展现场调查、取样测试与多手段化验、以及资料分析等,得到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 2009—2013年以来,坝址不同部位地下水呈现出以下不同的变化特征:① 左岸坡地下水位普遍低于右岸坡,具备了库水发生绕坝渗流的必要的水力条件;多数绕渗孔地下水位动态呈相对稳定型或稳定型;② 左岸廊道幕后排水量大于右岸,且与库水位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于右岸;③ 坝基多数测点扬压力变化基本稳定。

(2) 2013年12月的水质化验资料反映:① 库水呈弱碱性,不具备对混凝土的侵蚀性;② 左、右岸坡无论是绕渗孔地下水,还是不同高程廊道幕后渗漏水在其水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左坝肩不同廊道渗漏水TDS<1.0 g/L,相对接近坝前库水;而右坝肩不同廊道渗漏水的TDS>1.0 g/L,明显不同于坝前库水,表明左坝肩帷幕体的总体防渗效果弱于右坝肩,左岸坡地下水动态近年来总体上是趋于活跃的。

(3) 坝基地下水对混凝土以硫酸盐类侵蚀作用为主。近期左、右岸坡及坝基地下水普遍存在硫酸盐类侵蚀作用(SO2-4>250 mg/L),区内不同部位地下水局部还存在溶出型侵蚀作用。

(4) 根据现场调查,无论是析出点数还是析出量,左岸廊道均多于右岸同一高程各廊道;析出物的无机质组成在统计上呈现:颜色较浅的一类析出物,以CaO为主;棕红色者,以Fe2O3为主;混合色者,则含有较多的SiO2、Al2O3。析出物中的烧失量比较高,表明还含有源自上游侧帷幕化灌材料的有机质。另外,SO3含量也相对较高,可见区内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盐类组分。

(5) 根据析出物试样的红外光谱测试成果,析出物中还含有有机质。其中,环氧树酯类有机质相对普遍,而糠醛类有机质的分布相对不普遍。同以往的测试成果相比较,有机质含量变化比较平稳。

(6) 根据对混凝土样品的多手段测试(XRF、XRD、SEM和EDAX)成果,得出:① 左爬坡段9个孔位一期混凝土样具有相似的基本组成,主要元素为Si、Al、Ca、Fe,其次为Na、K和S。后3种元素(以氧化物表示)含量在不同孔位间、并随深度呈现了一定的变化,但无一致的趋势性。右爬坡段3个孔位一期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与之相似;② 左爬坡段9个孔位一期混凝土样具有相似的矿物相组成,即主要为SiO2、CaCO3、Ca(OH)2等,但少数试样中似含有钙矾石;③ 左爬坡段部分混凝土芯样中含有钙矾石类新矿物,对应元素为Ca、S和Al。

(7) 多手段测试成果也表明,表层二期混凝土的腐蚀强度明显大于位于之下的一期混凝土。主要依据:① 表层二期混凝土中的基本物质及其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SO3含量(17.70%)明显高于一期混凝土(<2.50%);② 表层二期混凝土的基本矿物相中,不含有水泥石,表明在侵蚀性的环境介质作用下已发生了一定强度的腐蚀。另一方面,左爬坡段下部A区部位混凝土中含有半水石膏(CaSO4·0.5H2O),而在左爬坡段上部B区未发现此类新矿物。这是A区二期混凝土硫酸盐类腐蚀程度严重于B区的一个矿物学标志。

3 河床坝基安全监测资料分析

3.1 坝基扬压力变化规律

坝基扬压力监测孔布设在基础灌浆和排水廊道中,采用纵向和横向布置共计47个,每个坝段都有测点,此外2005年还在11、12号坝段灌浆廊道埋设了3个渗压计替代扬压力孔。根据2004年以后的资料分析,纵向廊道内的扬压力测孔水位变化规律如下:

(1) 沿坝轴线方向各坝段坝基扬压力测压孔水位,总体上位于两岸部位的测压孔水位要高于河床部位的测孔水位,这符合一般拱坝坝基扬压力测孔水位的分布规律。这主要是靠近两岸的测压孔除了受库水渗压影响,还受两岸山坡地下水变化的影响;而河床坝段主要受库水渗压的影响。

(2) 坝基扬压力主要受上游库水渗压的影响,库水位升高,测压孔水位也有一定的抬高;而库水位降低,则测压孔水位也有一定的下降,但测压孔水位变化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由于2002年以后库水位变化较小,因此库水位变化总体对坝基扬压力测压孔水位变化影响较小。

(3) 温度变化对坝基扬压力影响较小;降雨对河床坝段坝基扬压力影响不明显,而对两岸坝段坝基扬压力稍有影响,但影响也较小。

(4) 从扫孔后的扬压力测压孔水位过程线看,除大部分坝段测压孔水位变化已经平稳或呈减小趋势外,个别坝段测压孔水位变化有一定的增大趋势,但增大幅度逐渐变小。

(5) 现场检查发现个别坝基扬压力测孔存在气压,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气体压力与水压力一样,均属于流体压力影响,若扬压力测值包含水压力和气压力2部分,所测数据也能用来估计扬压力对大坝的作用。

分析表明,沿坝轴线方向的扬压力测压孔水位变化总体上符合一般混凝土拱坝扬压力变化的规律,扬压力测压孔水位主要受库水渗压的影响,温度及降雨影响不显著;由于大坝坝基局部(如河床部位)地质条件复杂,有多条断层穿过坝基,同时由于清基不彻底和局部帷幕存在薄弱环节(如6号坝段),引起对应部位测压孔水位增幅及孔水位较高,部分坝段(如3、8和13号坝段等)的坝基扬压力测压孔水位尚有不明显的增大现象。总体而言,各坝段坝基扬压力变化规律正常,尚未发现异常迹象。

横向断面布置的扬压力测孔水位变化规律表明,各测孔扬压力主要受库水位变化的影响,温度变化及降雨对其影响不明显,由于库水位变幅较小,相应的扬压力测压孔水位变幅也较小。变化规律总体正常,尚未发现有明显的异常迹象。

3.2 绕坝渗流变化规律

两岸绕坝渗流布置了29孔,其中左岸19孔,右岸10孔。

分析表明:两岸绕坝渗流变化规律总体正常,右岸的地下水位比左岸的要高;两岸绕坝渗流主要受降雨变化的影响;其次是库水位的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幕前孔及幕后靠近帷幕的测孔,受库水位变化较为明显。位于左岸灌浆帷幕后的236、240号测孔,由于受到库水位及山体地下水的综合影响,其测孔水位尚有增大的现象;但孔内水位低于同区域其它测孔;其余测孔的水位变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且变化比较稳定。

3.3 坝基渗漏变化规律

大坝坝基渗漏量共布设15个量水堰测点。测值变化规律如下:

(1) 坝基渗漏量受库水位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但由于2002年后库水位变化较小,因而库水位变化对渗漏量变幅影响也较小;大坝总渗漏量与各部位总渗漏量的变化过程稳定,无明显趋势性。

(2) 降雨对坝基渗漏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降雨引起库水位及两岸岸坡地下水位升高,从而引起坝基渗漏量增加;由实测资料可看出,降雨较多时段,坝基渗漏量相对较大。

(3) 河床坝基部位总渗漏量明显大于两岸岸坡的总渗漏量,这主要与河床坝基地质条件复杂,有F20、F50、f18、f20、f28、f30等断层穿过有关,岩体的完整性较差,防渗能力较弱。目前,李家峡大坝渗漏量相对较大的部位为河床坝基廊道和左岸2 155.00 m高程副坝灌浆廊道部位。大坝坝基地下水普遍存在着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硫酸盐类侵蚀作用,同时地下水在向坝基运移过程中固相介质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多处于被溶解状态,引起基础廊道地下水的矿化程度显著,因此,河床坝基部位渗水量较大也可能与基础廊道表层混凝土腐蚀有关。

(4) 大坝右岸岸坡总渗漏量稍大于左岸岸坡总渗漏量,这主要是受山坡地下水的影响,右岸地下水要比左岸的要高,导致对应的相同高程总渗漏量右岸的一般要比左岸的要稍大。

3.4 大坝基础垂线监测变化规律

在坝体和基础坝肩岩体内共布设有7组垂线。6号坝段(右1/4拱)、11号坝段(拱冠)、16号坝段(左1/4拱)各布置1组垂线,监测坝体和基础岩体的变形,其中在11号坝段基础按深度(25、45、65 m)设3条倒垂监测基岩的变形。垂线监测均实现了自动化观测,并由人工对比观测。变化规律如下:

(1) 径向位移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呈年周期变化,温度升高,坝体向上游位移;温度下降,向下游位移。一般在每年的1—3月份达到最大值,在7—9月份达到最小值(向上游最大值)。

(2) 库水位对径向位移有较大的影响,库水位升高,坝体向下游位移,反之向上游位移。2002年后上游库水位年变幅较小,库水位变化对径向位移变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测值变化平稳无明显的趋势性。

(3) 同一坝段高高程处的位移绝对值及年变幅较大,而低高程处的位移及年变幅较小。其中:11号坝段位移的绝对值及年变幅在同一高程处比其它部位要大;此外,6号坝段的位移变幅要比16号坝段要大,这与16号坝段设置坝内泄洪孔坝体局部加厚,刚度相对较大,以及16号坝段下游泄槽约束等因素有关。

(4) 右1/4拱变形大于左1/4拱,其主要原因是右中孔及其基础混凝土对坝体的支撑作用小于左侧泄水孔及其基础混凝土对坝体的支撑作用造成的,使得6号坝段的径向位移大于16号坝段的径向位移。

(5) 2004年以后,扣除监测系统改造等因素影响,径向位移变化总体平稳。

(6) 切向位移呈周期性变化。温度升高,右岸6号坝段测点向左岸位移;左岸16号坝段测点向右岸位移;温度下降,上述两坝段测点向两岸位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顺河向位移较大,从而出现在温升时坝体向上游位移的同时,1/4拱测点向河床位移;而在温降时,坝体向下游位移的同时,1/4拱测点向两岸位移的变化规律。

(7) 切向位移随库水位升高,右1/4拱(6号坝段)、左1/4拱(16号坝段)测点向两岸位移,拱冠(11号坝段)向左岸位移。2002年后切向位移变化较小,且无趋势性。拱冠、左右1/4拱坝段基础部位位移2004年以后变化较为稳定,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分析表明,大坝水平位移变化规律总体正常。

4 河床坝基工作性态综合评价

(1) 坝基渗流评价。沿坝轴线方向的扬压力测压孔水位变化总体上符合一般混凝土拱坝扬压力变化的规律;大坝坝基部分坝段(如3、8和13号坝段等)的地质条件复杂,有多条断层穿过坝基,引起坝基扬压力测压孔水位的不明显增大现象。总体而言,各坝段坝基扬压力变化规律正常,尚未发现异常迹象。大坝坝基的渗漏量主要受库水位、降雨及岸坡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在雨季库水位及岸坡地下水较高,坝基的渗漏量也相对较大;河床坝基部位总渗漏量明显大于两岸岸坡的总渗漏量,这可能与基础廊道表层混凝土腐蚀有关;大坝总渗漏量和各部位渗漏量相对稳定,变化规律正常。表明防渗帷幕的工作性态基本正常。

(2) 坝基变形评价。水平位移主要受库水位、温度等变化的影响,2002年后变化较小,其对大坝变形的影响也较小。由实测资料表明:大坝的径向位移随库水位的升高,向下游位移增大;大坝的切向位移随库水位的升高,向两岸方向位移。与此同时,温度变化对大坝的水平位移有较大的影响,温升时,大坝在径向向下游位移的同时,沿切向向河床位移;而温降时,大坝在径向向下游位移的同时,沿切向向两岸位移,这主要由于大坝在水压、温度等荷载作用下,坝体顺河向位移较大,从而引起大坝变形产生上述的变化规律。此外,坝基的变形较大,主要是地质条件复杂,坝基变形模量低引起的。至于左右两岸变形不对称,右岸变形比左岸变形要大的原因,与坝体结构、对应部分的基础约束条件及下游泄水槽等影响有关。总体而言,目前大坝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时效变化已基本稳定,大坝位移变化规律总体正常。

5 结 语

(1) 李家峡水电站河床坝基混凝土腐蚀检测研究,基本查清了坝基左、右岸爬坡段混凝土的腐蚀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结构永久性地浸泡在具有硫酸盐腐蚀性的地下水中或处于地下水位波动带部位;其次是二期混凝土可能未采用抗硫酸盐类水泥,且施工质量存在明显缺陷,造成混凝土结构容易遭受侵蚀。左岸爬坡段廊道表部二期混凝土内部存在强硫酸盐腐蚀及弱溶出型腐蚀(微矿化度水腐蚀),腐蚀程度严重;而一期混凝土由于为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内部虽然存在中等程度的溶出型腐蚀及局部区域的弱硫酸盐腐蚀,但由于腐蚀的时效性等因素,目前仅局部存在较小范围的弱腐蚀。建议对左岸二期混凝土进行拆除重修,水泥选用抗硫酸盐类水泥,以增强该部位经补强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 大坝左、右岸爬坡段廊道(2 035.00~2 059.00 m)坝基不同部位地下水具有不同的侵蚀作用类型,总体上以硫酸盐类侵蚀作用为主,溶出型腐蚀作用次之。作为坝址渗漏水动态的微观要素之一,应定期地进行水质的取样化验工作。

(3) 李家峡水电站河床坝基混凝土腐蚀检测表明,基础廊道一期混凝土与坝基基岩结合部位胶结良好,地下水的硫酸盐类侵蚀尚未对基础一期混凝土造成宏观上的损伤。

(4) 河床坝基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坝基工作性态正常,尚未发现有明显的异常迹象。鉴于河床坝基混凝土存在腐蚀破坏迹象,今后应重点开展安全监测和检测评估,及时掌握坝基工作性态。

[1] 范振东,崔伟杰,郭芝韵,张毅.基于改进的 PSO-SVM 法的大坝安全非线性预警模型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2014,(11):73-75.

[2] 李季.龙羊峡大坝高水位运行期变位规律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8,(1):38-40.

[3] 张毅,李季,胡锁钢,邓义.黄河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试验研究[J].大坝与安全,2014,(6):60-64.

[4] 河海大学.李家峡水电站坝基及两岸渗流水质分析报告[R].南京:河海大学,2014.

[5]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黄河李家峡水电站大坝混凝土腐蚀物探检测报告[R].西安: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2013.

[6] 黄河水电公司大坝管理中心,河海大学.李家峡水电站大坝监测资料分析报告[R]. 2014.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n Corrosion of Arch Dam Foundation Concrete on Riverbed

ZHANG Yi, LI Ji, LI Yuan, LI Yong-gao

(Huang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Xining 810008,China)

Aiming at much seepage in dam abutment and galleries, corrosion failure and sulphate corrosion from ground wat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floor concrete in the dam galleries. The local corroded concrete of the dam foundation is sampled,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corrosion and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local dam foundation concrete acted by the seepage a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nalysis on the monitoring data, the safety of dam foundation on the riverbed is assessed. The study results present that the law of the seepage variation at the dam foundation sections is normal and the dam foundation operates normally. The larger deformation of the dam founda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lower deformation modulus of the dam foundation. Key words:dam; concrete; corrosion detection; analysis; Lijiaxia Hydropower Station

2015-06-12

张毅(1966- ),男,新疆哈密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管理工作.

TV33;TU37

A

10.3969/j.issn.1006-2610.2015.04.013

猜你喜欢
爬坡坝段硫酸盐
基于CATIA 的重力坝自动化装配设计及工程应用
人民黄河(2023年6期)2023-06-08 09:15:26
铁/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强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云南化工(2021年5期)2021-12-21 07:41:16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2
白石水库坝体结构稳定性计算评价
爬坡过坎
当代工人(2020年1期)2020-05-11 11:47:32
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大坝泄流底孔坝段混凝土入仓方式研究
水力发电(2020年1期)2020-04-23 01:22:40
紫外光分解银硫代硫酸盐络合物的研究
四川冶金(2019年5期)2019-12-23 09:04:48
ICP-OES法测定硫酸盐类铅锌矿石中的铅量
我国防腐木进口又现平稳“爬坡”
国际木业(2016年10期)2016-12-21 03:12:38
乌拉泊水库副坝段除险加固前后渗流监测资料分析